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忠堂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春天用她的风,她的雨,她的红,她的绿,她的山,她的水,她的日,她的月,为我们传递温柔,营造温馨,舒展着宁静,吐露着生机,随时随地为我们带来幸福与欢乐。
入春以来,随同事、朋友、家人等几次外出踏青春游,深感春天之美好,自然之美妙。每次归来,皆夜不能寐,久久沉浸在对春天的品味之中。
每每此时,便自觉不自觉地读起诗来,也许是对春天的一种情感寄托吧。白天为桃红柳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而陶醉,晚上便被名人名句的诗情画意所感动。有“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的惊喜,也有“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怡然;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古今颂春的诗也像春天一样色彩斑斓,桃红柳绿。不同的时代的颂春诗,虽然意象趋同,但意境和神韵却大相径庭。
和平盛世的颂春诗传递的是温暖、祥和、美丽和春意盎然。孟浩然的《春晓》和王维的《田园乐》就是典型代表。两位田园派大师都是处在初唐向盛唐上升和发展的时期,自然诗风清丽,意境悠然。《春晓》是一首五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春天的景色,只是写了诗人早晨醒来对春天的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是写意,由意引导读者产生对春景的想象,想象出一幅处处花红鸟啼的图像。《田园乐》却是对春景的直接描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是一幅色彩明丽的青绿山水画。两诗均写到“眠”,暗含了和平盛世恬淡幸福的大好春光。
颓弱乱世之春则是另一番意境。杜甫的《春望》最有代表性:“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虽然春天的意象同样是草花鸟月,写出的意境却令人触目惊心: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亡国之君李煜的《虞美人》更把春写得忧伤而凄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抗日战争时期,穆旦的《春》写得很有特点:“绿色的火焰在草地上摇曳,/他渴求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是我们20岁的紧闭的身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这首诗没有写春天的温柔和美丽,也没有写春天的失落和忧伤,而是写了春天生命的跃动,挖掘了春天的内在美和生命的抗争美。以春天生命的跃动与青春生命的冲动相叠合,写出了当时进步青年的焦虑与渴望、痛苦与希望的心理活动,宣泄了春天和青春的抗争精神。把绿色形容成火焰,并渴望拥抱花朵,写花朵从土地里反抗着伸出来,既强调了生命的顽强,也倾诉了生命的烦恼。以醒来、迷惑、推开窗等写了青春觉醒的美好,以鸟的歌、被点燃、无处归依写了青春梦想的萌动却又难以明晰目标所产生的焦虑。以满园的欲望来写春天的美丽,暗示青春的诗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写春的诗词,不同的风格和韵味取决于诗人所处的不同的物境和心境。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写的是春天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欧阳修的“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和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的是春天寂寞的感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的是春愁。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和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写的是春恨。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不管如何,诗歌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春天的美却是无限的,让诗人们挥毫去写吧,诗从春色来,春向梦边去。
今天立冬,是冬季开始的日子。我国地域辽阔,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从今天开始进入冬天。按科学的说法,气温低于摄氏十度才算是冬天。海南及华南沿海地区基本上没有冬天,长江流域冬天要迟到半个多月,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要提前两个月享受冬天的寒凉,而青藏高原,则是长冬无夏。
济南位于华北黄淮流域,四季分明。今天的气温虽然还没有低于摄氏十度,但从窗外的树木已经看出了冬天的存在。我家窗外那棵百年老槐树,叶子几乎落净了,记得它春天发叶也很迟,也许这是生物界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吧。槐树寿长,千佛山上有一颗千年古槐,据说是唐槐,至今青春长驻。
可是,树木也有对寒凉反应迟钝者,或者说比较耐寒。比如柳树,春天发叶最早,冬天落叶最晚,杨树次之。我的窗外这两种树都有,目前仍然浓绿犹存,与半裸的古槐形成了鲜明对比。杨柳虽耐寒,且不惧旱涝、风雨和病虫,但寿命却很短,杨树不过二三十年,柳树稍长些,过百岁的也少见。法国梧桐表现居中,目前叶子已经黄了过半,但落得不多,看来还有些韧性,表现了欧洲树木的特点。季节由暮秋向初冬过渡的日子里,我喜欢坐在窗前,看窗前的树木一天天变瘦,而阳光一天天变得高远,通透,矍铄,此时或读书,或听音乐,或什么都不做,静静地凝视,感受异常的宁静和安详抚慰生命,恍如时光渐渐倒退,恍如在一片落叶在风中回忆童年。
初冬的原野是丰富的,这个季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昨天回家给老人上坟,横穿广袤的鲁西南大平原。今天天气尚且晴好,又驱车游览深邃莫测的济南南部山区。发现确实已经有了冬天苍凉的气息,阵阵清风吹来,带来的都是凉意,让人不自觉地缩短脖子或扣紧衣襟。这阵阵的凉意还算和善,温柔地提醒人们不要被收获的秋季冲昏头脑。
初冬仍然延续着晚秋色彩的丰富,红、黄、绿还有树干枝条的古铜色相互协调,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画面。
这样的冬天不值得我们拥抱吗?冬天值得我们拥抱的,也许还不止这些。
冬天的天气旱下来,空气干爽了许多,蚊虫基本不见了,即便有个别蚊蝇出现,也都飞得很低,失去了进攻能力。初冬的河流也恢复了平静,大河不再咆哮,小河不再吵闹。济南南部山区的大小河流几乎没有了大的水流,河床里都露出了大小不一的石头,形状各不相同,但大致都是圆的,我们平时总是用石来比喻坚硬,可这坚硬的石头到了水里,却变得圆滑起来,所以我相信柔能克刚,这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思考,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重性,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是如此,人在自然面前,实在太渺小了。
到了冬天,人也显得温柔,谦虚。收获的季节最让人高兴,也容易让人滋生骄傲。而一旦冷下来,就会有别样的思考和感悟。再辉煌的人生也会有冬天,也会有走下坡路的时候,人不可能总是春风得意,必然还要经过夏天的疾风骤雨,秋天的收获喜悦,当然,也少不了冬天的清冷孤独。所以,越是清冷时节,越利于头脑冷静。人生如是,苍天如是。
初冬的阳光是温暖的,初冬的原野是多彩的。可是,再好的初冬很快就会变成严冬,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都会在这种由温暖向寒冷变化的过程中,逐渐隐藏或者凋零,都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与冬天抗争,静静地等待着并不遥远的春天。
人类和其他生命有所不同,因为人是智慧的,是思想的。人会依靠科学的力量,在冬天里采集阳光,在冬天里制造温暖,在冬天里创造鲜花簇拥的生活环境。
不过,人类也害怕寒冬,害怕整个人类难以抵御的寒冬。近几年科学界或非科学界都在预测世界末日,都在传说今冬是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就足以说明人类在自然面前并不那么自信,人类对自然界仍然保持着敬畏。其实,人类就应该虔诚地敬畏大自然。因为,只有敬畏自然,才能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