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轮机工程基础”考证通过率的探讨

2011-08-01 03:00孔晓丽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轮机通过率题库

孔晓丽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江苏南通 212010)

我院轮机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海事局的统一考试,并取得三管轮适任证书,才能顺利进入航运单位工作。而“轮机工程基础”是适任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该门课程虽然只呈现一张考卷,但却囊括了工程力学、材料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构传动、仪表量具等内容,几乎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足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设置,这要求老师必须门门精通,因此要提高一次通过率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也非常高。作为该门课程的专业老师,笔者一直在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改进,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证一次通过率。笔者在最近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把握考试大纲,全面熟悉教材和题库

“轮机工程基础”所用教材为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编写,内容与考试大纲对应。教师要对照教材,全面理解大纲的要求,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我院目前所用试题库知识点覆盖面广,题目量大,教师要充分了解题库和教材的对应关系,以便在授课过程中,明确布置不同内容对应的题目,也有利于学生的考证复习总结。题库中部分题目在考证大纲中不做要求,例如“材料工艺学”之杠杆定理的题目,教师要及时地删减;对于少部分存在错误或分歧的题目,要及时向学生强调、解释说明,提醒并要求学生不要死记硬背题库,以免学生无法应付大证考试中越来越多的新题目。老师也要不断地更新修正题库。

2 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学

在透彻理解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安排教学,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一部分内容的特点不同,教学方式也不同,即使同一部分,不同章节在教学的组织上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应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2.1 互动、启发、讨论式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以“工程力学”为例。“工程力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再加上部分学生物理知识匮乏,基础知识薄弱,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比如约束和约束反力部分,讲解时可以先提出启发式。问题:汽车在路面上行驶,电线杆插在地上,它们受到了什么物体的约束?此物体限制了它们朝哪个方向的运动[1]?

由此,可以引出约束、约束反力的概念。学生很容易理解。然后要求学生在身边找找还有哪些是学过的约束类型,并安排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同学们发言踊跃,还会出现争论、争辩的场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互动中有启发,启发中有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力学,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讨论式教学适用于某一阶段的总结性学习[2]。比如受力分析,教师可以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请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并对未知力进行求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结果是否正确,错在哪里。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互相学习,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2.2 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讲解组合体三视图时,可以借助Auto CAD制图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同时加入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形象地模拟制图中的投影过程,演示复杂体投影的绘图过程,使得教学过程中直观性效果显著。例如:

指出正确的左视图

这道题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只看平面图,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借助Auto CAD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就可以直观形象地显示各个面、各条线,引导学生选择出正确答案。

装配图考查学生对制图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这门课程最难的部分,针对这一部分,可以采用SolidWorks软件。这个软件具有自下而上的装配功能,可以根据零件之间不同的位置和约束关系,将一个个零件装配成部件或机器。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已生成好的零件图,模拟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过程。装配的爆炸视图可以显示装配体的位置与装配关系。这个软件的应用,可以帮助老师直观地演示装配体中各个零件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帮助学生更清楚理解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笔者认为,“机械制图”课程与多种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会是以后的必然趋势,这种方式会大大地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果。

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都要及时对每一章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每一章节结束都要布置相应的题库题目,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归纳过程中,要善于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换方位思考问题,建立知识网络或知识框图,构建知识体系。

2.3 现场教学,加深理解

试验课及现场教学要重视。“轮机工程基础”课程的试验课集中在“材料工艺学”,包括拉伸试验和观察铸铁等材料的显微组织。通过在拉伸试验机上做拉伸试验,能够加深学生对拉伸试验曲线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掌握材料的刚度、强度等性能指标。碳钢、铸铁等材料的显微组织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难以想象的,但是直接让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目了然,既简化了老师的教学过程,又能使学生达到记忆深刻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试验课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对“材料工艺学”这门枯燥而琐碎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轮机工程基础”与专业课紧密相连,而且学生一入学,在完全没有专业基础的情况下,就开始接触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添加一些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专业知识的介绍要结合现场教学,如在讲解轮机主要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柴油机的结构,让学生亲眼看到汽缸、活塞、曲柄等的结构,同时配以工作原理的讲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系统复习,融汇贯通

“轮机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教学时间跨度大,贯穿四个学期,考证前的复习直接影响到考证的一次通过率,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笔者认为,复习课不能仅仅老师讲,学生练,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原有知识水平组织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训练技能,并提高系统复习的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3]。

(1)知识网络展开

首先根据讲课时老师建立的知识网络图,发散并联想知识点,对于联想不到的知识点,重点查书,回顾,直到自己能够完整地重塑网络图。第二步,将每一个知识点与题库对应的题目进行分类、总结,抓重点、抓典型,以掌握基本方法为原则,重在理解,灵活应用[4]。

(2)多看错题,温故而知新

平时教学时,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把以前似是而非的知识点,以及做错的题目用醒目的彩色笔标记,或者摘录出来登记到指定的笔记本上,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看、多做,直到完全掌握。针对自己反复出现错误的地方,查书重新温习知识点。

(3)应考前,多做历届考卷

在考前一到两个星期,把最近几期的适任考试题做一遍,重点是不要以平时做练习的状态来做,而是应该以考试的时间和要求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提前进入考试状态,培养考试情绪,适应考试模式;二来可以应付重复出现的题目。

4 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

要想获得高通过率,平时的基本功固然重要,但考场上的发挥也不容小觑。只有具备良好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才能应付自如。

首先,学生要适应各种出题方式,例如“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很多题目,由于出题方式的不同,就为大家设置了难度。如有的题目可以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图形的形式呈现。例如:

设正三棱锥的底面是水平面,若截平面是正垂面,且不通过底面,则其截交线的左视图为________。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

考试中若出现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逐字逐句地了解题目意思,再把它转化成空间物体,这种题目比直接采用图形表达难度大,学生要习惯这种表述方式。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做题的技巧,提高应变能力。遇到新题、难题,可以先放一放,有些难题往往只是貌似复杂,其实不然,要学会去掉枝枝叉叉和不必要的描述,抓住主干,简化题目,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更迅速、更准确地找到答案。

第三,学生也要抓住仅有的一到两次的模拟考试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如果每次考试,都能以考大证的标准要求自己,就能够克服在考场上的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发挥出正常水平[5]。

5 结 语

对于航海类院校而言,适任考试的一次通过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以上四个方面的实践贯穿了整个“轮机工程基础”的教学,依次为熟悉教材及题库、组织教学、系统复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这四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在三管轮适任考试中的一次通过率,这也是素质教育在“轮机工程基础”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1 任福安,王名涌等.轮机工程基础[M].大连:大连海事出版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陈屋芳.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43-44

3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1984(6)

4 陈培红.“轮机工程基础’’考证复习教学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7(4):52-54.

5 陈伟红.基于船员适任考试的“轮机工程基础”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08(8):199

猜你喜欢
轮机通过率题库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勾股定理”优题库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轴对称”优题库
“轴对称”优题库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优题库
基于高职英语教育效果市场化探索研究——以英语AB通过率为例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船舶轮机常见的故障
提高CLEN通过率的策略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