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锋上的旅行

2011-08-15 00:49山东刘月新
辽河 2011年9期
关键词:三桥胡杨林周庄

山东/刘月新

今天是国庆节假期的第一天。早饭后坐到电脑桌前,开始了我蓄念已久的“网上一日游”。

祖国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当然不能一次全部包揽,这,我早就拟定了“旅行计划”,去最想去的地方,看最想看的美景名胜。

第一站,先去西北看沙漠里的胡杨。人说,金秋的胡杨最美,在金秋时节赏金秋胡杨该是别有一番韵味。对胡杨的敬仰由来已久,但萌生去沙漠看胡杨的冲动,还是在读了潘岳同志的电视散文《西风胡杨》以后。每读一遍,那平静的心灵就会受到一次震撼,金秋胡杨的大美,大漠胡杨的壮美,还有那枯死的胡杨条条枝干指天画地的凄美,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使我的心力发生了倾斜。从百度里搜出了胡杨的大量图片,顺着一幅幅图片组成的画廊我走进了胡杨林。走进了胡杨林,就像走进了一座艺术宫殿。新疆塔里木河和湖泊旁的胡杨林倒映在水中,树上水中一片片金黄分外迷人,人在画中游,树在水中游,仿佛置身于大漠里的江南。胡杨造型奇特,傲立旷野,富有神韵。有诗赞道:“矮如龙蛇数变形,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掉九尾,狞如夜叉牙爪张。”额济纳旗金黄的胡杨林,红色的红柳丛,白色的芦苇荡,绿色的穿天杨,使人仿佛行走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中。落日熔金,斜阳低挂,丝丝缕缕的阳光在树叶上闪动,使人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让人重新感受到那原始生命的律动。

我还是最爱那些大漠深处的胡杨。有水滋润的胡杨,虽然是咸咸的河水或者是湖水,那也是幸福的,幸运的,大面积的胡杨还是始终战斗在抗风沙抗旱碱的前沿阵地上。找到了,瞧这一幅图片,两株不高但粗壮的胡杨高高地站立在一个大大的土堆上,根系连在一起,由浅到深的根系从土堆四周裸露出来,是那样坚韧与不屈,而被它挡在外面的是三面环绕的高高的沙梁!胡杨就像是英勇的战士,坚守自己的岗位,大有“有我在,就有阵地在,沙漠休想过关”的气势。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勇士,无私无畏的勇士。

这一幅图片才是我心中真正意义上的胡杨林。大片的胡杨林,肩靠着肩,手拉着手,根连着根,密密麻麻,傲然挺立。一片胡杨就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墙外是厚厚的黄褐色的沙,墙内是平展展的土地和影影绰绰的羊群。我仿佛听见一声凌风厉雨劈头而来,胡杨林中飘然旋起片片金黄,枝干被拦腰劈断,有的连根拔起,折断处,有鲜红的汁液流出,但不屈的胡杨,抖抖身上的黄沙,做最后的挣扎,最后的拼搏。那金黄,那鲜红,那刚烈,那悲壮,直逼你的心灵。

这是一幅怪树林图片,褐色的荒漠,褐色的树枝树干,或直挺,或倒伏,或横斜,光秃秃凄惨惨,一眼望不到边。这是一片枯死的胡杨林。在那树干的断裂面上,我分明看到了大片大片鲜红的血,就像一个个英勇杀敌的战士,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土地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我的耳边响起了潘岳的声音:胡杨不能倒!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

我游走在一幅幅景色不同、形状各异的胡杨林图片上,忽然有了一种冲动,我要化作一片云,去为敬爱的胡杨撒下一场雨,一场救命的雨!

我擦了擦双眼,定了定神,鼠标一点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那悠扬清脆的歌声从画面上飞泻出来,余音袅袅,经久不绝。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在中学课本里就已经学过,翦老笔下的内蒙,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地方。他在文中写道: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自然便在我们眼前敞开了一个广阔的原野,一个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于是“游塞外”成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想。

打开一幅幅呼伦贝尔大草原图片,造化神奇编织的一方净土,幻想中的天上人间呈现在眼前。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草原绿茵如毯,鲜花烂漫,蒙古包点点,犹如绿海中的白帆。一个个坡,一个个谷都是柔和的,舒缓的,那硕大的一望无际的草原是那样的恢宏、恬静。

草原富有,然而草原默默,不在乎游者的赞叹与忘却,年复一年地用繁盛的存在和坦诚的奉献,去印证生命的宏大与不息。欣赏着摄影家精心选择角度拍下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片,我似乎听到了悠扬凄婉的马头琴声从天际飘来,我似乎闻到了奶茶和手扒羊肉的浓香,我仿佛嗅到了青青草原带着青草味的生命的气息。

