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张建升
(重庆三峡学院 a.民族学系;b.经济与管理学院 ,重庆404000)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综合性行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就业范围广的特点,其快速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其他经济部门发展,并促进了旅游地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的增加,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从1978年至2008年,入境旅游人数由180.9万人次增长到13 002.74万人次,增长72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2.63亿美元增长到396.95亿美元,增长151倍。
随着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关国际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成为我国旅游业界和学界讨论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从相关研究来看,大多集中于两者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总体可以分为3种观点:一是经济增长引致国际旅游业发展,反之不成立。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为旅游业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如航空、道路、酒店和旅游景点等,增强了旅游目的地国家的长期吸引力,从而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黄伟力、安莉采用协整检验和弱外生性分析,认为经济增长是入境旅游发展的长期的Granger因,而旅游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1],支持了Oh关于韩国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2]。二是经济增长与国际旅游业发展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杨勇等学者采用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就得出了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两者之间均不存在稳定因果关系的结论[3]。柳思维、吴忠才的因果关系检验同样证明了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4]。三是国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该观点认为国际旅游是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可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旅游外汇收入,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持续的投入,二者相互促进。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段玉、刘迎辉、武春友等学者的研究结论大都支持这一观点[5-7]。
纵观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于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大都是静态或均衡分析,采用固定参数模型反映入境旅游对产出的影响。由于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多种变量关系的影响,而这些变量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可能是一种长期稳定的线性均衡关系,故采用固定参数模型不适合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变参数模型则更适合反映这种关系。二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在空间上呈现出严重的非均衡性,因此,对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必须考虑可能的区域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鉴于此,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做如下改进:一是采用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研究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即研究入境旅游的产出弹性随时间的变动情况;二是除了对全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外,还以东部地区入境旅游收入最高的广东省和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收入最高的云南省为例,分析两者的地区差异。
本文样本区间为 1980—2008年,经济增长用GDP指标表示,入境旅游用旅游外汇收入指标表示(tr),为了使GDP和旅游外汇收入单位一致,把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通过历年人民币汇率转换为人民币,并再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数据调整(1980=100)。为尽量消除每个变量的异方差,对tr和gdp两个指标取对数形式,其中,全国入境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变量标记为nltr和nlgdp,广东省入境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变量标记为gdltr和gdlgdp,云南省入境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变量标记为 ynltr和ynlgdp,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在计量经济学中,状态空间模型(State Space Model)被用来估计不可观测的时间变量:测量误差、理性预期和不可观测因素(趋势和循环要素)[8]。
由于状态空间模型是动态模型的一般形式,由一组量测(observation)方程和状态(state)方程构成,因此,以状态空间模型考察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可建立如下模型:
式(1)是量测方程(或信号方程),表示要素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参数αt为状态变量,反映了各个时点上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的敏感程度,即要素的产出弹性。虽然αt为不可观测变量,但可表示成一阶Markov过程,本文中将状态方程采取递归形式进行定义。εt为扰动项,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常数的正态分布。利用Kalman滤波算法可以得到时变参数αt的估计值。
首先对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两个指标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采用扩展的Dickey Fuller(ADF)的检验方法,利用AIC与SC准则确定变量的滞后阶数,并根据数据特点,对原序列选择具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检验形式。结果表明,原水平数据都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所有数据的一阶差分,都分别在5%或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表明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1)。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指标的平稳性检验
虽然6个变量的原始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序列的矩(均值、方差和协方差)随时间而变化,但是由于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皆为I(1)序列,因此,其线性组合可能有不随时间变化的性质,即存在某种协整关系。本文采用拓展的Engle-Granger两步法检验其协整关系。首先利用OLS估计长期均衡方程 lgdpt=α0+β0ltrt+μt,保留残差,然后运用ADF方法检验回归残差序列的单位根,如果序列为平稳序列,则ltr和lgdp具有协整关系;反之,则不具有协整关系。根据残差序列特征,选择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检验形式,滞后阶数同样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选取,检验结果表明,3个回归方程的残差都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即 nltr和 nlgdp、gdltr和 gdlgdp 、ynltr和ynl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全国以及广东、云南两省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表2 因果关系检验
表2结果表明,在滞后2期时,全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广东省、云南省经济增长是入境旅游发展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即两个地区入境旅游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同时检验了滞后1期和3期情况下两者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在滞后1期的情况下,全国经济增长是入境旅游发展的原因外,其他情况下的检验均同表2检验结果一致。
对式(1)、(2)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得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如下(图1—图3):
图1 全国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
图2 广东省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
图3 云南省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
图1 —图3给出了时变参数αt在1980—2008年期间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变动,参数αt波动较大,说明采用变参数模型描述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必要性。由于早期的αt不能真实地反映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本文从1985年开始对变参数αt进行讨论。
全国和云南省入境旅游的产出弹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从1985年至2000年,入境旅游的产出弹性系数值不断下降,全国平均为0.670,云南省平均为0.316,说明这一时间段内,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缩小;2000—2008年,产出弹性缓慢提高,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使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因此,入境旅游的产出弹性逐渐提高。而广东省从1985年到2008年,入境旅游产出弹性变化很小,说明入境旅游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稳定。
从产出弹性值看,全国以及两个省份的产出弹性系数值都小于1,表示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的变化不敏感,这验证了格兰杰因果关系的结论,即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而从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平均产出弹性值对比来看,全国为0.670,广东省为0.894,云南省仅为0.316,这说明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入境旅游每增长1%,广东省经济增长0.894%,高于全国的0.670%,更远远大于云南省的0.316%。
利用1980—2008年的数据,采用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即入境旅游的产出弹性随时间的变动情况,并以东部地区入境旅游收入最高的广东省和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收入最高的云南省为例,分析两者关系的地区差异。得出以下结论:
1.就全国整体而言,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双向因果关系;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波动较大,平均值为0.670,从现有数据统计来看,虽然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因此,在短期内,期望通过增加入境旅游收入来拉动当地经济持续增长的愿望是难以实现的。
2.从广东省与云南省的比较来看,广东省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平均产出弹性值远大于云南省,说明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广东省、云南省经济增长分别是其入境旅游发展的原因,这一结论支持了黄伟力、安莉、Oh等学者的研究,地区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为旅游业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如航空、道路、酒店和旅游景点建设等,增强了地区的长期吸引力,从而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
旅游业并非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而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其发展究竟能否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取决于其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否大于所需要的成本。Palmer和Riera在他们的研究中就指出,尽管旅游业的发展会给目的地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但其发展也要求目的地付出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成本。另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使旅游目的地进行的基础建设投资也可以认为是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并非总是促进目的地的经济增长[9]。
根据我国各省市编制的《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目前,共有 24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0],而本文结论对盲目将旅游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出了质疑,并认为这是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和政府长官意识下盲目跟风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旅游业发展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地区应根据地区资源禀赋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等,冷静分析,以制定促进国际旅游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1]黄伟力,安莉.入境旅游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2):92—94.
[2]Oh OH Chi-Ok.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Korean Economic[J].Tourism M anagement,2005,(16):152—165.
[3]杨勇.中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101—107.
[4]柳思维,吴忠才.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7,(9):60—64.
[5]段玉.区域旅游业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Granger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9,(14):115—116.
[6]刘迎辉,郝索.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4):120—122.
[7]武春友,谢风媛.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2):76—83.
[8]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72—380.
[9]Palmert,Rieraa.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Tax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Balearic Ecotax[J].Tourism M anagemen,tourism Management.2003,24(6):665-673.
[10]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地方篇[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