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说集锦式结构特征探析——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例

2011-08-15 00:43冯萍
群文天地 2011年6期

■冯萍

所谓集锦式,即“整部小说由若干个故事构成,故事各有各自的核心事件与核心人物,相对独立;故事根据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出现的先后依次讲述,一个讲完之后再讲述另外一个;故事之间通过人物、事件、因果关系等互相联系,通过人物接力从一个故事过渡到另一个故事。”

一、“杂糅”中的共性—“集锦”

辛亥革命之前,谴责小说一度活跃于晚清文坛,由于处在中国小说转型期间,其结构“杂糅”的形态中展现共共同的特质,即“集锦”特征。《官场现形记》的结构形式脱胎于《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老残游记》在结构上与其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两部作品中出现了贯穿全文始终的人物:自称“九死一生”的“我”以及老残。他们在作品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一个线索,把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由于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的出现使得这种结构相形于《官场现形记》来说,更为集中、紧凑,但不可否认小说“集锦”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孽海花》的结构形式可谓杂糅了珠花式、复线式和集锦氏三种特征。小说正是以这两位主人公的经历见闻,展现晚清社会全景。同是贯穿始终的线索,相形于九死一生、老残的次要主人公角色,金雯青和傅彩云则是以小说主要主人公的身份出现,在这里人物的生存和活动对于整个小说的结构是不可少的。因此曾朴认为小说是“蟠曲回旋”、“不离中心”的珠花式结构特征。但这只是从整体倾向上而言,作品中仍有很多游离于中心的笔墨。这也是《孽海花》结构类型颇有争议的原因。更何况小说是以金、傅二人为线索把各行各业的人,各式各样的事串联起来。因此,胡适也指出《孽海花》“合之可至无穷之长,分之可成无数短篇写生小说。”可以说这种观点至少说明《孽海花》具有集锦式结构的特征。

二、原因探析

1.中西小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作用。中国传统小说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譬如在《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就很难指出其中心人物。晚清新小说家们在承继中国小说数人数事的传统时,也着意向西方学习创作“一人一事”的小说类型。像“九死一生”、老残以及金雯青、傅彩云这样线索人物的出现,贯穿整部小说始终。但是以一人一事为中心,固然容易做到结构严谨,却同时也限制了小说表现的范围。晚清新小说在借鉴西方的一人一事的基础上,糅合进传统小说集锦的特征,让人物贯穿起一系列的独立故事,能展现更丰富的社会内容。因此晚清小说在较好继承传统小说的同时,呈现出能够“杂糅”状态。

2.表现广阔社会生活的需要。晚清小说的创作在最后十年左右最为繁荣,阳建先生认为庚子国变酿就了晚清小说的繁荣。鲁迅也说过:“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版特盛”。

面对越来越广阔、越复杂的社会生活,晚清小说家发现努力在描写故事情节上下功夫已不太有用了,于是创新小说的结构形式成为新小说家不懈的努力。但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的集锦体结构仍是小说家们采用的主要类型。因为集锦式不会受制于中心人物的活动范围。更何况晚清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逸闻趣事、笑话等等。我们知道长篇小说要想贯穿其众多的逸闻琐事、新闻故事,由于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或中心思想,就只能集锦的方式来连缀各篇。

3.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的缺乏。像现形记、怪现状这样容纳众多社会生活的小说,每个小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事件本身的矛盾冲突展开,矛盾结束,故事讲完。进而转入下一个故事的描述中。这样一部作品就是有许许多多个小矛盾冲突连缀起来,而没有一个统一的贯穿始末的整体戏剧性冲突,这自然限制小说去采用“集锦”的结构来连缀各篇。所以《官场现形记》是靠“集锦”连缀的方式来展现的充盈的社会内容。同样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只是借人物来连缀事件,展现社会生活,即使老残参与了具体故事的冲突,但整个小说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至始至终的矛盾冲突。缺乏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来整合全文,使得以四大谴责小说为代表的晚清小说多采用“集锦”的结构特征。

4.报刊连载形式的推动。晚清小说的萌芽、发生发展和繁荣以及此后的变化都与报刊关系密切。自报刊成为近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主要载体后,大大扩充了小说的传播渠道。同时借助于小说的巨大影响,报刊的发行量也活得了惊人的增长。小说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报刊这样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使得晚清小说呈现出了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的特色。报刊连载这种特殊的形式要求作者每回都能吸引读者,它是以一章或者一回为构思单元,为了增加卖点,作者必须不遗余力地在每一回中创造出一个戏剧性高潮。很显然这样的创作会忽略小说的整体构思,一部长篇小说很可能就成为了短篇故事的连缀。集锦式结构自然成为晚清小说的一大艺术特征。

[1]欧阳健.晚清小说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2]陈平原.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德威著,宋伟杰译.《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国伟.吴趼人小说研究[M].齐鲁书社,2007.

[5]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M].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93.

[7]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