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等)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的研究

2011-07-26 01:19潘慧锦侯宁尹小宁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建筑学素描建筑设计

潘慧锦,侯宁,尹小宁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齐鲁建筑文化与景观艺术研究基地,山东济南250101)

0 引言

“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与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米开朗基罗。素描对于各类设计活动而言意味着萌芽和源头,所以素描课程是所有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培养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建筑设计类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使素描课程最大化的发挥基础作用,真正为建筑设计服务,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是当前建筑设计专业素描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实践中通过采取转变思维模式、探索教学改革方法、采用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等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类学生素描课程学习效果,充分发挥素描教学对建筑设计的作用。

1 建筑学(等)专业素描教学现状

近几年许多建筑学(等)专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素描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素描教学水平,促进了素描教学的专业化进程。但总体来讲素描教学还是较单一的沿袭原有的教学模式,缺乏与专业设计相渗透的实践和训练,没有真正将素描基础转化为设计基础,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整体来讲国内建筑院校素描教学一般是以现实主义的绘画为教学方向,素描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学习最基本的知识,例如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表现等,造型对象有静物、几何体、建筑风景等。因为国内建筑专业基本上都设在工科院校,招生也都是理科生,所以很多学生的素描基础都是从零开始,即使在加试素描前曾进行过素描学习,时间也是很短,基础薄、效果差,这就使得素描教学的定位是以基础的造型学习为主,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学生起点低,课时少,教学效果不理想。

2 建筑学(等)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现今大多数建筑学(等)专业普遍缺乏对素描等绘画类课程教学的重视,对设计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入,对素描教学和专业设计的关系认识淡漠、理解不足,教学理念依旧停留在传统绘画性技能培养的层面上,沿袭着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面临着基础知识与设计实践相脱节的尴尬局面。因此,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素描教学对建筑学等专业的重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2.2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素描教学内容仍旧以基础的技能训练为主,素描课程未能与专业设计课程形成相互的衔接和依托关系,无法适应现代建筑设计的教育需求。从现代美术教育的观点来看,素描基础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艺术抽象思维的学习,思维空间的自我表现则是素描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学内容还只满足于对自然形体与空间关系的客观分析以及对自然形态的准确临摹,那么将被局限在一种狭窄的思路里,而无法认知事物规范之外的多种思维与表达形式。所以应在学生具备了一定造型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关抽象思维练习的教学内容,将素描课题与专业设计训练相结合,使素描教学能够更好地衔接建筑设计课程,成为学生进行思维创造和思维表现的视觉语言,同时进一步强化素描的专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及审美性,为将来进行专业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2.3 学时计划制定不合理

由于各学科专业知识信息量在加大,新的专业学习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制定培养方案时在总课时量无法增加的前提下,往往通过删减美术、构成等基础课程的学时量来达到目的。现在很多院校的美术基础课已从以往的100多课时缩减到现在的40课时左右,授课学时明显不足,使教师无法较好的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培养要求。

另外教学计划中周学时数的安排也不尽合理。按照艺术类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绘画类课程的授课特点,素描课程需要采用集中授课的模式,即在一天之内至少要有4~6节素描课程进行连续授课,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有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对作品进行构思、研究、分析与修改,也能保证教师有充足的一对一辅导时间,还可以尽量减少所描绘对象不必要的改动,以免间接影响阶段性的表现成果。所以在建筑类院校进行素描课程的教授时,也应遵循这种艺术培养的规律,保证周学时的数量和连续性,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进而促进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1]。

3 建筑学(等)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3.1 进一步明确素描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建筑院校素描教学最终是为主干设计课程服务的,要与各专业后续设计课程很好地衔接,所以素描教学应重视学生对造型主观功能性的培养,重视对造型形态转变能力的思维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科学的造型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认识及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领悟所学知识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2],为今后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进一步深化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实践证明,只有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实施与专业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基础课教学,才能使素描教学尽快走向专业化,充分发挥其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同时还要向理念先进的国际同类院校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深入开发学生潜能、开拓学生思路、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培养和提高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结合建筑学(等)专业的特点,重新建构多元、多维、多向的素描教学新体系,将基础素描与结构素描在训练中进行创意结合和提升,不断拓宽素描创作对象的范围,使学生从单一的画面描摹阶段上升到对物象进行解构重组的阶段,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与审美品位[3]。

3.3 进一步整合素描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也是素描教学进程的三部曲,即:基础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综合起来可称之为“建筑设计素描”,强调了在传承绘画性素描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学(等)专业设计特点,进行设计性和创新性的素描创作,使素描课程的学习真正起到为建筑设计打基础、为专业服务的作用[4]。

