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统计研究

2011-08-09 01:01周文丽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消费率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周文丽

(兰州商学院,甘肃 兰州73003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在旅游业中份额的不断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重,入境旅游创汇战略地位的下降,扩大内需已上升为国家长期战略,调整现行旅游发展政策已是市场所逼、大势所趋。世界旅游业多年统计显示,国内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90%,国内旅游消费占全部旅游消费的85%,中国2007年的国内旅游人数与消费分别占总量的92%和95%,国内旅游是旅游的主体。目前,如何转变以往的发展观念,促进国内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研究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对于了解国内旅游消费现状、认识其发展规律、引导其合理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些学者对国内旅游消费特征进行过研究,但大都是从行为学和空间地理学的角度,利用问卷调查和历年统计数据,对某地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如王忠福等对大连市国内旅游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1]、张庆霖对珠海市国内旅游消费特征的调查分析[2]、李一伟等对国内旅游消费结构的探讨[3]等。对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进行研究的文章近年来逐渐增多,但也都集中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时空特征和消费结构的分析上,如郑群明研究了湖南省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特征和出游特征[4],顾雅清对枣庄周边农村居民消费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5],王文瑞探讨了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目的、消费行为的时空特征和消费结构[6]等。考察既有文献,我们发现,从经济学角度全面统计分析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消费倾向、消费率及消费结构的文章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依据历年统计数据,从经济学视角,对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上述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一、消费规模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数和旅游消费支出总额是反映旅游消费发展规模及旅游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指标。

(一)出游人次分析

如表1所示,1994-2008年间,城镇居民出游人次由205亿人次增加到703亿人次,增加了2.43倍,年均增长率为9.2%;农村居民出游人次从319亿人次增加到1 009亿人次,增加了2.16倍,年均增长率为8.6%,比城镇居民出游人次增长率低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各年出游人次规模虽大于城镇居民,但是出游率却低于城镇居民。1994年城乡居民人口比为1∶2.51,出游人次比为 1∶1.56;2008年城乡居民人口比为1∶1.19,出游人次比为1∶1.44。虽然城镇居民出游人次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但其增长速度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并未同步,说明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并没有促进城镇居民国内旅游规模的增加。1994-2008年间,城乡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次稳步增长,增速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如图1出游人次指数所示,除特殊年份外,城乡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指数均保持在100-130之间。

图1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及出游人次增长指数变化趋势

表1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

(二)消费支出总额及其主要增长因素判断

如表1所示,1994-2008年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额由848.2亿元增加到5 971.8亿元,是原来的7.04倍,年均增长率为15%;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额由175.3亿元增加到2 777.6亿元,是原来的17.84倍,年均增长率为22%,比城镇居民高出7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除特殊年份外,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额保持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增长指数保持在100-130之间。由于旅游消费总额是出游者人均消费支出和出游人次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出游者人次×出游者人均花费=总消费支出,故而本文构造旅游消费支出总额增长动因评价指数Q值,并以此判断旅游总消费支出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出游者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还是出游人数的膨胀。Q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ACI表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出游者人均消费指数;CI表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总额指数;CI1/2表示其指数开方;NI表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指数。由于Q1×Q2=1,故而可用Q1或Q2值来判断总消费支出额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出游者人数的增长还是出游者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本文用Q1值来判断,当Q1=1时,消费总额的增长是出游人次与出游者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当Q1>1时,消费总额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出游者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当Q1<1时,消费总额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出游者人数的增长。

由表1可见,1995-2008年间的大多数年份中,Q1值均接近但小于1,说明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长是出游人次和出游者人均消费共同增长的结果,但更多地表现为出游人数的增长(表1和图1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09中国统计年鉴》)。

二、消费水平

(一)消费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是指城乡居民在国内旅游消费中所能达到并维持的一种状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旅游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旅游消费品的数量,可以用货币表示,如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广义的旅游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的旅游产品数量,还包括旅游消费品的质量。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旅游消费水平,即城乡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

如表2所示,1994-2008年间,城乡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由248元提高到 984元,增长了 2.97倍,年均增长10.3%,增长率较高。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4元上升到385元,增长了17.82倍,年均增长23.3%,增长倍数及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由1995-2008年间的旅游消费水平指数可看出,除特殊年份消费水平指数小于100外,其余均保持在100以上,消费水平增长速度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增长较为平稳。同时,由城乡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比可看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存在二元结构,但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意愿的增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虽逐年提高,但同入境游客的消费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按2008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平均汇率6.944计算,入境游客在境内人均消费支出2 181.2元,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22倍,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5.66倍,如果包括入境游客的长途旅费在内,则差距更大。

