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治”工程盘县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分析

2011-07-26 10:58金良英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7期
关键词:果林盘县坡耕地

金良英

(盘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办公室,贵州盘县553537)

贵州省盘县实施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简称“珠治”工程)以来,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珠治”工程的实施,盘县项目区治理成效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实现了跟踪监测,能够为治理成果评价提供依据。为分析“珠治”工程盘县项目区的治理效果,笔者收集了杨松、梅子冲两条小流域3年来治理成果的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总结经验,探讨治理方法的改进。

1 项目区概况

“珠治”工程盘县项目区涉及盘县东部的旧营乡和南部的板桥镇。项目区位于珠江流域北盘江支流乌都河源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雨热同步、温湿适度、水热充足的特点,年均降水量1410 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期间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6%;多年平均气温14.6℃,年无霜期297 d,年日照时数1607.6 h,年均日照百分率38%;区内沟谷数量多、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土壤有砂壤土、紫色土、黄壤土、水稻土等,并以砂壤土、黄壤土为主,土壤较瘠薄,土层厚度一般为20~80 cm;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并以人工种植的乔木林和次生的灌木林及疏幼林为主。

盘县项目区自2006年初开始治理,于2008年底结束,治理范围主要是杨松、梅子冲两条小流域,流域面积51.46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0.69 km2。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48.97 hm2,其中石坎坡改梯 55.00 hm2,栽植水保林 407.11 hm2、经果林 194.97 hm2,实施封禁治理 791.89 hm2。对项目区治理成果的监测工作始于2008年初,于2010年底结束。

2 监测内容与方法

根据两条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监测。设置5种共33个样方,其中20 m×20 m的水保林样方6个,20 m×20 m的经果林样方6个,5 m×5 m的封禁治理样方3个,2 m×2 m的坡耕地样方9个,2 m×2 m的坡改梯样方9个,坡耕地样方用作坡改梯样方的对比样方。对于水保林、经果林和封禁治理措施,采用常规方法记录和监测植被类型、恢复时间、恢复方式、人工影响、树种组成以及人工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胸径、郁闭度、覆盖度等;对于坡改梯措施,采用作物测产方法对新修石坎坡改梯与坡耕地的玉米、小麦单产进行对比,实施连续跟踪监测,每年测算1次。

3 监测结果

3.1 水保林样方

表1是种植在荒山荒坡的6个水保林样方共约600株水保林木(滇柏)的存活率及生长情况。3年的观测数据表明,水保林木种植后生长良好,树高和胸径明显增加,保存率在80%以上。

表1 水保林木(滇柏)生长情况调查

3.2 经果林样方

表2是6个经果林样方内共约200株经果林木(梨)的存活率及生长情况。从3年的监测数据看,与水保林情况不同,经果林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种植后第一年秋季监测时,经果林木长势良好,存活率在80%以上;到第三年秋季监测时,种植的经果林树种不仅保存率低、人为损坏严重、保存率达不到60%,而且长势差、产量低、果实小、口感差,经济效益较低。

表2 经果林(梨)生长情况调查

3.3 封禁治理样方

3个封禁治理样方的观测数据表明,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效果明显:封禁治理实施前植被覆盖度为33.75%,其中草本植被覆盖度为17.3%;封禁治理实施后,灌木、草本植物数量均明显增加,植被覆盖度达到90%,其中草本植被覆盖度提高到56.7%,同时地带性植物救军粮、小叶鼠李成为该区的优势群落,并出现了臭椿、野板栗、野杨梅、毛桃等新乔灌木树种。目前,在项目区内已形成乔、灌、草立体结构,群落结构趋于合理。

3.4 坡改梯样方

表3为新修石坎坡改梯样方和坡耕地样方玉米、小麦产量对比。由表3知,对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整治后,农作物增产明显,其中玉米平均增产24.5%、小麦平均增产37.8%。

表3 作物增产效益调查

4 成果分析

4.1 分析与讨论

(1)“荒山封禁+人工治理”模式。根据当地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强、人类活动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盘县项目区采取了“荒山封禁+人工治理”模式,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植被覆盖度由33.8%增加到90.0%,草本植被覆盖度由17.3%增加到56.7%;水保林木长势良好,存活率保持在80%以上。在该模式中荒山封禁和人工治理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除了选对树种、落实人工养护措施之外,荒山封禁可以避免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是栽植水保林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封禁治理能够取得成功,落实林权改革措施必不可少。通过落实林权改革措施,明确了农民对荒山的权利和责任,使农民有了积极性,自觉实施管护,进而能够保证封禁治理的实施效果。在封山禁牧的同时,还可以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和舍饲养殖。因此,“荒山封禁+人工治理”是适用于盘县项目区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2)经果林种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比水保林木和经果林木的存活率,种植后头3年水保林平均每年减少2.5%,属于正常范围,而经果林平均每年减少13.5%,损失较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治理措施与农民意愿不一致,首先农民不认为果树可以产生效益,种植后不进行任何管理,任其自生自灭;其次农民在种植经果林的地块内种植高秆作物,果树幼苗根系先被人为破坏,又被作物争光抢肥,生长环境较差。

农民对种植经果林缺乏热情的原因,一是经果林的效益短期内无法显现,农民的意识仍停留在在房前屋后种几棵果树,自家有几个果子吃就满足了。二是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农民没有种植果树赚钱的盼头,尤其是种植果树头几年付出的成本要高于其他作物,仅看眼前利益觉得不如种庄稼。三是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不到位。当地农民祖祖辈辈靠种粮食生活,不了解果树生长规律与种植技巧,像对待水保林木一样种植经果林木,经济效益自然上不去。四是农民没有果树管理意识,不施肥、不整形修枝导致土壤贫瘠、果实发育受阻,造成果树果品差、产量低。

(3)石坎坡改梯是坡耕地整治的有效措施。山区坡耕地的先天条件决定了其产量低下、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较差,这一现象在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非常普遍。在杨松和梅子冲小流域,坡耕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54.3%,坡耕地又是产生水土流失的源地,水土流失的后果往往会造成土地严重退化甚至失去生产能力,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坡耕地治理。而项目区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石料丰富,坡耕地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坡改梯时就地开采使用一方面解决了修筑石坎的石料,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卧牛石”对土地平整的障碍,受到农民欢迎。坡耕地经过石坎坡改梯整治后,产量平均增加了31.2%。因此,在今后盘县项目区的治理中应加大坡改梯措施的资金投入,采取以石坎坡改梯为主,实施保土耕作措施,结合田间路网建设、疏浚沟渠,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

4.2 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从监测数据反映出的情况来看,盘县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没有直接挂钩,创收渠道单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难点。要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引入市场机制,改变当地农民祖祖辈辈以粮食作物解决温饱的思维定式,并且因地制宜地推广禽畜养殖、果园种植,引进经济作物,开发农家旅游等,使农民在生态治理中获得实惠,自觉参与到人工治理和封禁治理中去。二是经果林种植不成功。在盘县项目区,水保林和石坎坡改梯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农民欢迎。经果林种植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选准有条件的地块和有经营意识的农户进行示范,以调动广大群众种植经果林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果林盘县坡耕地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盘县关工委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