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建华 杜 吟 摄/李长春
9月是全国“质量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9月2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质量工作座谈会。他指出,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抓好质量工作是永恒的主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走质量强国之路,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
在认真听取部分企业代表、部分省市和质检总局负责同志的发言后,王岐山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质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要冷静清醒地看待质量工作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挑战。当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知名品牌,一些地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问题突出,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质量工作永无止境,提高质量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
王岐山指出,质量关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大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关乎国家形象。可以说,质量无处不在。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标本兼治,常抓不懈。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强化质量和诚信意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技术研发和品牌培育,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涉及质量监管的部门都要尽职尽责,守住各自的关口。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营造公开、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使违法制售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当前要重点整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突出问题,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王岐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要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持之以恒,不浮不躁。监管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与司法机关、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建立健全质量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质量和安全标准,提高监管水平。抓好质量关键靠人。监管部门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带好队伍。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注重细节,加强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质量管理和监督。
座谈会上,部分企业和省市政府代表先后发言。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创名牌是个系统工程,名牌的基础就是质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国强表示:“企业的质量保障主要依靠体系和方法两个方面”;金陵饭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伟介绍说:“细意浓情质量经营模式充分体现‘金陵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强调:“广东正在以质量建设促外贸转型升级,将质量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来抓,促进外经贸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表示:“质量是四川的生命,四川把‘质量兴川’上升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指出:“通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福建省多年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重大问题”;河南省鹤壁市市长魏小东表示:“鹤壁市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粮食连年创全国同面积高产纪录,总产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从着力提高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抓紧编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加快建设质量诚信体系、研究建立质量统计指标和绩效考核体系、健全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加强质量基础建设、严格质量监管以及认真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9个方面,就抓质量工作进行了汇报。
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蒲长城、魏传忠、刘平均、孙大伟,质检总局党组成员陈钢、张沁荣,总工程师刘卓慧参加了座谈会。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司局、部分地方质检系统负责人一同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