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珍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平山森林生态区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市平山镇境内。距哈尔滨市75 km,平山水库(嬉水景区)在平山森林生态区内,位于阿城市新政村北部0.2 km处,东北部2.5绥满高速公路,东有松峰山。水库库区位于阿什河上游坡水沟内较开阔处,坝址以上流域高程位于220~500 m,平山森林生态区靠近为阿城市平山镇,西面为小岭镇,南邻西泉眼水库,北有内有全国最早、最大的以野生饲养方式为主的鹿场,圈地462 hm2,栖息繁衍着800余头梅花鹿、马鹿,时称“李范五狩猎场”。
工程任务:平山水库为平山森林生态区开发项目之一,主要任务为旅游及提供养鹿基地供水,其环境满足游客娱乐、休闲需要。
设计标准: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平山水库防洪标准按20 a一遇洪水设计,100 a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位225.92 m,校核洪水位226.14 m,校核总库容9.24万m3。
水库库区位于阿什河上游坡水沟内较开阔处,坝址以上流域高程位于220~500 m,集雨面积为1.487 km2。平山森林生态风景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雾,冬季寒冷多雪。多年平均气温3.6℃,多年平均降水量621 mm,多年平均蒸发量788.5 mm(E601蒸发皿)。全年无霜期为120 d,日最高气温30℃,日最低气温 -38℃,年适宜观景旅游天数约为210 d。水库坝址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8.25万m3,P=75%年份来水量为15.96万m3,P=90%年份来水量为9.89万m3。水库20 a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10.0 m3/s,1 d洪量为12.96万m3;100 a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18.7 m3/s,1 d洪量为22.74 万 m3。
地貌分为低微起伏的中高丘陵,山前坡积区,二级、一级阶地,河床漫滩;库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迭系火山碎屑岩,侏罗纪火山岩,海西期花岗岩及第四系堆积物。库区地质构造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
3.2.1 坝址区地形、地貌
坝址区河谷为不对称的“U”形谷。坝段河谷宽度约200 m。左坝端与二级阶地和坡积地貌相接,远处为丘陵。右坝端与丘陵地貌相接。按地貌形态可分为:河床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斜坡堆积和丘陵区。
3.2.2 坝址区地层、岩性
坝址区出露的地层有:二迭系五道领组下段安山岩,中下更新统冰碛泥砾,砂砾含卵石、黄土及黄土夹碎石,全新统坡积物、冲洪积物等。
3.2.3 水文地质
坝址区地下水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冲积层孔隙水,泥砾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断层破碎带裂隙水。
考虑整个坝基主要有黏土基础和砂砾石基础两种,基础处理需帷幕灌浆以防渗漏,选择混凝土防渗墙,厚40 cm,深12 m。
本着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节约投资﹑便于施工和管理的原则,初步拟定两种坝形进行比较。第一种坝型为浆砌石坝;第二中为均质土坝。
枢纽由冲砂闸、浆砌石挡水坝、浆砌石溢流坝组成。主河道宽200.0 m
1)冲砂闸位于左岸主河槽部位。为5 m×1孔开敞式宽顶堰,闸底高程222.0 m,闸边墩顶高程226.70 m,由进口段、闸室段、消力池段、海漫段四部分组成。
2)挡水坝分别位于主河槽左、右侧,为浆砌石折线堰,全长290 m,迎水坡为铅直面,背水坡 1∶0.75,堰顶高程225.50 m,挡水墙高程226.70 m,堰顶宽5.0 m。
3)溢流坝段位于主河槽中部,全长20 m,采用折线堰型,迎水坡为铅直面,背水坡1∶0.75,堰顶高程225.5 m,堰顶宽5.0 m,下游设钢筋混凝土消力池,长10 m,海漫采用浆砌石护底长20.0 m,干砌石护坡长20 m,厚0.30 m,下设碎石0.15 m,无纺布一层。
枢纽由冲砂闸、挡水均质土坝、浆砌石溢流坝组成。主河道宽60.0 m
1)挡水均质土坝采用亚黏土,坝顶高程227.20 m,上、下游边坡均为1∶3,上、下游护坡采用混凝土板形式,厚0.2 m。下游设帖坡排水,排水沟采用干砌块石厚0.30 m,下设碎石厚0.20 m,无纺布一层400 g/m2路面铺设混凝土路面。
2)冲砂闸、浆砌石溢流坝同方案一。
表1 方案比较表
经过两种坝型的工程量与工程造价比较,坝型中最经济的坝型为土坝,两坝型工程造价差为134.17万元,且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同时,土石坝方案结构简单,对地质条件要求相对较低,能适应地基变形,便于维修和加高、扩建。因此初选坝型方案为土坝,即方案二。
[1]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贵州省水利厅.SL25-2006砌石坝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