⊙高 存[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134]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论探春的性格特点
⊙高 存[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134]
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位列第四位的探春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而且其形象被片面粉饰和美化,几近完美。本文从探春判词中定下的“冷”的基调出发,深入文本,详细论述了探春的性格核心——冷静和冷傲,从而揭开了这位千金小姐的神秘面纱。圆滑冷静的头脑令她赢得权势人物的一致欣赏和重用,冷傲端庄的姿态为她树立了不可侵犯的威严。冷静和冷傲,正是出身不济的“弱”女子探春在人情险恶、等级森严的大观园磨砺出的生存智慧,也正是墨守“冷静、冷傲”的生存智慧,探春才能在大观园众风流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
探春 《红楼梦》 性格
“端庄文雅,公正廉洁,目光远大,胆识超人,公心显著,才华出众……”对于位列金陵十二钗第四位的探春,评论家们毫不吝惜赞誉之词,或称赞她“忧国忧民,怀有匡时救世之志”①,或赞叹她有“天真孩子的情怀”②,集“补天”匡世之志、“兴利除弊”之功、吟诗作对之雅、淡泊名利之心于一身,才华志趣兼备,文采风流独具。探春的形象在一次次艺术解读中得到升华,几近完美,而曹公笔下“花柳繁华地”中的贾府三小姐真有这么至真至美、至纯至善吗?让我们暂且忘记前人为我们勾画临摹的理想化的探春,回归到曹雪芹用辛酸血泪筑成的红楼世界,揭开这位千金小姐的神秘面纱。
贾府的这位三小姐从一出生,就套上了“庶出”这个无形的枷锁。对于探春而言,自己的出身如一枚耻辱的胎记,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它更像一把尖利的匕首,深深刺入探春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一点点吞噬着她的骄傲和自尊。从全书中探春作的第一首诗《万象争辉》中,我们可对探春的性格窥见一斑。一个“争”字,是与薛林的一“争”高下,是在家族事务中的“争”权夺利,是受到屈辱时的据理力“争”,是探春“争”强好胜的性格的最佳写照。这样好强的性格,加之尴尬的出身,便是探春苦恼和冷漠的根源所在。平日里探春总是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心事掩藏,在众人面前摆出端庄稳重、恬淡安静、淡泊名利、重情重义的姿态,可一旦触犯到她最忌讳的身份问题和切身利益时,那个冷漠高傲、圆滑世故的真实的探春便回归到我们的视线。
与同是庶出但木讷懦弱、饱受屈辱的迎春和性情孤僻冷淡的惜春相比,探春在人际关系复杂的大观园中冷眼旁观,头脑冷静,把上至老太太、王夫人,下至平儿、鸳鸯和众姐妹,合家上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赢得了权势人物的肯定和赞赏。值得一提的是,探春的攀附权势没有凤姐儿的张扬造作,却多了几分内敛和冷静,可谓更胜一筹。
在贾府金字塔式的等级关系中,贾母无疑处于金字塔的塔尖。贾府中每个人的尊卑祸福,往往系于老太太个人的喜好与憎恶。凤姐正是靠着“一味哄老太太高兴”,才能“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而尤二姐也正是因为贾母后来“不大喜欢”,才受到众人的“踏践”,以至于“要死不能,要生不得”。要在偌大的封建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安身立命,讨得贾母的欢心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工于心计的探春又如何会忽略呢?且看下文:
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第76回)
在这中秋之夜,更深露重,贾母虽然兴致颇高,但众人困倦难耐,只有探春一人仍在习习冷风中独自等待。难道是探春更懂得孝道吗?不然。平日里,王夫人、凤姐、宝玉和黛玉在老太太房里侍奉左右之际,探春很难脱颖而出。其实,她无时无刻不想得到老太太的宠爱和赏识,只是苦于没有恰当的场合和时机。适逢赏月佳节,贾母余兴未消,也许皎洁的月光还让她忆起了往昔岁月,可众姐妹却因熬不惯纷纷散了,一句“也罢……去了倒省心”,透露出贾母隐隐的孤独、失望和责备之情。此时,探春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独自一人留了下来,如果不是凭着一贯冷静的个性和过人的心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又怎能如此善于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博得贾母的好感呢?较之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宝玉和至情至性、孤傲不驯的黛玉,身为妹辈的探春要成熟沉稳许多。老太太将三人比较时,也不禁直言:“我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平素不苟言笑、感情内敛的探春,在关键时刻一次执著的等待,令老太太备受感动,竟心疼地大呼“三丫头可怜见的”。这一句夸赞,无疑牢牢确立了探春在贾母心目中的地位。连南安太妃大驾光临贾府之际,贾母都特意交代一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吧”。沉着冷静的探春,为自己赢得了识大体顾大局、恭顺孝敬的口碑。
