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策略

2011-08-15 00:45周雄俊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培训改革信息技术

周雄俊

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已在全国的28个省市开展,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与学的矛盾日渐突出,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理解使得课程改革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贯彻课程精神,课程理念与教学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学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摒弃原来的信息技术课程只关注技术本身的倾向。但对已从事多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其教学理念的转变绝非一时之功,针对这种现象,国家从2010年开展了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这是针对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一项重要的教师培训计划,其宗旨是“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1]。作为一项较为长期的大规模教师培训计划,必将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笔者有幸参加了其中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信息技术”和“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信息技术”的两个子项目的申报、立项及培训实施等工作,通过对相关项目的分析及自己的实践,笔者在此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策略。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的问题

在此次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在学科领域中是归于技术领域的,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是从原来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转变而成的。这很容易使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就是计算机技术教学,故在教学中容易过分关注技术,对于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关注不够。在教学策略上也一般采用“示范-模仿”类的动作技能教学策略,这容易造成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不够,忽视培养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师知识与技术储备的问题

本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增加了除“信息技术基础”外的5个选修模块,分别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这5个模块的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又适度反映了信息技术学科前沿的进展。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这三个模块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2]。从模块的设立来看,其内容比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都大大地增加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信息技术教师知识与技术储备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度及专业化发展问题

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所受到的重视度较低,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成就感。同时,相对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是信息素养及技术能力最好的一批工作者,因此,当学校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非教学工作时,通常会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去兼任这些工作,这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常常陷入繁杂的事务中,缺少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及反思,教学能力提高相对较慢,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同时,由于杂务工作本身的繁杂性及缺少足够的认同度,也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下降,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策略

(一)培训目标的制定

第一,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学科领域中能胜任课程改革中选修模块的开设,并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主导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教学,为当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师资保障。第二,引领信息技术教师走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领域,在学科教学领域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及实施策略与方法,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第三,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教学专业技能进行专业化训练,确保其在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下能规范、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及活动指导。第四,帮助参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校本学习、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注重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使其能成为爱岗敬业的优秀专家型教师。

(二)培训的组织形式

通过对培训目标的细化可以指导整个培训活动的开展。针对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内容应包括目标所指出的四部分内容,但培训形式不能仅仅是专家讲座式的接受型培训,而必须是“专家引领、活动参与、同伴互助、校际交流”式的参与式培训。强调培训中“教”的方式从“讲授”为主转化为“参与式活动”为主;“学”的方式从“听讲”为主,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的活动为主,将各方面的培训目标隐形于课程活动中,让参培教师通过活动潜移默化的完成培训。并且希望通过培训活动本身,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快乐体验和实际的收获,为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具有直接意义的示范。

在具体的培训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培训内容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重点体现在对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现有经验的总结、实践智慧的生成、教学能力的建构。第二,培训理念从“课程是知识”向“课程是活动、是经验”转变。通过培训模式的变革,让参培教师体验活动式课程学习对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优越性,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中课程活动的实践取向,将培训过程作为培训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开展,为参培教师提供理念和策略的实践体验和行动示范。第三,参训教师从“受训者”向“主体性参与者”转变。在参与式培训的设计模式下,参培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受训者”,而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性参与者”、实践经验的“主动建构者”,这可以让参培教师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学习活动的开展的作用。第四,培训课程的“理论后置”。在坚持实践取向的同时,改变教师培训惯常采用的“先理论、后操作;讲理论、看操作”的课程传统,采取“理论后置”的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实践操作、情景体验,将理论注入培训过程,并隐身于操作和体验中,通过针对性的专家点拨和过程性的互助反思,实现理论显性化,以期达到理论更鲜活、实践更科学的目的,从而提高参训者对理论的领悟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提高培训的科学性。第五,着力教学行为改变。培训内容聚焦教学技能的习得和实践智慧的建构,通过融于情境的行为训练、课堂观察、过程反思和专家点拨,着眼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改变,促进参培教师“知行合一”,提高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和培训的有效性。

(三)培训的考核方法

在“国培计划”下开展的教师培训工作,其考核形式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针对每个参培教师建立起完整的学习档案袋,以记录每个模块的课题作业情况、课堂讨论与互动情况、课程教学实践及教学练习等情况,对其的培训成果进行梳理后再综合给定其培训成绩。若在培训考核中要加入总结性评价的成分,也建议以教学设计案例、“说课”、结业答辩等形式开展考核工作,以利于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总结

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工作是目前深化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针对现行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制定培训策略才能有效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培训观念的转变及培训组织形式的改变,必能对参培的信息技术教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迎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美好的明天。

[1]康丽.“国培计划”改变中国教师[J].中国教师报,2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培训改革信息技术
教师培训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会议·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会议·培训
改革之路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