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宝鸡关中地区西府曲子的文化内涵

2011-08-15 00:47:00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陕西宝鸡721013
大众文艺 2011年20期
关键词:西府曲牌宝鸡

王 莹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 陕西宝鸡 721013)

宝鸡,古称陈仓,据《史记•秦本记•正义》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始,因鸡峰山有“陈宝鸣鸡”、“鸡鸣之端”、“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故名沿用至今[1]。宝鸡以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宝鸡文化的形成发展创造和提供了天然的客观条件和便利场所。宝鸡文化以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西府曲子的生成和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影响痕迹。

一、西府曲子的曲牌题材内容特征

西府曲子是一种以曲牌体为为主体的坐唱艺术。其曲牌结构主要包括平弦曲子、月弦曲子和曲牌三个部分。

平弦曲子,即“高调”,又称“小宫调”,是由民间流传的民歌小调组成,约有40多个曲调及100多个曲目,民歌风味较浓厚。其曲调柔和细腻、清雅温柔,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委婉动听,常常由一个到三个曲牌连缀而成,善于表现生活及爱情故事。

越弦曲子,即“正宫调”,又称“大宫调”,是由七八个或十几个曲牌连缀而成的一种唱腔结构,约有70多个曲调和400多首曲目。内容大都以神话传奇或歌颂英烈为主,其唱腔曲调音域宽广,叙事性较强,演唱抒情慷慨激昂兼并,缠绵感人,朴实流畅,具有西北和江南风格相互交融共存的风格。

曲牌,主要来源于当地民间流传下来的民歌小调小曲,或是当地民间流传下

来的器乐曲、或是当地戏曲演唱中常用的曲牌、或是唱腔曲牌的演变形式和唱腔曲牌的过门形式,多达几十首曲目。演奏方式以独奏或合奏为主。曲牌的演奏用途主要表现为:用作于曲目演奏开场前的前奏曲联套演奏,或者是用作于曲牌与曲牌唱腔之间的间奏形式,或是配合舞台剧情表演需要而演奏色彩缤纷的牌子器乐曲音乐。

西府曲子拥有大量的曲牌,这些曲牌是历代老艺人们及文人学士在西府地区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加工和整理改编而成的。这些曲牌根据表现内容、情绪、音乐风格的特点在应用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独使用:即单个曲牌反复演唱,表现内容较单一的曲目:如[十对花]、[五更鸟]、[绣海荷]、[十杯酒]等。另一类是多个曲牌联缀地使用,在一定的连接规律下将情绪不同的多种曲牌联缀起来! 表现内容较复杂的曲目,如[大哭调]、[小哭调]、[小道情]、[老道情]、[湘妃泪]等。

西府曲子的传统曲牌,目前约有一百余篇。这些曲牌的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间社会生活为题材,反映民间各阶层的普通人民的的风俗之情,具有浓厚的世俗化气息。其代表曲目有《绣荷包》、《姐儿思情》、《放风筝》等;另一类以讲述古代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故事或表现帝王将相建功立业、征战杀伐故事为主,常演的传统剧目有《古城聚义》、《秦琼观战》、《伯牙捧琴》、《醉骂禄山》等。故西府曲子的传统曲牌在当地民间具有“不卑不亢、刚柔合宜、不野不文、雅俗共赏”的赞语之称。

二、西府曲子的社会功用价值

西府曲子与一般的音乐同样具有社会功能和欣赏价值,它用途非常普遍,贯见于民间的婚礼、丧礼、寿礼以及孩子满月、乔迁等民俗活动中,一般要在请家演唱三天之久。但最大最热闹的还应是农村盛行的古会和春节时的演出活动, 它与所有的民间音乐类别一样倍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每一次民俗活动中都起着烘托气氛、装点喜庆的社会作用, 在农闲时分更是农民们自娱自乐的最好方法。

民间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深深根植于社会,根植于生活。西府曲子之所以受到宝鸡关中地区人们的普遍喜爱,最大原因就是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且充分涉取社会与生活的养料,并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称为当地民间文化艺术、体现民风民俗民情的一个坚实载体。音乐的行为特征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与民俗、生活紧密相联,因此,也就与一定的时间、空间有关,离开了特定的人民主体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其意义和价值就可能丧失。因此,这些音乐行为,不是纯粹为着所谓艺术的、音乐的、审美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对这些音乐的解释,肯定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也是非常具体的。

