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农广校 677704 张会香 李健雪
□镇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 677704 尹慧芝
镇康县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显著,夏季作物总播种面积31 200hm2左右,其中仅有5 200hm2水田,因此,旱地耕作是全县农业的主体。每年在旱地杂草防除成本中,仅除草剂一项的投入就高达250多万元。所以,科学、合理、有效地防除杂草,对全县农村的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旱地杂草繁多,严重影响旱粮生长。根据镇康县1981年病虫草害普查结果,大春作物生长期间共有79种杂草孽生在农作物之间,其中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的有47种,如胜红蓟、野薄荷、马塘、尼泊尔蓼、狗尾草、辣子草、梁子菜、苦荞麦、地石榴等等。根据2010年9月调查,不论是低海拔的丘陵地带,还是高海拔的山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危害,见表1。
旱地杂草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养分,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年生杂草每m2有100~200 株时,每亩将损失氮 4~6kg,磷1.5~2kg,钾 35~40kg,这些营养足以生长250~300kg稻谷,同时杂草植株繁茂,覆盖作物造成荫蔽,降低了作物光能利用率,影响光合作用并使土壤表层温度下降,土壤微生物活动性变弱,造成作物贪青迟熟、瘦弱和产量低,地里的许多杂草还是病虫隐蔽、繁殖和寄生的桥梁寄主。因此,杂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争光、争肥、争水、传播病虫和增加生产成本等诸多方面。
表1 玉米地杂草种类调查统计表
镇康县地质复杂,立体气候显著,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杂草的生长发育较快,面积较广。据2009年调查,玉米地杂草覆盖率5%以下占33.7%,20%~25%的占40.2%,50%~80%的占0.5%;另外,化学除草平均用工9.4个。尽管如此,杂草还是除之不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收效甚微。总结多年来旱地杂草的发生以及给群众在防治上带来的困难除了与耕作环境条件复杂、杂草种源丰富、传播途径较多有关外,主要存在下列主观问题。
1)不重视农业防治:杂草绝大多数依靠种子繁殖后代,而种子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本地原来残留的;二是通过风吹、流水、畜禽活动和人为的耕作活动过程中新传入的。对于这两种类型的种子来源,群众向来都不重视采取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如庄稼收获后不及时清除杂草的秸秆和种子,大多数种子都能安全成熟并散落地上,成为下一年杂草的种源;施用的农家肥也未经腐熟,而杂草种子随肥料传到了地里。群众忽视消灭种源等基础性工作,使杂草有生存的机会,从而年年都有大发生的态势。
2)人工中耕除草跟不上:杂草大量生长的季节正是农业生产最繁忙而劳动力相当紧张的季节,加上杂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一次次地除、一层层地长,人工中耕除草只能应付和控制一时,到头来还是有大量的杂草存活下来,形成防不胜防的局面。
3)化学除草时期不当:化学除草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功效特点。但多年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户施药时期不当,甚至形成大草、老草,这样用药剂量增加,不仅投入成本增大,更主要的是作物的安全、施药人员的安全和除草效果都难以保障。
针对目前旱地杂草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旱地杂草防治工作,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草害、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特提出以下防治对策。
1)积极开展农业防治工作:农业防治是旱地杂草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从杜绝种子出发,利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种措施,尽量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达到除草的目的。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宣传、加强指导、全面发动群众,有效的开展农业防治工作。从精选种子、腐熟农家肥料、合理轮作、助苗控草、清洁田园、清除杂草种子入手,及早做好冬闲田地备耕工作,杜绝杂草种子的存留和传播,规范合理的使用肥料,促进作物的早生快发,提高抗逆性,抑制杂草的生长。
2)加强中耕管理:人工中耕除草是广大群众消灭杂草的传统的方法,不仅是疏松土壤、改进土层浅表通气性、切断毛细管、防止深层土壤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而且是松化土壤板结、截留雨水、保墒蓄水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将杂草在开花结籽前铲除并将杂草的茎、叶、根压捂做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杜绝杂草种子的形成,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另外,合理、及时施肥,及早防治作物病虫鼠害,可提高作物抗性、发挥作物群体优势,从而达到防治草害的目的。
3)及时、准确地使用化学除草剂,不仅省工省时,而且能够在短期内消灭杂草,促进作物的早生快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谈使用化学除草剂的一般知识,以便促进化学除草工作的开展,充分挖掘化学除草潜力。
①施药时期:无论是内吸型还是触杀型除草剂,都必须溶解于水,渗透到植物体内才能起到除草作用,也只有靠水渗透才能在土表形成药膜层。而旱地的水量是靠天然降雨控制的,雨水过多会导致农药流失或者对低洼地方产生药害,所以除草效果的好坏,在面积、用药量准确的情况下,决定于施药适期、时间和施药方法。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药效的关键性措施。
②苗前处理:应根据气候情况,适当选择施药时期。若播种后迟迟不降雨,应推迟施药时期,待下雨土表湿润后即可施药;若播种后连续降雨,应提早施药,一般在1m2范围内平均有4~6粒作物种子刚出土这一时期施药效果比较理想。
③出苗后施药:应在杂草5叶前施药。最适宜是杂草2.5~3叶期,即2叶1心到3叶期,因为这一阶段杂草的吸收能力强,生长迅速、组织柔嫩,对化学药物的抗性弱,容易杀死。久不降雨、土壤干燥、湿度低,应采用喷雾方法进行施药,并且喷洒要均匀周到。长期阴雨不晴,应采取表土施药,并且拌得均匀、撒得周到,采取逐步扩大法拌药。毒土拌好后应堆捂一定时间,使药挥发扩散,从而提高药效。
④掌握好用药剂量:不同的除草剂其有效含量不同,用药量也就不同,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用药剂量使用。
⑤合理混用农药:除草剂与防治农作物病虫药剂一样,有的混用后能够提高药效,有的反而会降低药效。用药种类也不是越多越好,最多2~3种农药混合使用就可以,但必须根据其特点和性质,同时用药量也应减少后混用。如二甲四氯+敌草隆、二甲四氯+扑草净、克无踪+阿特拉津、丁草胺+阿特拉津等。
⑥做到均匀喷撒,周到施药:除草剂的使用技术性很强,如果施药不均,就会在局部地方产生药害,而有的地方就会除草效果差,达不到理想的除草目的,所以要均匀地喷雾和撒施。
总之,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要做到“四看三准二均”。四看,即看药剂,正确掌握;看杂草,对症下药;看作物,安全使用;看环境,因地制宜。三准,即地块面积要量准,用药量要称准,施药时期要拿准。两均即药土要拌均,施药要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