表2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及其评价

(二)消费水平的评价

旅游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在纵向分析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再横向考察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与居民收入水平的适应程度。有学者根据居民消费支出和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关系,将居民消费分为3种类型:同步型消费、滞后型消费、早熟型消费[7]。在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中,旅游消费水平与居民收入之间同样存在相类似的关系。据此,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也有3种类型:同步型消费,即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协调发展,这种类型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滞后型消费,即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落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这种类型的存在或因为外在因素的干扰,或因为旅游产品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疲软,削弱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早熟型消费,即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超出居民收入水平的一种模式,表现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长持续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超常规消费。这种消费类型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消费的示范效应,在攀比心理的作用下,低收入阶层的居民会不顾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盲目效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并且由于消费的不可逆性,他们会一直保持这种消费水平,这种类型同样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文借用这一方法来衡量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间的适应程度,并构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数I值,来综合评价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I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I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适应度指数;CI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指数;Y I为居民收入水平指数,CI和Y I均以上年为100。当 I=1时,为同步型消费;当 I<1时,为滞后型消费;当 I>1时,为早熟型消费。

从表2可以看出,2002年前,除1998年国内旅游消费受特大洪水及城镇职工下岗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的I值小于1外,其余年份 I值均略大于1,2002年I值开始小于1,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2008年受流感及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旅游消费支出经历了下降、反弹、回复、再下降的变化过程,I值在1左右波动,但就总体及均值来看,这一时期,除特殊年份外,I值接近于1,可以判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属于基本同步型消费。农村居民的I值,除特殊年份小于1外,其余年份均大于1,尤其是2004年以后,I值持续大于1。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属于轻度超前型消费。

三、消费率与消费倾向

旅游消费率是某地一定时期内的旅游消费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旅游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旅游消费总额与其居民总收入的比值。它们可以从价值的角度反映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旅游需求强度和需求意愿。

(一)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即随着收入的提高,旅游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的增加速度,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意味着,随着收入与旅游消费支出的增加,旅游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减少,也即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但实际情况是,当居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平均消费倾向才会下降。由图2可以看出,1994-2008年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的基本走势是先升后降,下降幅度不大,总体保持稳定。城镇居民内部,国内旅游消费存在两级分化现象,随着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越向高收入阶层集中,高收入阶层在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现有国内旅游产品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有钱不想花,将眼光转向出境旅游,使整体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出现小幅下滑趋势。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的基本走势是持续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才刚刚起步,旅游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将更多的钱用于旅游;另一方面,虽然近期物价飞涨,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但名义收入增长较快。货币幻觉和消费的不可逆性,使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尤其是2001年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图2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率与平均消费倾向变化趋势

(二)消费率及其主要决定因素判断

从图2和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1994-2008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率的基本走势。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率的基本走势均是先升后降,总体趋于小幅上升状态;消费率较低,虽有上升,但城镇居民始终处于 2.5%以下的较低水平,农村居民除1998、1999两年外,始终处于1%以下的低水平。城镇居民消费率在连续经历了1994-1997年4年的上升阶段后,受1998年洪水灾害及职工下岗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下降,之后缓慢恢复,2000年我国正式推行以“黄金周”为主要形式的“假日经济”,带动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火爆发展,其延续效应使得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率在2001年达到最高值2.43%,之后居民旅游消费逐步趋于理性,消费率小幅下降。农村居民消费率在1994-1996年间稳定在0.3%左右,1997-1999年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99年到达最高值1.19%,此后稍有下降,但始终较稳定地保持在0.8%以上,总体趋于上升态势。上一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转变。此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8、1999两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居民收入预期增加,但是收效甚微,加之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和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农民实际收入增长较慢,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率的走势特征与这一历史状况是吻合的。

表3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率与平均消费倾向

旅游消费率与平均消费倾向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Cr表示旅游消费率,C为旅游消费支出总额,Y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C/Y为居民旅游平均消费倾向,Y/GDP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由此可见,居民旅游消费率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旅游平均消费倾向。由表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旅游消费率的先升后降主要是城镇居民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先升后降作用的结果,因此提高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有利于提高其旅游消费率。而在现有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总水平的结果,只会进一步降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农村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旅游消费率的上升得益于平均消费倾向的上升,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对提高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率作用较大。

四、消费结构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是指城乡居民在国内旅游过程中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及相关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8]。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从经济影响的角度,探讨按照消费资料用途及消费目的划分的消费结构。按照旅游消费资料的不同用途,旅游消费结构可分为“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需求的消费。按这些需求的重要性,又可以将其划分为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且基本稳定的消费,如交通、住宿、餐饮、游览等方面的消费;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必需的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购物、娱乐、通讯、医疗的消费。非基本消费所占比重可以反映一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按照旅游消费目的,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宗教朝拜等。其中观光游览、探亲访友属于基础层次的消费,休闲度假属于提高层次的消费,商务会议等专项旅游是最高层次的消费,层次较高的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值反映一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国家旅游局分别自1993年和1997年开始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本文依据历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的旅游消费分类方法和统计结果,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对1998-2008年间的城镇居民和2000-2008年间的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各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一)按消费资料用途划分的旅游消费结构分析

