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成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镇卫生院,四川 成都 610300)
消化道出血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严重症候之一,其消化道往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等病变而引起的急性出血。近年来,其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并呈逐年上升的迅猛趋势,且死亡率也高达13%左右,从而严重威胁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患者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随着我国传统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经典汤剂应用趋势的日益加强,以及医学科研人员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其大量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系统治疗[2]。因此,为有效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的治愈率,特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大同镇卫生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三黄止血汤的全面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例(%)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大同镇卫生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0.54±2.72)岁。全部患者均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其中证候分类:脾虚不摄患者23例,胃中积热患者21例,肝火犯胃患者5例;出血情况分类:轻度出血患者24例,中度出血患者19例,重度出血患者6例;出血原因分类:胃溃疡患者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2例,慢性胃炎患者10例,胃癌患者2例,十二指肠球炎患者4例,肝硬化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患者3例,不明原因患者3例。并于治疗前全部患者均经详细的个人病史调查、常规项目体检、实验室相关检查,严格排除胃肠道恶性肿瘤和其他全身系统系疾病,且无应用相关药物过敏史。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和明确诊断后,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将甲氰咪胍0.8g加入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后进行适量静滴,每天1次;同时肌肉注射止血敏0.5g,每天2次。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中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三黄止血汤方药组成包括黄连10g、炒栀子10g、丹皮10g、黄芩10g、仙鹤草10g、石斛10g、知母20g、制大黄5g、三七粉10g、象皮末10g、五倍子15g、乌贼骨10g等。水煎取汁400mL,每天1剂,分3次温服。以上药物均以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和服药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呕血和黑便停止,1周内大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为阴性;②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呕血和黑便停止,1周内大便隐血试验为(±~+);③好转:经治疗后患者呕血和黑便停止,大便隐血试验为(+++ - +++);④无效:患者经1周治疗后仍有呕血和/或黑便,伴随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之和。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49例患者中,治愈患者24例,占48.98%;显效患者12例,占24.49%;好转患者9例,占18.37%;无效患者4例,占8.16%,总有效率为91.84%。而对照组49例患者中,治愈患者15例,占30.61%;显效患者10例,占20.41%;好转患者11例,占22.45%;无效患者14例,占28.57%,总有效率为71.4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分别高达48.98%和91.84%;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仅为8.16%,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的内科急症,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3]。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血证”之“吐血”、“便血”的范畴,多与恼怒忧愁和饮食不节以及寒热邪气侵犯密切相关,从而导致患者气血疲积化热和灼伤胃络而发生出血现象。火盛则迫血妄行,离经之血则是疲血,从而进一步表明血证火是因而癣是果[4]。缪仲醇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曾经提到“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行经络者,气逆上奎也,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故根据中医理论中“急则治其标”的基本原则,应以清热泻火和攻下降气以及祛疲行血为主要治则[5]。三黄止血汤正是理想的治疗药物之一,方中的黄连、栀子、黄芩、丹皮、夏枯草重在清肝泻火;而知母、石斛、仙鹤草则不仅仅有滋阴凉血的作用还可防火太过;五倍子能收敛止血;乌贼骨可制酸护胃;制大黄和三七粉以及象皮则具有止血生肌之功效,诸药合用共秦泻肝和胃,柔肝敛阴,凉血止血,祛瘀生新之功。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分别高达48.98%和91.84%;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仅为8.16%,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进一步表明三黄止血汤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1]张娟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 168-169.
[2]何如锋.甘草人参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 536.
[3]孙承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 35-36.
[4]孙继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甘肃医药,2008,27(4): 29-31.
[5]陈广焕.大黄白及三草止血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 45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