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创作的人往往忽略批评,但批评却从来没有被人文研究领域拒绝和剔除;更进一步说,批评与创作的实践运用,越来越紧紧依附,达到互文的功效。
当我们回顾20世纪的文学发展,艾略特、加缪、希尼、库切等开创个人时代的伟大作家,都无不自觉将批评纳入自己的写作范畴。他们或离经叛道,或另辟蹊径,作出富于独创性的理论建树,不仅为同时代的作家和后来者提供方向性引导,同时在学术界也建立起自己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必须看到的是,批评始终都是作为一个悖论存在,不论对文本的阐释,还是对时代的概述,令人信服的依据始终构成批评撰述者的基础核心,而核心的构建,又离不开个人的激情与责任。在这个领域,激情来源于责任,责任驱赶着激情。没有责任与激情的批评,不单单是批评的伪装,更是批评的堕落。
近年来,我国批评界、尤其是诗歌界涌现出一大批怀抱责任与激情的青年评论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即不仅在评论方面,同时在创作方面,都展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性,其中北京的霍俊明与湖北的荣光启特别地引人注目。推出他们,不仅仅是源于对真正批评的召唤,更是在这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对责任与激情的召唤。
——远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