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妤
梁希萌
职业:外企驻中国代表
自我介绍:好人一枚,闷骚,正直,玩世不恭的外表掩藏着一颗热忱的心心心心…助人为乐,热爱生活。待人接物最高原则: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有风骨。小文艺,小清新,小偏执,小虚荣,注重生活细节,换言之就是小矫情。缺点很多,尽量不说…
林晨
职业:HR
自我介绍:有点小内向啦~但是在澳洲那个巨热情无比的地方待了几年,现在性格开朗了不少。
N/A
职业:学生
自我介绍:在国外读书的中国学生。
Janice
职业:学生
自我介绍:目前乃英村超龄留学生一枚,吃货,伪酒鬼,爱旅行。
Q:请问你在除中国(含台湾)之外的哪个国家或地区待过至少3个月?
梁 法国,德国
林:澳洲
N/A:美国
JANICE:英国
Q:出国原因?具体待过多久时间?
梁 留学,工作法国前前后后3年多,德国3个月左右
林 当然是出国留学啦,待了4年
N/A:读书,已经2年了
JANICE:留学,至今来英国11个月了~
Q:你对“私人空间”的理解?哪些项目属于你的“私人空间”?(项目,就是比如工资,感情状况,家人信息……)
梁:我的地盘,你最好不要试图侵入;有些事儿,也不劳你关心。
对人:不喜欢肢体接触(比如排队时被人挤撞)、噪声干扰(餐厅里邻桌的大声闲聊)。
对事:基本上没什么隐瞒,是啥说啥,我妈教育为人要磊落坦荡,大丈夫无不可对人言。
只是最好别问我某某讨不讨厌之类的,涉及第三方的话题,比较反感。
对物:私人住所,办公室,手机,个人电脑,都是我私人的,如果你非要看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但是千万不要在我不在场的时候。长这么大,爸妈都从没翻过我的私人物品。
前女友倒是有偷看我的手机和qq之类的,有点点生气,不过觉得挺可爱的,嘿嘿。
还有比如钥匙扣,钱夹子等等一些有特殊意义的东西,或者心爱的物品,不喜欢别人动。
林:私人空间~~就是隐私啊,只有自己知道,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家人也是不能随便分享的。它属于我一个人的小秘密,有时候酸,有时候甜,有时候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私人空间的界定不是那么明确。就比如感情情况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我的私人空间。尤其是在双方的感情还在模糊暧昧的阶段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和人分享的。
N/A:感情状况,家人信息。
JANICE: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请原谅我的职业病),我觉得私人空间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个人隐私权。这个广义上来说真的是太广了,包括个人健康状况,情感经历,学历,工资,小癖好,日记,非公共区域的个人住所空间,etc。
Q:在你待过的外国,关于“私人空间”你感触最深刻的一
点是?
梁:我们国人,平时男生之间会拍拍敲敲打闹、搭肩膀,女生逛街手挽手。
除了正式场合,平时见面、道别不太会握手什么的,顶多点个头问声好,所谓“点头之交”吧。
外国人(欧洲很多国家和美国人)无论是对亲友还是普通熟人,见面或道别时,会热情的向别人伸出手,老熟人还会拥抱,乃至亲吻脸颊(法国很普遍)。
但是平时不怎么会身体碰触的玩闹,外国女生(蕾丝边除外)逛街不牵手这个应该尽人皆知吧,男生平时也很少搭
肩膀。
林:有遇到过一件事。同住的中国女生丢了东西,怀疑是被房东的儿子偷走的。结果真的在那男生的房间里找到(是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偷溜进去查的)但是一起住的外国人知道之后,关注的观点都不是谴责那个男生偷东西,而是认为女生不应该在主人不在的时候进别人的房间,乱翻东西。
N/A:人与人互相尊重,比较礼貌。不会轻易窥探别人
隐私。
JANICE:老外的“私人空间感”非常的强烈,来英国后我感触深的有好多点。举例说明之:比如说我住的学校宿舍是单人隔间,每当宿舍管理机构要进来我们的房间维修家居、安全检查等等都会在宿舍楼的各个醒目区域张贴通知,说明谁谁谁什么时候几点要来每个房间干嘛 ,他们会佩戴工作人员的徽章,敲门进入房间,最后一定会说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and try to minimize the effect. 再如,我们在网上填写个人资料申请一些项目的时候,在提交数据之前一定会在醒目地方提醒,表明我刚才提交的个人信息会受到UK Data Protection Act 1998的规制以保护注册用户的个人隐私。
Q:你眼中,对于“私人空间”,国人与外国人在哪些事情区别最大?