贾母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早已到了颐养天年之际,真正掌控贾府大小事务的是王夫人。我们且看探春又是如何适时冷静地选择时机,在向王夫人靠拢的: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便走进来赔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第46回)
贾母闻听贾赦一把年纪,仍旧胡作非为,故一时怒火攻心,错将王夫人数落了一通。此时,连被贾家视为上宾的薛姨妈、令人敬服的宝钗、深受长辈喜爱的李纨、巧舌如簧的凤姐和“活龙”一样宝贝的宝玉,都不便或不敢出面为王夫人辩解,有“二木头”之称的迎春更是无心、无力、无胆张口。此时的探春不紧不慢,抓住时机,挺身而出,向贾母进言,为王夫人开脱辩解,既向王夫人表明了自己的衷心,造成二人“心意相通”的效果,又在众人面前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与家族命运共休戚的形象。同样,贾母得知宝玉被吓后,在所有人都默然无所答时,唯有探春沉着应对,以“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为由,为王夫人洗脱了失察之罪,一步步巩固和加深了与王夫人之间的“母女之情”,正如凤姐儿所言:“太太又疼他,虽然表面上淡淡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探春能赢得王夫人的信任,这一切都得益于她冷静的处事方式和缜密的心机。
探春的诨名是“玫瑰花”。正所谓“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荷花虽素洁高雅,却身陷淤泥;玫瑰虽娇艳欲滴,芳香馥郁,却刺绕花枝,拒人千里,皆非随意亵玩之物。玫瑰花的意象,为探春平添了几分冷傲和威严不可侵犯之态。人物关系纷繁复杂的大观园,就是当时时代和社会的缩影,相互猜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明枪暗箭,就连“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凤姐,都要倚靠平儿这个臂膀,二人“四个眼睛,两个心”,时时警惕,处处提防,唯恐“一时不防,倒弄坏了”。更何况探春独自一人,孤军奋战,不时还有赵姨娘和贾环前来“聒噪”,如果唯唯诺诺、任人摆布,稍不留神,就会落得和迎春一样的命运,沦为下人眼中的“二层主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探春历练得老到沉稳,高傲冷峻,令人望而却步,心生敬畏。
我们先看探春在下人面前的冷傲和威严:
探春……只管抓棋子作想,林之孝家的站了半天,因回头要茶时才看见,问:“什么事?”(第62回)
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第55回)
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赶来拉扯我的衣裳!……”(第74回)
林之孝家的、吴新登家的和王善保家的,在贾府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婆子了,平日里作威作福,在丫鬟小子面前,俨然一副主子派头,就是贾府里年幼的主子,也要敬他们三分,正如平儿所言:“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就被这些奶奶治倒了。”探春深谙其道,在与这些“奶奶”的初次交手中,便拿出一副冷傲的小姐姿态。林之孝家的前来“回事”,但见探春专心下棋,高高在上,岿然不动,只得在地上站着等了半天,气焰上先就矮了半截,等探春回头要茶时再看见她,只冷冰冰的一句“什么事”,直截了当,毫无寒暄客套之意,冰冷高傲之态,令人望而生畏。就算对吴新登家的这样老谋深算、伶牙俐齿的婆子,探春也不失其威严庄重。吴新登家的本来藐视探春年轻,存心要拿她取笑,因此在赵国基抚恤赏银一事上,随意回答,敷衍了事。探春先是冷冷地呵斥一声“胡闹”,随后连声喝问斥责,“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还不快找了来我瞧”,语气凌厉、高傲、冷峻,不容辩驳,直把吴新登家的治得“满面通红,众媳妇们都伸舌头”,方才善罢甘休。其实,在林之孝家的、吴新登家的面前,探春不过是小示颜色,真正将自己冷傲、严厉的个性发挥到极致的,还要数掌掴王善保家的一节。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更何况探春不过是个庶出的姑娘,因此不将探春放在眼里,上前就势掀开探春的衣襟。探春最大的心结莫过于自己庶出的身份,多年来的处心积虑、谨小慎微,多少与赵姨娘无休无止的口舌纠缠,无非就是要极力抹杀庶出的身份,争得与正出姑娘同样的地位与尊严。王善保家的这“一掀”,无异于掀去了探春一点一滴苦心积累、为之默默守护、靠牺牲亲情才换来的尊严,探春岂能善罢甘休?但见探春“登时大怒”,面若冰霜,“拍”的一掌,不仅是向王善保家的讨回自己的尊严,更是在向众人施展威严,发出警示,表明自己的高傲不可侵犯。
探春不仅容不得下人对自己有半点的不敬和冒犯,就是遇有下人欺瞒其他主子的行为,探春也立即拿出主子的威严和冷傲,加以制止、训斥:
