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如何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始终是政治学科教学要切实解决的主要课题。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其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境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我们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堂教学情境,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如在设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内容时,笔者及时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式,尽可能多地选取了如法英美对利比亚的武装斗争,钓鱼岛事件,引入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周边国家及世界的影响,通过分组合作,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并且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参与政治生活,进而认同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辩论进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中心论题,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
如在设计“正确对待金钱”这一内容时,谈谈对金钱的认识。方法是分组辩论,具体分为两方:①正方:金钱是万能的,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②正方:金钱是万恶之源。反方:金钱不是万恶之源。③正方:中学生需要学会理财。反方:中学生不需要学会理财。④正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拾金不昧应当索要回报 反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拾金不昧不应当索要回报
笔者巧妙地摆出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引导学生开展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尽情挥洒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见解或剖析对方的观点,如: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当如何获得、金钱怎样使用。有理有据,精彩纷呈。从而了解人们获取金钱的正当手段,学会合理支配金钱等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有了质疑批判的胆量,有了异想天开的创意,有了标新立异的观点,相信柏拉图的那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会成为终身受益的钥匙。
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情,引起共鸣。比如在“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从根本上说明政府的权威,通过播放《玉树,不要哭泣》的歌曲,以及玉树4.14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及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亲赴灾区,迅速有效地组织抗震救灾,有效减少了损失和人员伤亡,获得群众好评的视频画面。通过这种艺术渲染,营造的氛围非常浓烈,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对政府权威的认同,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接受了心灵的教育,培养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发挥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利用寓言、成语故事,诗词警句等情境渲染气氛。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如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课中,笔者采用《最好的礼物》这一故事引入孝敬老人是人伦道德的基础,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三个儿子在事业成功后为母亲准备了不同的礼物,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他们并不清楚老人心里到底最需要什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的主观意识要反映客观实际,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否则,就没有真正尽到孝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求教师需要多角度设置情境,如在教学中,让“小品进课堂”,开展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一课的教学中,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三种不同的就业方式,即等、找和造饭碗。然后,设问为什么不选等、找和造饭碗?学生围绕“等”“找”“造”思考讨论,这就必然涉及国家就业形势,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学生对自我就业能力的一种预期等,教师通过学生的选择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就为后续教学提供了依据,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
总之,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课,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政治经济现象,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的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