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目答问》注语所反映的“经世致用”思想

2011-08-15 00:43左晓婷
群文天地 2011年6期

■左晓婷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在同治十三年(1874)任四川学政时,邀请青年学者缪荃孙共同著述的一部书目名著,起到指引学生读书门径之作用。

古典书目的结构往往因书而异,大体包括五大要素:类目、著录项、序、解题、注语。无解题的目录往往有些许注语,《书目答问》即是无解题而有注语之作。因为目录自身体例的原因,对书籍的留存状态关注良多,而局限性在于不能全面地记载关于典籍的相关信息,注语的使用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先天不足。因其涉及面较宽,又文字精要,常有一语中的之效。《书目答问》中的注语确也如此。此文以该目录书收书情况为参考前提,进而着重从注语方面归纳并推究编者的目录学思想。

书目除了具有“令初学者易买易读,不致迷罔眩惑”(《书目答问补正·略例》)的直接功能之外,张之洞并没有忘记其一贯的“读书宜读有用书。有用者何?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身心”以及“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的主张。所谓“经世”即面对现实,治理世事;而“致用”,即尽其所用,应付世事。“经世致用”即是张之洞对学子读书的要求,也体现了他的目录学思想。《书目答问》等目录著作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完成的。

“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书目答问》一书中,编者特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立有“经济家”一目,且将“经济家”单独分类,与“经学家、史学家”并列、使“经济之学”与“诗词古文”共存。其下注云:“经济之道,不必尽由学问,然士人致力,舍书无由,兹举其博通切实者。士人博极群书,而无用于世,读书何为,故以此一家终焉。”这段话不但表明了编者心目中博通切实之经济家的“最高境界”,更显现了编者的经世致用思想,即读书治学的终极目的是“有用”,要经世济民,要于世有用。

“经世致用”思想还体现了编者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为此,编者为《书目答问》中经史子集丛书各部制定了严格的收录标准,在著录内容上开始关注“经济之学”,重视收录有广泛影响的经济类著作。在该书中,他多次提到“经济”。据统计全书注语,使用“经济”一词共有十一次之多。如:子部儒家类之下列“经济之属”,其下注云:“此类兼综事理,亦尚修辞,后世古文家,出于此类。此类多唐以前书,故列前”,此类收书二十五种,多数为历代之重要经济文献;卷三“子部”之下注云:“汉后诸家,仍依类条列之,此类若周秦诸子,及唐以前儒家议论经济之属,宋以前儒家考订之属”;卷三子部“儒家第二”之下注云:“以上儒家类议论经济之属,此类兼综事理,亦尚修辞,后世古文家,即出于此类”;卷四集部“别集第二清古文家集”之下注云:“以上国朝不立宗派古文家集古文家多兼经济家”。这些皆说明编者对有助于经世济民的“经济之属”与“经济家”之重视与肯定。

除去经济类著作外,《书目答问》还收录了许多天文算法、地理类著作。对于“极有益于经济之学”的天文算法类书籍极力推荐。其注语即表现了作者倡导“经世致用”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更体现贯穿该书始终的“明理”、“致用”的目录学指导思想。此类分中法、西法、兼用中西法三部分,分别收录中外科技著作,如《数学启蒙》四卷,《代数术》十五卷,《几何原本》十三卷等科学书籍。并注云:“算学以步天为极功,以制器为实用。性与此近者能加研究,极有用于经济之学。”充分说明编者讲求“实用”于世事,“有用”于经济的基本编纂思想。还注云:“推步须实测,地理须凭目验。此两家书,皆今胜于古”;另,《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之下注云:“大抵征实之学,今胜于古”诸如此类注语,表明编者将“今胜于古”的思想作用于此书的编纂上。“若读书者既不明理,又复无用,则亦不劳读书矣”主张再次强化。

史部“地理志”类下,注语云:“今人地理之学,详博可据,前代地理书特以考经文史事及沿革耳。若为经世致用,断须读今人书,愈后出者愈要。”在这类著作中,除了收录《三辅黄图》、《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编者所谓“考经文史事及沿革”之古籍外,还收录了大量清人著作及《新译海塘辑要》、《职外方纪》、《坤舆图说》等翻译作品。还注云:“古略今详者,录今人书”。也说明编者还把目光放在当代,在书目的收录上详今略古,“愈后出者愈要”更是体现了“今胜于古”的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总之,编者强调“今胜于古”与其主张的“经世致用”有联系。这种对古今关系的看法,从其“明理致用”的观点出发,两者并无截然的界限,他们均可以归结到共同的一点——有用,完全符合他治学的指导思想。以《书目答问》收书情况为基础,尽管收录了少数西方新书的品种,多少隐现着新思想处于催化萌芽之中,但着重从注语剖析,它所反映的张之洞治目录学的指导思想基本上仍是崇儒宗经,维护封建道统的经世致用、明理致用。

[1]张之洞.书目答问.中华书局,1963.

[2]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北京:中华书局,1963.

[4]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