从消费结构总体来看,1998年城镇居民非基本消费比重为28.6%,2008年上升到42.8%,上升了14.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2001年非基本消费比重为43.2%,2008年上升到55.2%,上升了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国内旅游基本消费与非基本消费间比重的变化幅度都较大,城镇居民变化幅度大于农村居民。由图3可看出,城镇居民非基本消费比重逐年上升,二者差距逐渐缩小,但始终低于基本消费比重,2008年基本消费比重高出非基本消费比重14.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在2005-2007年间,基本消费与非基本消费所占比重此起彼伏,但差距不大,各自都保持在50%左右,2008年非基本消费比重超过基本消费比重1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居民主要是购物消费比重较大,仅购物一项就占非基本消费比重的60%多,农村居民目前的出游目的主要是探亲访友。携带礼品探亲访友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故而不能仅通过购物消费比重判断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发展状况。总体来看,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但是与发达国家非基本消费占70%-80%的比重相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图3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基本与非基本消费比重变化趋势

由表4可以看出,在基本消费中,城乡居民的交通费用比重最大。城镇居民的交通费用比重,1998年以来,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则变动幅度较小,2001-2008年间基本保持在30%左右。城镇居民交通费用比重的下降可能与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居民家庭自驾车旅游消费的增多有一定关系。餐饮消费次之,城镇居民餐饮消费比重基本保持在17%左右,农村居民餐饮比重低于城镇居民近10个百分点,2001-2008年间,其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这与近年来物价上升,各大旅游景点餐饮费用增高,农村居民出游大都自带饮食或到亲朋好友家用餐有关。住宿消费比重居第三,城镇居民住宿比重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1998-2008年间,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住宿接待能力急剧膨胀,市场供大于求,整个行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的客观现实。农村居民住宿消费比重保持在6%的水平左右,基本没有变化。城乡居民在住宿消费上差距较大,相差5-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农村居民出游大都借住在亲朋好友家中。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中游览一项的消费比重最小,城镇居民的游览消费比重十几年来始终保持在7%左右,农村居民近几年以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消费比重的增加,使得景区游览的消费比重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

非基本消费中,购物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消费支出。城乡居民购物消费近几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2008年增幅较大,城镇居民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增加了3个百分点。这显然与近几年各地对旅游购物产品开发创新的重视、各地旅游购物环境的改善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城乡居民其他服务消费比重均逐年增加,2001-2008年间,城乡居民其他消费比重分别增加了4.5和9.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在其他服务方面的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居民,主要是农村居民有相当一部分出游者是进城看病,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花费高于城镇居民。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在城乡居民非基本消费中的比值都较低,二者之和只有2%-3%。说明各地休闲娱乐产品的开发和娱乐设施的完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4 按照用途划分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比例(%)变化

(二)按消费目的划分的旅游消费结构分析

表5数据显示,按照旅游目的划分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城镇居民:观光游览、探亲访友、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其他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探亲访友、观光游览、其他消费支出、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其中,基础层次的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消费支出在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且比重有上升趋势,2007年城乡居民这两项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占到总支出的69.5%和70.1%。其中,城镇居民以观光游览为主,农村居民以探亲访友为主,其比例都达到45%以上。休闲度假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出游者人均消费支出较高,但出游人数较少,所以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始终不高。城镇居民始终在15%以下,农村居民始终不足5%,城乡差距也较大,相差10个百分点。消费比重虽有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不大,2000-2007年间,城镇居民上升了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商务会议游客消费支出水平最高,但由于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济大都不景气,加之国家对政府等部门公费旅游的限制,使得商务会议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2000-2007年间,城镇居民商务会议消费比重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农村商务会议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更多,为16.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其他服务消费支出比重较小,基本稳定在7%左右,农村居民其他服务支出比重较高,位居第三,其消费支出中的50%来源于医疗保健消费。农村居民出游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进城就医为主要目的,这部分消费支出比重始终稳定在10%左右。除去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城乡居民在其他服务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整体上看,近年来,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层次虽在逐步提高,但还停留在基础消费层次上,消费层次不高。

表5 按照目的划分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比例变化

五、结论及建议

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特征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正经历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意愿不断增强、消费结构渐趋合理的动态发展过程。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问题。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还较低,消费规模的扩张主要表现为出游人数的膨胀;城镇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下降,有钱不想花,低收入阶层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上升,消费意愿强烈,但其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逐年下滑,想花却缺少钱;消费结构中非基本消费比重依然较高,消费层次依然停留在基础消费层次上。旅游消费水平、消费倾向、消费结构等除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品供给重基本消费产品,轻非基本消费产品,重基础层次的旅游消费供给,高层次的旅游产品供给缺乏创新,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消费环境不良,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这必然引起诸如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消费倾向下降等问题。因此,缩小城乡、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乡居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提高旅游消费品质量,调整和优化旅游消费产品结构,将是未来提高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结构档次、促使国内旅游消费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所在。

[1]王忠福,王尔大,李作志,等.大连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内旅游消费结构聚类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68-74.

[2]张庆霖.珠海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调查分析[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2):103-111.

[3]李一伟,夏林根.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旅游科学,2004,18(2):30-32.

[4]郑群明.农村居民的旅游态度和出游特征研究[J].旅游科学,2004,18(2):9-14.

[5]顾雅清.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J].商业时代,2009,(3):102-103.

[6]王文瑞.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基本特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0(4):120-124.

[7]厉以宁.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80.

猜你喜欢
消费率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最优消费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升级
——基于省级数据的经验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
浅谈我国投资与消费关系现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