西府曲子艺人均属半职业性的,他们在工作和农闲之余组织演唱,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曲子还能以其古老的传承方式存活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乡音的满腔热爱和曲子能继续在民间活动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它的社会功用和欣赏价值是相辅相成的。维系着这一艺术的根本应该是几千年来流传于民间的习俗和信仰。它将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圈中继续下去,一代一代的将人们的生活浸渗于其中,以其酸心热耳,满腔满嗓的秦韵深深地扎根于西府大地之中。

三、西府曲子的文化审美特征

1.西府曲子的内容美

西府曲子的内容,“除了某一首(或某一类)歌所表现的具体思想感情、题材内容外,还包含一定范围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自然条件、物质条件、性格气质、美学爱好等意思在内。”音乐是“表现艺术”而非“游戏性”的艺术,所表达内容不仅是唱词词的意义表达,还包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力量、最初灵感的新鲜性、声部进行的和谐”。如西府曲子的《盼郎》、《绣荷包》、《姐儿思情》等表现的儿女之情;既表现增长知识的《十对花》、《五猜谜》等,又表现人民生活乐趣的《放风筝》等。

2.西府曲子的形式美

音乐的形式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西府曲子虽然没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只有简单的旋律线条和大量的曲牌,但表现性却非常单纯质朴。西府曲子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因而形式也不拘一格,形态万千。因此它们同所有的矫揉造作,一切呆板的形式和理论上陈规旧套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它们是如此新颖而带有独创性。

西府曲子的形式美,通过音乐各种表现手法来实现的,如节奏、音高、音区、旋法、音调、调性结构、曲式结构等每一种结构因素在表现内容上,展示了不同的功能和特性,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形式,在民歌的审美特色中,形式结构总是寓深刻于简单,以小见大,并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风格特征。如《姐儿思情》就有三种不同风格曲调形式、《银纽丝》就有两种不同曲调形式等。总之,西府曲子曲调比较欢快跳跃、热烈轩昂、优美动听,歌词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3.西府曲子的情感美

西府曲子的音乐情感美是民间文人学士寄托于音乐中的各种情思,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民间文人学士的丰富感情世界、细腻而又微妙的感情变化、美好的情绪、积极的情调。音乐情感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够满足人民的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使人们在音乐情感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并在移情、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使之更纯净、更高尚。因此,西府地区的西府曲子大多是质朴情感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它的率真、不经雕刻、自由的情感交流,从生命的开始就保持着天然的痕迹。

结语

西府曲子是一种未完全脱离物质生产活动的精神产品,是“活动在人类下意识的自然力量所转化的结果”。(巴托克语)它的简单化体现了一种单纯和质朴,成为运用简洁的形式和手段表达丰富的乐思,给人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总之,西府曲子从远古时代的《诗经》发展到坐唱表演形式以及从内容到形式都面目一新的曲艺音乐形式,是西府地区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真实写照,是西府地区社会发展的生动反映。

综上所述,西府曲子,又称“西府秦曲”、“西府清曲”,民间俗称“小曲调”,作为关中民间的一种俗曲,产生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唐时期,盛行于元明时期,发展于明清时期,最早是由单一的民歌小调形式,在形成与发展的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和综合其它民间音乐艺术形式最终形成的一种坐唱曲艺形式,民间称之为“曲子戏”。

总而言之,西府曲子的曲调音乐,是关中西部民间音乐的缩影,是一部完整的民间音乐史稿;它的曲目曲词,是一座丰富珍贵的民间文学、民间诗词的巨大宝库。而且又是研究关中西部古代文化、思想道德观念的一本教科书。西府曲子中保留下来的许多古老说唱形式之遗迹,是我们研究宝鸡曲艺史的重要的现实活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更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1]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历史文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274页.

猜你喜欢
西府曲牌宝鸡
试论昆腔曲牌的曲腔关系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3:02
大大虎和小小猫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我爱西府海棠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08-27 01:59:20
【曲牌园地】
影剧新作(2018年2期)2018-08-11 09:02:36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4:00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03
走进宝鸡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