在草原的画面里,每当看到一条大河或者一个水沟,抑或是一片不规则的水域,我的心就热血沸腾。那碧蓝的天空与碧蓝的水浑然一体,或许是那碧蓝的天空把水面映衬得像天空那样碧蓝,青青的草在水的浸润下,是那样鲜嫩肥美,我看到那些埋头吃草的牛羊的嘴角流出了嫩白的汁液。那几匹把高大身躯置于水中,把高高的头探进水中饮水的马儿,一下子幻化成少儿时在河中嬉戏的我和我的伙伴。看到这幅美景我的视线再也不愿意离开了。我祈祷,清清的河水啊,你要日夜不停地在那里奔流,不要懈怠,不要歇脚,因为你是大草原的血脉,只有你日夜不停地流淌,丰美的草原才能更加丰美!我祈祷,那肆虐的风沙,你赶快止住脚步,不要翻到山梁的这一边来,草原不欢迎你,草原上的那些牛羊马,青草鲜花蒙古包,还有水中游着的鱼,天空中飞翔的鸟统统都不欢迎你。我知道,我现在面对荧屏上的画面并不是在痴人说话,做到这些并不是不可能,我们只需尊重大自然,爱惜大自然中那本有的一草一木即可。

我把画面切换到那个地处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的古朴小镇同里。她是江苏的同里,世界的同里。以前听说过同里水桥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真正对同里产生浓厚兴趣并使我心向往之的,是读了作家韩静霆、肖复兴、王小妮等一组《在同里》的散文后。韩静霆在他的《天下同里》中有这样一段话:人说同里有五湖,是不是五湖四海中的五方水泊?人说同里是七个岛,是不是跳到水里的七颗星辰?同里够神的。更神的是同里人给我看的电视短片。拍片人咬牙切齿地说自己的前生在同里。顾先生是怎么看见前生的?好奇怪啊,好惭愧啊,好嫉妒啊,我怎么就弄不到前生的名片儿,也印上个同里呢?顾先生拿了两个人放在同里,一个帅哥,一个靓妹,叫他们在同里乱走。反正同里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怎么走都好看。帅哥起先自顾自观景,江南水乡的景致太美了,浓妆淡抹,怎么弄怎么迷死个人。帅哥开始没注意到靓妹,等到一看见这个女子,就完了。谁叫事情发生在有名的穿心弄呢?穿心弄窄得几乎只能一个人过,两个人就得“摩肩接踵”。靓妹与帅哥在这里狭路相逢,女子眼睛一抛钩,男的就咬上了鱼线!于是,两个人的眼神在石桥上飘,在湖水里咬,在柳丝上粘;于是,两个人恍恍惚惚变成了古装人儿,是才子佳人,像《牡丹亭》的柳梦梅和杜丽娘,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哦,这就是他们说的“前生”吗?我想,谁看了这些文字不想到同里的穿心弄去走一趟呢?我在图片里找到了穿心弄,两面高高的青砖墙,中间夹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窄得真是只容一人通过,要是相向而来的两个人在这里相遇,不是心贴心,就得背靠背,这不是穿心弄又是什么呢?

肖复兴在《吉利桥畔》中这样写道:在同里,三桥最出名,那里是同里镇的CBD,和大理的三塔、西湖的三潭印月相似,都讲究一个“三”字,如同三角支架一样,支撑起同里最明亮的一片天空……徽派建筑的退思园是同里的锦上添花,三桥却是同里身上长出的筋长出的肉。从图片上我找到了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桥呈匀称的三角形,古朴、别致,结实而有力量。太平桥主身体,平平安安就是福;吉利桥主生意,大吉大利为祈祷;长庆桥主青春,长生不老是愿望。怪不得走三桥是同里人的一道人生大戏呢。就连游人,谁不愿到这充满美好祝愿的三桥上走一走呢?

欣赏着沿岸“屋宇丛密,街巷逶迤”,“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同里,思考着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的同里,我的目光仿佛回望了一回宁静、俊美、古朴、飘逸的古代同里。

顺着文人的笔锋,我又游到了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热情地接待了我这个从画外游来的朝圣者。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周庄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内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无不透着浓浓的文化底蕴。台湾作家三毛是那样钟情周庄,旅美华人画家陈逸飞,画了油画《双桥》后和“双桥”一起驰名世界,著名画家吴冠中赞誉“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文人墨客对周庄情有独钟,可见周庄的魅力何其无穷!

我沿着余秋雨的笔锋游览了“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的莫高窟;顺着范仲淹的笔迹来到了岳阳楼。岳阳楼之所以这样吸引我,不仅仅是因为在中学课本里就读到了《岳阳楼记》,也不仅仅是因为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和他的悲悯情怀,而是因为范仲淹虽然写出了不朽的名作《岳阳楼记》,据说他可能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这不能不说是文人写作的一个奇迹。是岳阳楼的灵气使然吧?!

抬头望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天的时光,在激动、兴奋、陶醉中匆匆而过,但我的收获却是沉甸甸的。此时,我忽然想起了毛泽东同志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壮丽诗篇,我此时虽然没有遥看一千河,但真称得上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我把这一天的所观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名曰“笔锋上的旅行”;我把一天中在图片里游走的风景名胜,各精选了一批储存在文件夹里,然后使它们自动切换做了屏保,这样,我就可以随时重温这一次特殊的旅行了。

猜你喜欢
三桥胡杨林周庄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三桥”下的幸福社区
落日之下的画卷
可圈可点
我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的十年之缘
我在三桥的第一个12年
周庄古镇
额济纳旗胡杨林
额济纳的胡杨林
越走越俏的民间习俗——以吴江同里“走三桥”习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