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伟电影中癫狂背后的意义

2011-08-15 00:43柳艳芳
群文天地 2011年6期

■ 柳艳芳

刘镇伟出生于香港一天主教家庭,十六岁赴英国学习美术印刷设计,返港后发现自己不适应,于是毅然放弃设计转投一家财务公司。后来该公司决定在香港投资电影,于是刘镇伟就成了公司总经理,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惊片、武侠片、喜剧片,还是贺岁片,他都能通过一支生花妙笔和一颗赤子之心化腐朽为神奇。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流露出感性和预见性。刘镇伟除了导演外还身兼编剧、监制、演员、策划数职,可谓全能王。

电影圈内有人说:“想拿奖找王家卫,想赚钱找刘镇伟。”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王家卫作为一个以文艺片见长的导演,他的电影是有口碑却没票房;刘镇伟作为香港最卖座的商业片导演,他的电影赢得市场却始终与大奖无缘。也许刘镇伟的电影真的过于“癫狂”,以致被认为难等大雅之堂。然而,用刘镇伟的话来说是,他拍的是悲剧。这种笑着哭比起那些一味的撕心裂肺来得更深沉一些,在其“癫狂”背后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癫狂”背后的“童心”

刘镇伟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电影里的创作,很多是我儿时的梦想和理想的东西,长大以后用电影的形式实现,用摄影机真正地拍摄出来。”刘镇伟被誉为香港最富有想象力的导演,在他的电影里常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发明或道具,有的虽然只为情节服务而昙花一现了一下,但也足以让人赏心悦目。如《92黑玫瑰对黑玫瑰》的“掌门铃”,黑玫瑰掌门人飘红每次一摇“掌门铃”,同门师姐艳芬就要耍一套滑稽的小连拳,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紧箍咒”。又如《东成西就》里的国师用水晶球占卜,又发明了无敌飞靴。水晶球是吉普赛人传统的占卜工具,而无敌飞靴则是从希腊神话中帕修斯为了取妖女美杜莎的头战美神赐予他的会飞的鞋演变过来,足见导演的良苦用心。还有《情癫大圣》里的定海神针,完全颠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它除了是最厉害的武器以外,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成飞船、阿拉丁的飞毯,实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

不仅在道具的选取上,而且在对白的设计方面,我们也能强烈的感受到刘镇伟的赤子之心。有编辑看了《92黑玫瑰对黑玫瑰》中写到:“梦中的公主终于睡醒了,她变成美丽的皇后。”讥讽道:“这样幼稚的东西还会有人写?”然而当李奇看到这句话时却陶醉地说:“噢,真是罗曼蒂克!”当看到几张写着这句相同的话时竟然发出“这个皇后一定很寂寞”的感叹。这里暗示了其实童话也是写给大人看的,只是真正读懂的人不多。这与许多人对《小王子》不屑一顾一样,“因为有一朵我们看不到的花儿,星星才显得如此美丽”,也许对于那些欲望过多的人,根本没有时间仰望星空,更不用说寻找所谓“看不到的花儿”。从刘镇伟的电影中我们很少看到故事是按照既定的或者正常发展下去的结果,他永远都试图用自己的童心为观众保留美好的梦想。

二、“癫狂”背后的爱情

刘镇伟说他拍的是悲剧。即使“后现代”如月光宝盒的时空穿梭,“无厘头”如至尊宝说的“最完美的谎话”,在刘氏喜剧疯癫包裹下的东西也往往是深沉的爱情,这些让一只眼睛在笑一只眼睛在哭的喜剧显然比那些一般的爱情剧还来得更震撼人心。

拍完1998年的《花期少年》后,刘镇伟淡出影坛,推掉所有的工作回到温哥华陪妻子和女儿。似乎也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影响,在刘镇伟电影中的女性都比男性更懂得爱。无论是《大话西游》中的紫霞、《天下无双》里的长公主,还是《情癫大圣》里的岳美艳,她们的爱都是简单直接而热烈的。紫霞对至尊宝的定情“偶然”得近乎不合常理:谁能拔出紫青宝剑的就是她的如意郎君,她幻想她的如意郎君是个盖世人物,终有一天会身穿金甲圣衣,脚踏着七色彩云来迎娶她。谁知这样荒诞的开始却成为永恒。当至尊宝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紫霞的时候,他也已悟透了“爱”的真谛,一种舍生取义,对众生的博爱。于是他决定戴上紧箍咒变回孙悟空去普度众生。

到了《天下无双》与《情癫大圣》,在刘镇伟的爱情中已模糊了贵贱、美丑。金枝玉叶的长公主与街头小混混李一龙,这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的人经历重重波折后终于戴上了天下无双缘定今生龙凤戒指;与唐三藏恋爱的蜥蜴妖岳美艳(蔡卓妍饰)竟然是个长相极度怪异的女孩,但她为了救唐三藏而承担了杀死四大天王的罪名。从紫霞留在至尊宝心里的一滴眼泪和岳美艳悲痛欲绝的喊声中,我们似乎应该埋怨相爱的人为何不能一起。但在刘镇伟看来,爱不一定要拥有。最后他也借佛祖的嘴巴阐释了他的爱情理念,爱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有结果,不追求结果的爱就不会有尽头的一日……(《情癫大圣》)。值得一提的是,刘镇伟对于爱情似乎有“桃花源情结”。那《天下无双》的结局竟然是长公主为爱疯狂,甚至身份颠倒,最后她和李一龙再次相遇在桃花岛上。“桃花源”一词出晋代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一处避开了现实社会的理想国度,人们在这里和睦相处,与世无争。中国文人的精神内核似乎都有这样的隐逸出世的情怀,都追求一种旷达的、至善至美的生存境界。正如唐寅诗《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王维诗《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现实主义价值取向盛行的今天,难得刘镇伟还能保持用孩子的眼光去打量世界,在貌似癫狂的背后讲述了真挚、深沉的悲剧爱情故事。也许正是因为癫狂、无厘头的喜剧而使刘镇伟不被主流文化所理解,然而恰恰是这种癫狂背后的内在张力使刘镇伟更显伟大。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