梁:个人意见和情绪:国人很多时候不会直接表达对人或事的意见和情绪,即使心里想的是“不”,嘴上仍然说“是”,而人们也会“默认”这属于对方的私人空间,不会去深究。
外国人一般都会直接表达,认同或者反对都会直接讲出来。(当然在一些特殊场合或者敏感话题,也会迂回或避免正面回答。相对来说,他们的交流方式比国人简单直接得多)这也不是他们会刻意保护的“私人空间”。
8小时之外的生活:比如几个同事到外地出差,工作结束了国人通常会结伴去吃一顿,一起逛逛。假如有人本来没计划要出去,但是其他同事一张罗,就不好意思拒绝,通常都会去,以免却人盛情。如果拒绝,其他同事可能会不愉快或扫兴,或者觉得这个人不合群。
外国人一般不想去就不去,拒绝也不会让其他同事觉得不愉快。因为私人时间里,他们就会很自我,大家都这样,也就不会伤害其他人的感情了。
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可能因为都在意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相对来说,外国人要比国人更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比如不会追着你问一些比较私人的问题,学历啊、住址啊之类很八卦的事情等等等等。对于别人在私人时间里的行为活动,也基本不多问。不该好奇的不好奇,及时好奇也不会去触碰。
林 可能薪资是国人与外国人差别比较大的地方。我们在国外的时候,打工,薪水是按照小时来发的。同学,朋友,同事之间,都会一起share彼此的工资信息,甚至还会看彼此的payroll。但是当地的同事或者是朋友,他们在这点上都会非常注意。平时不会提起这方面的话题。十分注重隐私。
N/A 其实感觉区别不大,全球化导致不同文化交集更多。国人现在也比较尊重隐私,只是互联网上比较混乱。
JANIC 一般意义上讲,国人的“私人空间”意识稍显薄弱。先说立法层面,咱们中国并没有像其他主流欧美国家一样有专门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只是在《民法通则》中以小篇幅规定了个人隐私权。其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手机号相关信息遭运营商的“非法”泄露以致我们备受无聊短信和推销电话的骚扰并不少见。这样的例子可是说是信手拈来~
Q: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的“私人空间”被侵犯最恼火?
梁 挤撞,喧哗吵闹,被偷偷摸摸翻看私人物品。
林 当我想一个人安静的待着的时候,老是有人来打扰我!!
N/A 到处打听个人隐私,传播小道消息。
JANICE 我觉得我从咱们中国来到了英国 ,是一个“私人空间”被放大的过程,所以我也没有觉得我的“私人空间”被老外侵犯了。但是有时候中国同学来我房间敲了几声门我还没有应答就自行推门进来,这时可真的有点无名恼火。
Q:(当你的“私人空间”被侵犯时,)你会怎么应对呢?
梁 对人:特殊时期(比如排队5分钟,虽然很挤,但时间不长)能忍则忍。
一般会冷眼色示意,实在不行会尽量客气的说出自己的
不满。
对事:不涉及他人名誉利益,就没什么不能说的。
对有些人(比如一般朋友)不是不能说,只是不想说,没必要。如果这时好友不小心爆了我的料,就会不爽,但也没办法,只能事后叮嘱好友下次别这样…
对物:会委婉的制止对方动那一类东西,比如好朋友送的钥匙扣啊,钱包啊,自己很爱惜,就不喜欢别人拿来拿去。
林 一般来说,我只是会口头告诉下他们下次不要这样了而已,毕竟是朋友嘛~
N/A 直接表示不满。
JANIC 初犯可以谅解,惯犯绝不姑息。对当事人说明就好,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明理人,比较好解决。
Q:坦白一下你做过的侵犯他人“私人空间”的“斑斑劣迹”?
梁 小时候有过这种事,偷偷拿爸爸钱包里的硬币,偷偷看妈妈的办公室抽屉,在课堂上拦截别人的小纸条,背后8人家的私事,放学后伙同小坏蛋们一起翻漂亮女同学的抽屉,实乃是劣迹斑斑。长大了就没这种行为了,因为与我爹妈给我的表率严重冲突。
未经允许情况下翻过一次前女友的手机,不是出于怀疑的目的,这样算吗?
