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映波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为病程长、复发率较高,坚持服药是防止疾病复发的重要手段,一般主张精神分裂症患者达到临床痊愈后至少继续服药5~10年,一旦停药极易复发[1]。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常常表现出服药的不依从行为,有研究显示,康复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2],因此,我们在临床中采用康复治疗以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和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例,均为男性,对照组18~55岁,实验组17~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用药类别及剂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康复治疗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师担任,开展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竞技性娱疗、参观游览、手工制作、自信心训练、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每周2次,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维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家庭监护,并分别于治疗时、治疗6周后及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评定。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3]及自制的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定。依据量表得分和依从性标准得分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s)
对照组 实验组治疗前>0.05 <0.05 26.31±3.56 26.31±3.56治疗后 24.45±2.38 19.23±4.19 T值 0.708 5.21 P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比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两组服药依从性进行χ2检验,χ2=8.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
3.1.1 自知力受损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本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它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没有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或因症状缓解而错误地认为疾病痊愈而自行停药。
3.1.2 担心服药致智力受损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担心服药会影响智力,影响病后家庭生活,发胖、面具脸等影响自身的形象,基于种种错误观念,患者会抗拒服药。
3.1.3 药物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5],如镇静、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加快、出汗等,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不适,影响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3.1.4 家庭对药物治疗重视程度低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要求患者坚持长期服药,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有的患者住址与精神病专科医院较远,不能坚持定期门诊随访,也影响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3.2 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对精神患者进行生活、职业、学习等技能的反复训练,来恢复或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以尽量提高其生活技能,减轻精神残疾,重新回归社会的一种治疗方法[6]。我院配备功能齐全的康复训练中心及经过专业训练的康复老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及讲座,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对预防病情复发、恶化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有关精神药物的知识,自觉接受药物治疗及自我管理的训练,学会安全用药的技巧。总之,通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康复治疗,来帮助患者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保持或学习从事工作的能力,训练应付心理应激的方法,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帮助患者家属正确面对和帮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沈渔邨.精神病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46.
[2]纪红玉,张玉春,孙秀珍.康复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9):823-824.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94.
[4]沈渔邨.精神病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9.
[5]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6-47.
[6]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