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心理模型分析

2011-08-15 00:45付晶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常规模型心理

付晶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7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已达到4.2亿。网络是语言世界,网民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以活跃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极强的创新能力,创造出了一类新兴的语言----网络语言。目前,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产生原因、基本特征、产生影响等社会、文化角度,对于网络语言产生背后蕴藏的机理却鲜有剖析。

心理语言学作为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为当前的语言、心理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心理模型”便是众多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将简介网络语言的产生及特点,进而试图探讨心理模型在网络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同时试图在心理模型的常规关系理论为媒介,分析网络语言产生的认知机制以及心理模型。

一、 心理模型理论

人们的交流一般是建立在“常规关系”的框架下,按照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已经进入人们长期记忆系统的社会规则和文化模式进行的;同时,每一次交流都是新的,都伴随独特的情景,因此又需要人们的短期记忆系统进行具体交际情景的具体分析。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这两个不尽相同又不可分割的过程共同作用便形成了心理模型,正是在心理模型的作用下,人们才能理解所处的世界。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调动各种经验,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推理的基本形式。在推理过程中,各种话语的生成以及对他们的理解都是受关系性知识制约的,即在任何事物生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同时又与周围环境或其他事物进行相互作用,从而与其他事物建立规约性关系,这就是常规关系。国内外国语语言学家徐盛桓首次提出常规关系的概念,认为人们心理模型中的各种关系性知识制约着语言的运用,创建了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也就是运用常规关系进行语用推理。(P299)

人们的知识结构中,常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杂有序的有机系统,纵横交错,由相邻/相似关系连接在一起,成为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类层级知识结构,使得[相邻±]、[相似±]成为审视常规关系的两个维度。具有相邻和/或相似关系的两关系体,一关系体的存在总是内在地蕴含着另一关系体的存在,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联通是基本的、本能的人类心理活动,长、短期记忆系统可以通过某突显细节激活全部事物的关系。话语表达是显性表述,其背后完备的含义存在于思维中,是隐性表述,也即对显性表述的阐释和补足。

语用推理依赖于心理模型, 是创建和运用模型的认知过程,心理模型是推理的基本形式, 常规关系是语用推理的出发点, 也是理解会话含意的基础。在具体的交际行为中, 推理自显性表述开始, 以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为中介,直至获得能满足这一次交际活动的相对完备的理解而终。 (P166)人类的认知作为媒介连接着语言和现实,语言并不能直接反应客观世界,而只是通过人的认知间接反映。

二、网络语言的心理模型机制

语言是社会性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现实的突变为加剧某种语言趋势提供了条件。 (P20)语言的演变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变迁。目前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空前繁荣,人们敢于张扬个性,表达思想。同时科技的迅猛进步带动了交流方式的多样化,网络便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网络交流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网友们在虚拟的空间中尽情展现创造力。在网络世界,语言就是一切。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际语言,极大地反映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成为人们价值观和文化心态的体现。

网民当中年轻人占大多数,年轻人张扬个性,追求新奇,崇尚创新,将他们特有的激情尽情展现在网络语言中。网络语言没有一定之规,可以称作一种新的社会方言。传统的汉字仍然是网络语言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他元素的比例却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网友们天马行空,将尽可能多的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创造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极大地反应着同时又挑战着传统意义上的的心理模型。

(一)读音。在这个提倡普通话的时代,发音的变体会出现在网络中,最初可能是源于输入法的联想功能,但网友很快发现这些变体能凸显说话人个性,因此开始广泛流传。如:表酱子(不要这样子)、有木有(有没有)、偶(我)、神马(什么)、稀饭(喜欢)、灰常(非常)、内牛满面(泪流满面)等等。就其心理模型以及涉及到的常规关系来看,隐性表述平淡清楚,通过网友俏皮的加工,显性表述生动活泼,却没有脱离原意,通过语境及联想,会通过常规关系链接到相应的传统的心理模型中,从而达到顺利交际又不拘一格的目的。

(二)字形。网友们创新材料的来源丰富,甚至包括古汉语和英文字母,如囧、槑、Orz等。“囧”为古语,因其书写外观形似失意的表情而风行于网络,又因其与“窘”同音,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网友在第一时间建构了心理模型,领会了其常规关系,并运用自如,以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等含义。又如“槑”,同为古字,望文生义来看,呆已经让人构建了木讷的模型,双写呆,寓意比呆还呆,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再如字母组合Orz,看起来像一个人低着跪倒在地,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状态,用来形容被打败或很郁闷,简单传神。

(三)词义。有些网络词汇已脱离了原本意思,完全被赋予了新意,如骨灰级(资历长、水平高)、沙发(首个回帖的人)、灌水(向论坛中大量发帖)、隐身(不显示在线)等等。这些词汇打破原来的心理模型与常规关系,在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假以时日,便形成了新的心理模型与常规关系,也易于被人接受。

(四)表情。网络如果只有文字则会显得单调,网友们用简单的符号组合便解决了这一问题,如O(∩_∩)O、(*^__^*) 等。表情无国界,甚至不需要借助语言翻译,直观生动。

(五)新的文字系统。上述手段已经不足以体现网友的创造性,他们甚至创造了新的文字系统,如火星文、菊花文等。甚至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如“网络是多彩的世界”火星文便是“網絡媞誃彩の丗堺”, 菊花文是“网络是多彩的世界”。火星文的文字经过分析,一般可以判断出其隐形表述,但因其显性表述是将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组合而成,其形成机制是基于人们已经具有的心理模型,其理解机制则是源于人们对常规关系产生的广泛联想。

(六)某体。近来网络上流行一种造句方式,根据某种情境下的表述,形成特点鲜明的特有表达方式,随即形成模板,被填充成各种版本,如咆哮体、凡客体等。甚至还开发出咆哮体生成器。例如,电影《让子弹飞》就产生了葛优体,原文:“麻匪,任何时候都要剿。你们想想,你们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所以,没有麻匪的日子才是好日子!”,被网友戏仿后制造了众多搞笑桥段,如:“加班,任何时候都要取消!不取消不行,你们想想,你下了班回了家,跟着男女朋友,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告诉你要加班了……悲剧啊!所以没有加班的日子才是好日子!”。这类仿造发生的认知基础便是原表述形成了特定的心理模型,各种演绎版本都是在套用这个心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常规关系的扩展,由此产生幽默效果,体现了人们强有力的认知机制。

三、 结语

作为时尚、创新的代表,网络语言有其独特性,但毕竟还属于语言的一种,其运用仍然受到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常规关系等知识的制约,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和创造离不开对心理模型的把握。以心理模型,常规关系为理论框架,从语言认知、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层面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和理解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已存在的心理模型为网络语言的创造提供了认知基础,而常规关系又为网络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供了认知保障。

猜你喜欢
常规模型心理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常规之外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模型小览(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破常规 获巧解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