大学时有一次,装傻充愣的(当面)侵占了一个女生的钥匙包(其实自己也是硬着头皮,觉得不好,但据为己有之后,看到那个钥匙包就觉得甜甜的,似乎觉得生活有了某种交集,为此而开心)。
同一个女生,一次大扫除,混进了她寝室,还坐在她床上,在她室友面前装出跟她多熟,关系多不简单的样子…. 嘿嘿嘿,现在想想还真脸红。
后来,这个无辜的女生被我追到了,再后来,我的厚脸皮再也找不到了,变得闷骚了…
没有其他劣迹了。
林 哪有~~我很注重别人的私人空间的
N/A 也有问过别人隐私,不过仅限于朋友间,对方一般不介意。
JANICE 这说起来就囧了。要知道,英国的房间隔音效果非常差,前段时间,我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康熙来了,那集正好是黑人范范黑白配,我超级喜欢这一对,看着看着声音越开越大,到节目的最后听见范范唱《最重要的决定》直接泪奔,哭着淅沥哗啦的。这时,听见有人敲门。一看是住我楼上的金发碧眼美女,她一脸无辜请求我,可否将声音调小点,她在房间里几乎能听到我放的一切内容(当然语言障碍听不懂)啥事都不能干,我急忙泪眼婆娑地道歉。最后人家还特大度地祝我Good night,哎,我这才知道英村的房间有多么不隔音,台湾的综艺节目有多闹腾。对不住了,楼上的MM。
Q:出国一段时间后,你的“私人空间”与出国前有什么改变(以前不是,现在是的,或者以前是,现在不是了)?
梁 以前不握手,不爱与人打招呼,走路眼睛不聚焦,戴着耳机太阳镜,到哪儿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保持着极大的私人空间范围。现在不要说在公司附近,即使路上碰到同事熟人会主动打招呼,握手(至少会招手)。这算是把私人空间缩小了吧,开放多了。
会主动帮助路人,推个板车,扶下行李箱之类的。出国前不会,觉得有点唐突,现在觉得很自然。
大学的时候还有点八卦,背后会8别人的私事,窥探欲。现在不会了。但是这个跟成熟关系更大,好像不完全是因为出国改变的。
林 出国前,我以为年龄会是外国人的隐私之一(受初中英文课本的影响),但是出国后发现,那根本就不是隐私嘛,大家还答得很欢快啊~搞得我回国以后也是有问必答。
N/A 没有太大改变。
JANICE 托老外的福,显然我出国之后的私人空间明显增大了嘛。英国虽然是一个岛国,但是人不多。即使在首都伦敦,我坐地铁都可以很享受着宽敞的空间,不用在多种交通工具上被挤成夹心三明治,这点对于曾经见识过武汉公交系统的我来说,真的是太太太惬意了。
Q:如果你是中国的文化部长,你会为中国人的“私人空间”作什么样的努力?
梁 从社会角度来讲,我希望人们都能多尊重别人,因为不尊重别人的人要小心,别人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且还你了你还没话讲,因为你错在先,哇咔咔~尊重应该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之一(当然你要做坏人,此准则就不适用你了)。如果能多尊重别人,不仅仅是对私人空间,对任何事都百利无一害。 对我个人来说,随他去吧,爱八卦的就八卦,爱吵闹的就吵闹,爱挤挤碰碰的你小心点,小心我凶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都以不同的形态和表象存在着,也许真的如黑格尔或者萨特所言,“存在即合理”吧。有时候虽然被干扰会很烦,但是我不想强求别人按我的方式生活。反正我不会做个受气小媳妇的,所以我不怕你惹我,嘿嘿嘿~~
林 文化部部长?我觉得私人空间如果按照隐私的方面来说的话,那还是出台项政策,保护下公民的个人财产隐私吧。
N/A 建议人大立法,管理互联网上一些揭露隐私,人生攻击或者人肉等行为。这些目前出于法律灰色地带。
JANICE 我只能来一句官方发言,China has a long way to go in this aspect。毕竟,“私人空间”的给予和保护还是和国民的思想意识以及一个国家的软环境有极大的关联。但是我们坚定,明天会更好。
Q:关于“私人空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梁 私人空间就是距离感,就是开放的程度(自我封闭的程度),就是包容性。私人空间多和少,只跟个人喜好有关,跟人品绝对无关。私人空间是性格的一种体现,敏感细腻的人,私人空间就相对多些,大大咧咧的人就少点。知道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个世界就河蟹鸟!
林 木有了。
N/A 用法律来规范行为,用教育让国人学会互相理解和
尊重。
JANICE 英国人对“私人空间”的要求还很明显地体现在物理空间上。我在英国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了,在地铁里面或者街头行走,老外要从你身边经过,只要你处于他要经过的道路上,他一定会在你背后飘过来一句,Excuse me,意思是让你让一下道给他走。我一开始刚到异国嘛,每次听到这句Excuse me,就乖乖地退让三尺让别人走。可是时间久了,我就觉得老外的事儿怎么这么多啊,我旁边这么大的空间还让我让,烦不烦啊,不会绕道点走啊,不知道曲线之美么?但是,入乡随俗,只能这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