3.3.1 第一阶段基础素描

基础素描即是传统绘画的造型概念,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也就是对表现对象进行直观感受和形象的再现。绘画性基础素描讲究画面构图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强调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审美主张,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表达的是艺术的审美性。基础素描是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造型表现技能,是所有绘画课程的基础。

图1 素描静物

3.3.2 第二阶段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是整个素描课程教学的中坚环节,强调用“线”来解决形体空间中可见与不可见及前后的层次关系。表现时可以排除形体表面的固有色、质感、光影效果的干扰,重点分析和表现物体结构的比例尺度、形体组合、空间关系等,以达到理解与解决形体空间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的结构关系为目标,并强化学生对形体的三维结构意识和空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建筑设计方案实例,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把所学美术技巧运用到以后的建筑设计中。

图2 素描创作:张志强

3.3.3 第三阶段创意素描

创意素描是素描造型能力的升华,是对造型美感和形象表现力的专业训练,是创造性的活动。建筑学等专业创意素描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分析和综合推理的方法,找出物象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提炼与归纳,形成新的形态,提升学生的形体解构与重构能力,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法则和表现法则,激发创意热情,提高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5]。

图3 创意素描:张志强

4 建筑设计素描课程课堂教学方法

4.1 加强概括表达训练

对造型空间的表现需要有较高的概括水平和整体的把握能力,才能在实践中透过表现对象复杂的外观造型,对其提炼精准的结构脉络加以梳理和表现。在具体的训练中可以采用课堂写生与随堂默写交替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加大课下默写作业的数量,使学生在观察途径、形象记忆、空间表现等方面得到锻炼,培养敏锐的空间想象力,继而提高整体的概括能力与把握能力。

4.2 分析形态结构规律

建筑学等专业的特殊性要求素描能力的训练必须以造型中形体结构、比例、透视关系、形态与组合方式等为主要内容,重点是抓住物象典型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关系,以线为主进行物象最本质的特征表达。训练时从石膏几何体或机械零部件入手,对造型的基本要素如点、线、面、体、运动节奏、韵律等运用科学原理加以理性分析和归纳,严谨的表达空间与物象的构成关系和构造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

4.3 强调物象重组练习

由于建筑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在观察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带给人们的观察结果和造型诠释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物象常态传统的认识和表达,全新的角度改变了常规的审美习惯,打破了旧观念旧形式,展示出全新的创意体验和效果。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掘物象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特点,如节奏感、力度感、厚重感和秩序感等,并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采取夸张变形、主体抽象化、立体平面化、空间矛盾化等手段,创造性的再现物象,使学生“在具象和抽象的广阔视野里,毫无拘束地探求,大胆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6],完全自由地表达作者的切身感受、创作意识和审美观念。

4.4 丰富表现工具材料

要突破传统绘制工具、手法的限制(铅笔、炭笔、钢笔、炭精条),运用尺、板、色笔等工具、手用拓印、喷绘、粘贴等多种手段,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特意效果,体验新材质对造型、肌理、质感、空间、体量等的影响。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提升和丰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开放性、释放性的创作作品,收获打破传统带来的喜悦。

4.5 注重艺术理论学习

对建筑设计素描而言,学生除必须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培养扎实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训练敏锐的观察力、感知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开拓学生思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为设计服务的目的。这对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必须注重艺术设计的理论学习。为学生展示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分析、评价作品的产生背景、时代、过程、内容、形式等,注重学生对不同作品的不同感受与反应,使学生的艺术思维自由驰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还可根据作品主题开展研讨,让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观点、思想并形成思考的习惯。而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一件设计作品的诞生,不是设计师的随便臆造,它是多种知识领域的有机结合,彼此互相渗透、制约、包括技术、工艺、美学、人体工学、市场学等等各个领域。使学生正确理解专业基础的定位,使设计作品真正成为文化的载体、表现文化的形式与内容[7]。所以艺 术与设计理论的学习同设计素描的学习应是同步的,有些院校理论课开设较晚或课时较少均不利于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理解与创作。

5 结语

要培养出色的建筑设计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设计基础,并提高设计能力和素质,而学习和掌握素描技法是设计者由绘画走向设计的必由之路。正确理解建筑设计素描的定义与内涵,创新课程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素描课程的作用,必然会对建筑学等专业学生的培养起到极大地推进作用。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韩凤元.设计素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潘绍元.建筑美术素描教学取向思考[J].艺术百家,2006(5):168-170.

[5]张苗.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0(11):68-69.

[6]粱少兴.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J].美术研究,2004(3):99-101.

[7]韦永明.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素描教学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178 -180.

[8]任震.建筑类院校景观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3):312 -316.

猜你喜欢
建筑学素描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初夏素描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武汉素描
素描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