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皎 (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部设计艺术学 北京 102600)
西方设计思潮对中国民国时期书籍封面插图设计的影响
刘 皎 (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部设计艺术学 北京 102600)
中国作为印刷术,纸张等技术的发明国家,书籍设计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重要时期。从19世纪开始,经历了“装饰艺术”“工艺美术”“新艺术”运动,中国书籍的开本,封面,色彩,插图,版式等都经历了重要的转变,开始逐渐绽放新时代的光彩,在本文中,以书籍封面插图设计的转变入手观察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和特点。
明国书籍设计;西方设计思潮;书籍插图
一
民国时期时期在中国书籍封面的设计历史上,既是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时期,同时也巩固了书籍设计的地位,并使之走向繁荣的重要转变时期。鲁迅先生曾说过说:“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又不是‘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在闻一多,鲁迅,郭沫若,卞之琳,司徒乔,林文铮,陶元庆、钱君匋、叶灵凤、陈之佛、丰子恺、孙福熙、林风眠等这一批有着创新和时代意识的艺术家们的开创下,随着民族对文化的渴望,优秀的书籍封面设计更是显出雨后春笋般的展现出来,以下从封面插图,文字的设计,色彩的运动三方面详细论述西方设计思潮和西方优秀设计对他们的影响。
二
1.“新艺术” 运动“装饰艺术” 运动的影响
“装饰艺术”运动具有鲜明的艺术设计思想与风格。如提倡功用重于装饰,倡导机械美学,趋于简洁的几何形态设计。主张采用直线和对称的抽象构成形式,而又不完全强调对称和囿于直线的艺术表现语言。强调运用红色、蓝色、黄色等原色和金属色彩作装饰等。在民国时期,我国大量的优秀设计人才出国留学,回国后组织成立了新兴的美术教育与艺术社团,这些给民国带来了西方设计风潮的影响20世纪前期。
当时的中国书籍设计界甚至出现了“比亚茨莱热”,“新艺术运动”的杰出代表——英国画家、艺术设计家比亚兹莱的装饰绘画流畅,自由,淋漓尽致。他的风格明显,强烈的黑白对比和明快的版面设计使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种风格深受当时中国设计者的喜爱。比如叶灵凤做的封面设计和插图,揉合了比亚兹莱梦幻一样的世纪末艺术情调,也喜爱采用大量的黑白疏密对比。表现出浓郁的唯美意味。他在编辑《幻洲》时作的一些插图,仿效比亚兹莱为《黄书》所做的封面和插画。闻一多曾赴美国留学,进入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通过3年美术学院的专业学习,接触到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他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为《清华年刊》创作的插图画《梦笔生花》明显受到比亚兹莱的影响,又具有中国传统线画的风格。
1931年为徐志摩的《猛虎集》设计封面,将毛笔的线条直接放在封面上,带有机理的毛笔线条又正好给人以猛虎皮毛纹路的错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时的中国民国,书脊的插图往往局限在封面上,而《猛虎集》则采用了跨书脊的设计,纹路直接穿越书脊在封底同时出现,该幅作品与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师罗斯•阿德勒等人,在20、30年代设计的书籍封面的形式与视觉语言是极其相似的,即都是采用跨书脊的图案装饰样式。
2.“达达主义”的影响
达达主义强调对传统的大胆突破,对于版面设计强调偶然性,机会型,打破传统的版面设计原则。《欧洲大战与文学》1928年2月在上海开明出版社出版,32开本,在《欧洲大战与文学》一书的封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采用大量的拼贴方式,表现出荒谬、怪诞、非理性的特点,明显的拼贴效果和杂乱无章的各种形象是达达主义的典型表现。
3.“立体主义” 的影响
“立体主义”的重要奠基人分别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它的思想包含了对于具体对象的分析,重新构造和综合处理的特征。看过毕加索的画的人都可以感觉到他对于解析的角度徒手,分析画中的各种元素,使之走向理型。受立体主义的影响,设计家们可以同时在画面上表现同一物象的不同角度,20世纪30年代的《诗刊》《现代》等设计作品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在《诗刊》的封面插图设计上,“诗刊”两个字被分解为理性的形式和图形结合,同时各种形象也被分析为线条,色块。
4.“未来主义” 的影响
绘画中的未来主义流派发端于意大利,它的创始人是作为诗人的马利奈蒂,它的艺术出发点,是鼓吹机械文明和“速度之美”,未来主义在造型艺术领域的形象中展现出来的时间流迹的连续性。受未来主义影响,陶元庆为鲁迅的译作《苦闷的象征》设计的封面,“有未来主义风格,一个裸女在深水中挣扎,头发散乱,她的周围有水中动物浮游着……”当时《现代》杂志的封面,更是具有典型的未来主义特征。徐志摩的散文集《巴黎鳞爪》设计的封面,采用未来主义艺术语言,在漆黑的底色上零乱地展示了人的手、脚、眼睛、耳朵、嘴唇等人体部位。
5.“超现实主义” 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是上世纪20年代由达达主义脱胎而来的,其“宣言”曾说:“挖掘新的心灵世界,将机运、疯狂、梦幻、错觉、偶然灵感或无意识本能等所提供的下意识主题,用形状表现出来。”超现实主义的基本形态,是超越时空的拼合,它首先是在国外的装帧设计中产生极大影响。如日本《观念》期刊,封面上一个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者的颈项上,却长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其中有人手、字母、十字、标点等以及许多难以称名的图像。超现实主义对民国装帧艺术的影响,早在陶元庆的作品《语丝》和叶灵凤的《戈壁》上就可以明显看到。
结语:
西方现代设计史中的几大潮流依次有:“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以及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运动。在我国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上,由于当时的革命环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民族压迫的国情,当时受俄国版画设计,以及现代主义运动影响比较明显,而对某些显示出中世纪古典风格的封面设计作品,就无从考证是受提倡复兴古典主义的艺术运动影响,还是设计者本身对文艺复兴风格的喜爱了。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综观中国近代设计发展,人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依据自己的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而是看现实有什么需要,尤其是西方的强者怎么做,就如同现代设计的盲目追求奢华和时尚,这种设计发展没有触及设计之本。而真正的设计,应该是“人类有目的的,针对未来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作为我们这一代设计者,在回望我国书籍设计发展道路同时,对国外设计理念应该在广泛吸取同时批判的接受,从而立足于本国现状,走出切实适合设计本身目的的,反映本国民族精神和适合本国发展的书籍设计之路。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3]《书影》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4]《书衣摆影》姜德明编.三联书店.2001年7月第一版.
[5]《书之五叶》张泽贤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6]《新文学版本》姜德明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7]《书装百年》张潇编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8]《夜雨书衣》范用著.三联书店.2007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