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枝俪叶话古今
——就对联格律问题访常治国副会长(上)

2011-08-03 09:48张海生
对联 2011年7期
关键词:海生通则单句

●张海生

张海生: 《联律通则》普及年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旨在普及联律的联事活动,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今年,按六代会的规划和学会工作安排, 为『联教工作交流年』,并且已经启动。为进一步推进联律的普及,把传承民族文化的『不朽盛事』办得更好,我想就联友及各界文友在联律方面提出的几个疑点,听听您的高见。

常治国: 联律通则问题事涉学会立会之本,且两千年同源异派,众说纷呈,欲用宏取精, 一体包容, 当使众派汇流以应时势, 疏之导之, 也可以说是一项工程。 从《通则》构建至今六七年来,学会采录了多方面意见、建议,形成雏形,并提交联界反复讨论。目前,对《通则》的疑义仍然不少,且来自多种渠道。 但归纳起来大多为一个问题,多人提问,重复较多,焦点也比较集中。 现在,我先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急需者先简答,异议者缓一步解释,给提出异议者再思考的时间,以免堵塞言路,影响进一步的探讨。

事实上,有些疑问并非始自今日,而是语言学界不同体系千百年来在对联传承上的反映, 也有的是固守门派惯常, 泥而拒变。 应当说明,对联作为一门学问,我们这一代乃至上一代,没有多少是『对课』的科班出身,是时代习尚与教育问题。而对联本身又与『文义谜』有『非文人不办』的相似处, 定一种举国通用的典型规则又是时势使然。这就必须定基于一种假定,即:联友诸君大致具备中等及其以上水平的语言文字基础,步入联坛,几乎人人能理解《通则》条款之所指。 这样说,实力联家、语言文学教师都不会有大问题, 我审读过几地的讲稿与报刊上的辅导材料, 大多精到而得体,据反映效果很好,有的结合本省及团体内会员的作品实际讲解,深受欢迎,即是实证。

学会编发的《联律通则导读》,对通则条目已有解释, 其体例不能像《联学》那样,骈枝俪叶、句脉联龙地阐释,而以普及时期的应有形制为主。 而各种对式规程之典,每种对法、对格词义的组配,还要靠启蒙『对书』与各地业师。 令人鼓舞的是,去年南京会议上,交流经验得知,大部省份普及情况, 比预想的要好得多。 当然推动情况,贯彻力度也有不平衡处。

张海生: 有一个问题,很久了,即律诗中的对联和独立为体的对联是否一样? 楹联与对联的关系如何解释?

常治国: 『对联』一词辞书上很难找到。 对联之实,其源甚早,至少可以追溯到汉语音韵学史上五音二元化为『浮声、切响』用于对仗句、格律文,原称『对』『联』等,合成『对联』双音节词之名,此前注解谓,最早见于《西湖二集》,我见《七修类稿》、《野获编》有专目,似略早,但均未超出明代。实际最早出于宋代,最近李学文先生披露,宋代《韵语阳秋》卷一,论诗中对仗句称『对联』,共四次。这一重要发现,比历来说法早两个朝代。 按说《韵语阳秋》不难找到,我也读过宋版影印本,视而未察。学文兄著作甚丰,今又敏求实学如此,令人敬佩。

对联用于律诗中, 与独体为文运用,在五、七言单句相对范围内,只要能够完成一个主题思想的充分表达, 大体上是一致的,泛称不分。说大体上,指对偶有部分一致;声律有部分一致; 上联收仄,下联收平一致。

关于『对联』、『楹联』的关系,对联用于楹柱叫『楹柱对联』,久而久之,简称『楹联』,名出于其用。到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问世,影响很大,即固定成对联的代称,在这个意义上,『对联、楹联』是等义。 但楹联揭于门楹意义上,仍是对联的一种,是下位。

张海生: 联律与诗律为什么不能通用?经常有这样的疑问,也请您谈谈看法。难题,只要考察一番对联与律诗体制上有各自不同于对方的特点和制作规程, 也就明白了。 我们可分两点。

常治国: 应当说这不是什么理论上的其格律是针对这种体制产生的。 联律集所有运用骈词俪句对偶艺术之大成。 明代嘉靖以前乃至上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类对联』的对偶句,也是单句对为主,二句相对、三句相对辅之,四句对四句极少见。 至嘉靖朝,上好斋醮、神仙之术,『青词』走红,如『洛水玄龟初献瑞』之类,此种『不问苍生信鬼神』的作品,虽只合视如粪秽,然其居于受宠地位四十余年,粪土肥花,在形式上影响到对联。 四句以上对联渐多,开明末及清代长联之先,延及今日。

与此同时, 对联吸纳了各种文体中运用骈词俪句之长, 又开创了不少自己的对偶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对偶表现的领域。 可见联律与诗律在单句对中『同多异少』; 在多句联中『异多同少』,总之有异,不相同。短联之饰,难缀长联之身。

(二)、我们常见运用骈偶的格律文,即使是最接近对联的全对绝句与骈体文,从整体看, 其语脉语流也均为单流, 其对偶句、句群,只不过是在文中的运用。 对联则是『双流』,从头至尾,一偶到底,是纯粹意义上的骈体文。 我们可以说是『双流为体,一旨为神』。与其它别体的骈体、散行文、格律诗都不尽同。 这样解说,有助于解脱执于一偏的思维方式,理解《通则》整体的独自规格体系。

猜你喜欢
海生通则单句
红色马栏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则
通则有路
通则有路
参考答案
杜小同作品
你不知道的事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