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法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启示

2011-08-15 00:42:45秦方方
飞天 2011年14期
关键词:书体字体当代艺术

秦方方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虽一再的倡导设计中的民族性、文化感,却始终找不到传统文化、民族元素与当代设计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国际设计舞台上,还难以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笔者以传统书法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资源,在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尝试生发书法字体,重组笔墨元素,嬗变章法构成,在教学素材上选择优秀及合理的案例,从而引领学生发现传统书法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借鉴,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探索一条适合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结合的素质教育拓展之路。

第一,书体之生发。当代艺术设计教学,应从传统书法的字体出发,让学生们学会借鉴、灵活运用书法字体是设计教育的第一环节。对于初入学堂的殷殷学子,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传统书法字体资源,是走进传统文化和打好字体设计基础的开始。传统书法字体,内容丰富,灵活多变,书体之生发,不仅讲究单个字的结构合理、美观大方,又讲究不同书体的风格变化。它既有金书、隶书、大篆、小篆、楷书、行书、草书、魏碑等各种丰富的书体形式变化,又有颜体、柳体、欧体、赵体以及传统书法大师的齐白石、启功等各种名家的不同书体风格。这些书体各具个性特点,甲骨文的直拙神秘、金文的圆润装饰、楷书的严谨大方、隶书的古朴顿挫、行书的行云流水、草书的飞舞张狂……各种书体之美,可以有王羲之“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也可有“颠张狂素”;还可以有“颜筋柳骨”,真是千姿百态,意趣万千。

要达到灵活的运用汉字进行设计,就要首先学会认识各种书体,熟悉每种字体的风格,提高对传统书法字体的鉴赏能力,理解传统书法字体构造的文化精髓,学会选择与恰当的组合这些丰富的字体。生发书法字体,是从理解传统书法字体入手到学会借鉴传统书法字体,对待不同的字体能够选择不同的设计表现,应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对传统书法字体的学习提升为艺术设计文化内涵的积累。

如1999年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为日本新泻县特产岩船米设计的包装。其外形以结实耐用环保的纸质为材料,画面上以传统的楷书“米”字为标志,配上简单、质朴的包装材料,突出了正统、优雅的风格,这种风格恰如其份地表达出岩船米的朴实、正宗的产品品质,使消费者产生信赖——岩船米确是用有机肥自然种植的上等绿色环保产品,从而把传统书法字体的文化内涵很好地融在了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也从实践上证明了传统书法字体的优势。

第二,笔墨之重组。传统书法是由笔墨构成的抽象线性艺术,可轻可重,变化万千,这种富于表情和变化的线没有更多“形”的限制,更加自由、灵活、生动而充满张力,更适宜于表达情感、造就独特的个性。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视觉看到的所有形式都是一种力的图式,它通过物理的力转化为可以感知到的心理的力。那么,笔墨所形成的线也是一种力的图式,通过书写的方式把物理的力传到了视知觉中,这种“力”通过用笔方式、方向、力道、快慢的不同会显现出深浅变化,水墨相融的效果,或轻薄飘逸或稚拙原始或浓重厚实。于是,一点不经意的墨迹、一道畅快淋漓的笔画都足以带给设计者灵感和启发。在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善于对笔墨元素的进行重组,能够有效的打开设计的思路,提升设计思维,打破固有的设计模式与方法。

“重组”即对固有元素的重新组合。把无机、抽象的笔墨元素打散,重新运用或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一点、一撇或一横线……,并将其转变为意味深长的设计语言,它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将传统书法之笔墨进行重新组合、拆分、添加、构成,或秩序化,或拟人化……笔墨的表现无比丰富,不同的力量与轻重快慢都能够产生特殊的肌理变化,如“飞白”、“扫痕”、“枯瘦”,慢则如僵卧着的虫,快则如直穿云霄的燕。“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孙过庭《书谱》),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字经过艺术化的处理,“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或“如万岁柘藤”或“如屋漏痕”。

当代艺术设计,不乏以传统书法笔墨为元素的经典作品。如香港设计师靳代强以笔墨为元素为“自在”花纹纸做的系列招贴设计。画面中以轻重不同笔墨形成有节奏感和韵味十足、虚实相间的痕迹与肌理,从而和写实手法的表现的笔墨纸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带给我们的一种悠然、深远、洒脱的境界,民族精神与文化韵味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这种对传统书法笔墨的重构,侧重于轻重、黑白、流畅、虚实等关系。从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书法“空灵”、“气韵”之境界,而更深刻的是他把传统书法中的笔墨元素,以现代设计的方式与原理加以组合,显示出大师的独具匠心。自然,诸如此类的作品有很多,以实例分析为手段,直接从设计大师作品入手,紧密联系传统文化元素,从而找到艺术设计创作的思路及灵感,是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艺术设计教学并缺少创意的思想,而是缺少善于发现和引导的眼睛。合理的案例引导与分析,就是学生最好的教材,营造一个适宜探索和想象发挥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章法之嬗变。汉字笔划繁多复杂,错落参差,曲直交叉,传统书法却把结构复杂的汉字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抽象的书写艺术,其对于文字的组织与布局显示出东方民族特有的智慧与精巧的构思,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可谓当代艺术设计教学可资利用的丰厚资源。当代艺术设计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参透传统书法的内在规律,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变他法为我法,灵活运用,另创新貌。

章法在传统书法中指的是文字的规划与整体布局,也就是常说的经营位置或构图。它不仅讲究单个字点划精到,结构优美,而且讲究整个篇章完整和谐,相互呼应,包括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正文与落款的彼此照应、上下顾盼和左右相映、气满通贯,寓和谐、平衡、韵律于巧妙的文字书写变化之中,犹如音乐中的节奏变化。轻与重、黑与白、繁与简、多与少、大与小、虚与实、块面之间、均衡之间、局部与整体等等的处理上,小到对一个文字的变化大到一整本书的文字组织,都离不开对章法理论与经验的嬗变。传统书法中的“留白”手法尤为值得文字编排设计的借鉴。古代书法理论中早就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的领悟,所谓空白部分并非真“空”,而是对空间的巧妙安排,它虽不表达任何具体形象,却是构成形式中重要的处理方法与手段,它在视觉式样中,与文字形态起着相同的作用。正是这种空白处、“无”中反而生出无限广阔的空间,使无胜于有,产生无限遐想,就好像话说尽了,反而乏味,而留有余地则更能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具体到书籍文字的设计教学中,空白就成了分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最重要的形式语言。如吕敬人为自己的作品所设计的《书籍的形态》一书,就打破了传统的版式文字编排,几乎每页的文字编排都不相同,并且每页文字疏密有序,留白较多,形成较大的视觉空间,让人耳目一新。可以看出,对“章法”的嬗变,是现代设计创意形式的灵感源泉。

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对传统书法的章法构成理论及其成功经验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融会贯通,开启思维,得到认识的升华与更多的灵感,从而灵活的运用传统书法的构成规律于千变万化的文字编排设计,达到统一又不失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纵中有敛、虚实相间的布局和轻重有序的节奏感,提高阅读者的兴趣,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

猜你喜欢
书体字体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34
字体的产生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05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8
组合字体
王献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