探春坐下,便问:“才刚谁在这里说话?倒像拌嘴似的。”……探春笑道:“谁和奴才要钱了?”……探春笑道:“姐姐既没有和他要,必定是我们和他要了不成!你叫他进来,我倒要问问他。”……探春笑道:“……所以我看不过,才请你来问一声:还是他原来是天外的人,不知道理?还是谁主使他如此,先把二姐姐制伏,然后就要治我和四姑娘了?”……(第73回)
一个“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的迎春,无力也无心辖制屋里的丫头婆子,正值屋内乱作一团,大吵大嚷之际,探春款款走来,这些平日里“没礼”的媳妇竟然“不劝而止”,其威慑力可见一斑。探春稳稳落座,不急不缓,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缘由,一干人等在这傲然威严的架势面前先自矮了三分。探春遂又一步紧似一步地逼问,环环相扣地“分解”,那媳妇被说出真病,慌了手脚,平儿也赶着赔礼。探春如此这番理论,并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举,而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正是因为对自己庶出的身份极其在意,在看到同样出身的迎春被下人“制伏”时,才不禁发出“物伤其类,齿竭唇亡”的惊叹,继而完全置身其中,据理力争。几番气定神闲、不动声色的“笑”谈之中,透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冷傲,令人不寒而栗,落荒而逃。
探春的冷傲,也可从她对熙凤的态度上得到印证。探春不像宝玉一样,总是甜腻腻地呼作“凤姐姐”,而是毫不客气地直呼作“你”。难不成一向头脑冷静、心有城府的探春,偏偏要与熙凤作对?不然。我们且看二人对彼此发自肺腑的赞叹:
“好,好,好,好个三姑娘!……”“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了,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第55回)
探春道:“皆因你奶奶是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倒像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第56回)
一向将人看的都不及自己的熙凤,却对探春连连称好,不吝赞赏之词,并将其视为自己的臂膀;而在探春的眼中,熙凤也同样是一位可以与之共商大计的“明白人”。圆滑世故、有着共同价值观的探春和熙凤俨然将彼此视为知己,互相欣赏,惺惺相惜。在彼此都有共识的前提下,探春才会专拿熙凤作伐子,展露出冷傲的一面,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请看下文:
凤姐陪笑道:“我只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第74回)
探春对熙凤冷言冷语,傲慢无礼,并非真正单恼熙凤一人,她拿言语警示熙凤,实则是“擒贼先擒王”,借此向众人发出警示,话语间不时发出的“冷笑”,更增添了探春冷傲的气势。熙凤面对不冷不热的探春,却满脸赔笑,好言相劝,更待探春睡下,才悄然离开。不仅如此,熙凤更是多次告诫平儿,但凡探春驳自己的事,一律不许反驳,还要越恭敬越好。熙凤反常的表现,一方面是基于二人的共识,可助探春树立威严,借此分解众人对自己的“恨”;另一方面也因老太太、太太对探春宠爱有加,探春本身又冷傲不驯,非等闲之辈,熙凤才会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单畏他五分”。因此我们看到探春对平儿一次次不留情面地训斥,并屡屡出言不逊,直言“你主子真个倒巧”,“你那主子未必有耐性儿去等他找”,“你奶奶真是病糊涂了”。至此,探春冷傲、犀利的性格通过熙凤的默许和推波助澜,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
圆滑冷静的头脑令探春赢得了权势人物的一致欣赏和重用,冷傲端庄的姿态为她树立了不可侵犯的威严。探春正是凭借自己的生存智慧,才终于飞出庶出的樊笼,蜕变成美丽高贵的凤凰。而这只“老鸹窝里飞出的凤凰”,在飞越遥遥风雨路三千,攀上更高的栖息之所后,便再一次露出“冷”的本性,“在海疆甚好,只是没有书信”,贾母发出这样无奈的叹息之时,正值贾家连连遭遇变故,势利的探春当然“将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决然断绝了与家人一切的书信往来,与当年摆脱生母和胞弟的方法如出一辙。直到日后贾家“沐皇恩延世泽之时”,探春终于“服彩鲜明”地归家返乡了,想必也不是巧合,而是探春判词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一个“冷”字使然。正是墨守这样的生存智慧,探春才能在大观园众风流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
① 毛保安:《曹雪芹笔下的探春》,《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3辑。
② 春和:《贾探春的生命世界——论其性格的美学意蕴》,《红楼梦学刊》1998年第2辑。
作 者:高存,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文学。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