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李云华
国梁到卧牛坡小学的时候张老师正在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语文课。国梁在玻璃窗外向张老师招手,张老师来到门外问:“你找谁?”国梁说:“我是国梁啊,老师还好吗?”张老师仔细端详着来人激动地说:“哎呀呀,国梁,国梁,胖了,胖了!几年不见有出息了!”
国梁是张老师的学生,也是张老师的骄傲。张老师教国梁一带就是六年,国梁是母亲改嫁带到继父家的,农村把这种情况叫托油瓶,国梁每次挨别的孩子欺负,张老师总是护着国梁,国梁认学,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张老师也十二分地耐心教,把自己没园的大学梦寄托在国梁身上,国梁也争气,高中毕业就考上省城的一所大学。那天平时滴酒不沾的张老师喝了半瓶“二锅头”,醉得不省人事,高兴得就好像自己考进了大学。
师生二人落座,互问工作、身体,张老师知道国梁在市内一个局里工作,国梁问了同桌又问了班里的漂亮女生。张老师说同桌在南方打工,漂亮女生嫁给了乡长的儿子。二人闲谈一阵后国梁说:“老师,您待我像亲儿子一样,国梁没齿难忘,现在是学生报答您的时候了。”说完国梁从包里拿出一沓钱,递到张老师面前说:“这是一千元钱,五百元是孝敬您的,剩下的五百元我想帮一个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张老师腾地站了起来,握住国梁的双手激动地说:“乌鸦反哺,乌鸦反哺啊!正好有一个孩子很困难,需要资助就来了及时雨,我没看错你。”说完还用袖口擦了擦溢出的眼泪。国梁说:“老师,您从前总是表扬我,您的表扬是国梁前进的动力,您再表扬一次吧。”说完国梁从包里拿出一张打印好的感谢信,接着说:“您在下面签上名,明天送到我单位,来回车费、饭费由我负责,老师很少去市里,我陪老师逛逛街。”张老师一眼没看上面写什么,拿起桌子上笔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嘴里还喋喋不休地说:“应该表扬,做好事就应该表扬。”
张老师起个大早乘坐公共汽车赶往市里,按照国梁画的路线图很快找到了他的单位,正是早晨上班的时候,院子里人来人往,张老师来到一楼的告示板前从包里掏出表扬信就贴在局里的告示板中一则通知的边上,仔细看了一下,稍微歪了一点,又把它正了正。张老师又瞅了瞅局里的通知,那是一张局里竞聘副科级干部条件合格人员名单,国梁在其中,张老师心中暗喜,真是没白疼这小子。
这时告示板前围了三、四个人在念表扬信:“……他五年如一日,无私地资助我校三个学生近万元……”张老师一看还真有这句话,这不是撒谎吗?我前五十年从来没撒过谎,张老师对身边的人挥挥手说:“都别看了!”张老师动手撕下了那张表扬信,揉成团塞进包里,气冲冲地走出楼门。都怨我糊涂啊,国梁拿出表扬信的时候没看一眼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时国梁从楼里跑了出来,边跑边喊老师,张老师在院外站下了。国梁哀求地说:“老师,不就是资助的孩子多点儿,时间长点儿吗?我以后补回来不行吗?”张老师用颤抖的手指着他:“撒谎!”国梁说:“老师,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孩子,一没靠山二没钱,不往脸上贴点儿金行吗?两个位置十个人争,弄个副科级容易吗?”张老师说:“这么说表扬信就是你的副科级的敲门砖了?”国梁说:“是,我们这些人硬件都一样,比的就是软件,表扬信是最好的软件。”张老师拍拍国梁的肩膀:“国梁啊国梁,你叫我一声老师,我不许你这样做,你若是叫我老张,我不管你,你去别处找你的软件去!”张老师甩袖而去。
望着张老师的背影,国梁瘫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