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

2011-08-10 02:07:50黄燕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公众机构

■黄燕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信息的需求与供给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建设一个全面、即时、快捷、使用方便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几点设想。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是指依托传播渠道和技术,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为主导,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服务公众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为目的,为公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为政府提供文化信息参考、为文化工作者提供文化信息交流的平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对加强文化信息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公共文化信息的需求

十七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一个政府、公众、文化工作者、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的阶段,无论是管理者、服务者、参与者、受惠者来说,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民群众是否能及时知晓并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如何更有效地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布局合理”,并有效评估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进度与质量?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文化工作者如何评估自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的效果?这些都需要信息平台的建设。

(一)公众的文化信息需求

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化设施与场所外,还要参与文化社团,参加文化学习、进行文化创作等。

公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包括:

1)哪里有公共文化设施?

2)如何参加文化社团活动?

3)有公益性的演出和展览吗?

4)哪里去学习文化艺术知识?

5)我应该向谁咨询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

(二)政府的文化信息需求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者和主要投入者,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大要素——公共文化产品提供、设施网络建设、资金人才技术保障、运行评估等方面都需要全面及时的信息资讯。

政府的文化信息需求包括:

1)公共设施与场所数量、分布与使用效率如何?

2)目前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数量、供给情况?

3)有多少公共文化人才?是否能满足需求?

4)公共文化资金的供给与使用情况如何?

5)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信息需求

作为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三馆一站等国家公益性文化单位不仅要发挥各自功能,还应互补、互动,形成系统优势。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信息需求包括:

1)公众需要怎么样的文化产品?

2)能找到哪些机构合作?

3)在哪里能够交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4)从哪里能得到资金与技术的支持?

5)提供的文化产品群众是否得到满意?

(四)社会参与方的文化信息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同时也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例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都可以参与文化产品的提供。

社会参与方的信息需求包括:

1)可以参与哪些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

2)政府有哪些鼓励和支持措施?

3)能够和哪些机构、单位合作?

4)提供的文化产品能得到怎样的效益?

二、公共文化信息的供给现状

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服务已逐步展开并在不断完善,但还出现分散、被动、滞后等问题,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的信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并没有真正建立。

(一)分散性

以“三馆一站”来说,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是公众获取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他们对自身的文化信息发布,总体上说是积极主动的,但同样的是局限和封闭的。这表现在:

1)一般只提供本单位的服务内容;

2)一般只提供本单位或者本系统的资讯;

3)对其它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信息不甚了解。

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往往期望在一个或几个比较熟悉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大型社会公共文化机构获取全面、及时、多样化的公共文化资讯。因此,一些公共文化建设较发达的地区(如香港),会选择几个大型公立文化机构,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的“集散地”。己感兴趣的专业文化信息。

(二)滞后性

目前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办有文化信息的网站、简报,对传播文化资讯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1)时间滞后。以报道成绩和结果为主,容易忽视预告宣传。

2)汇报色彩较浓。以上级部门和同行作为主要对象,目的是为汇报和交流,容易忽视公众需求。

相对比商业文化机构活动前专业的媒体推广和公关,公关文化服务机构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面前都常常缺少发言的阵地。

(三)信息传播技术落后

以网络为例,目前大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仅使用其“信息发布”的功能,其它已经普遍使用的网络功能,如“微博”、“空间”、“社区”、“电子杂志”、“RSS阅读”等技术都还没有广泛运用。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公开、统一的渠道,获取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表达公共文化需求,反馈公共文化满意度,监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二)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

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客观地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时协调整合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直接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效与高质。

(三)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质量

无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是其他社会组织,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更直接地了解公众需求,明确服务群体,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宣传与推广,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让自己的公共文化产品更有效、更快捷、更广泛地被人民所享,为人民所用。

(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的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是一个跨专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平台,其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提出几个建议:

(1)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整合现有资源

1)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公共文化机构网站。目前,主要的文化机构基本都有网站,而且各市还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站”。建议以“共享工程网站”为中心,利用网络技术,整合或获取各单位网站信息。使公众既能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获取比较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又能从不同单位的网站获取自

2)拓展传统宣传刊物功能,建立公共文化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机制。

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一般都有本系统的内部刊物,且多年来已建立了自己的传播渠道和读者群。充分利用这些已有刊物,按照公共文化信息发布的要求,进行改编和整合,拓展其流通领域,建立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共享机制。

3)以主要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为中心,建立公共文化信息的“集散地”。

例如以全市主要的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为阵地,在馆场内综合陈列各种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指南、最新消息、宣传单页等。让公众只需到达一个主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就能获取其它公共文化机构的各种主要服务信息。

4)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建立个性化的公共文化信息定制服务。

以香港为例,康文署每个月定期推出有关公共文化活动的免费电子杂志,市民可留下电子邮件预订。这样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成本低,成效好,能培养一批积极主动利用公共文化资源的文化爱好者。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2008(6).

[2]朱鸿召.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3).

[3]蔡璐,伍艺.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公众机构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08:55:18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32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