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刺儿

2011-07-25 06:21柏原
视野 2011年18期
关键词:约瑟芬蔷薇玫瑰花

书名:《谈花说木》

作者:柏原

出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公元33年或者稍后,地中海岸边耶路撒冷,基督教创始人耶稣遭到逮捕。他的教义与当时犹太教教义相悖,惹恼了犹太祭司那亚,定耶稣有罪,交给罗马帝国派到耶路撒冷的巡抚(总督)彼拉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行刑的时候,耶稣的鲜血从五个钉孔淌在地上,地上便长出一朵朵美丽的红玫瑰。此后,在宗教赞歌中,玫瑰成了圣母玛利亚的别名。

晓得了这一宗教传说,就可更好地理解,后来欧洲、北美诸民族,为什么那样崇敬玫瑰花。有人做过统计,《圣经》中至少有八处提到玫瑰。英国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描述玫瑰花的地方多达60处。更有甚者,抒情诗人R·尼尔克生前便让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下《玫瑰啊,我圣洁的冤家》一诗;临终前,他还在病榻上喃喃自语:“我是被……玫瑰……刺伤了,我……这也是……不治之症啊!”

同是起源于西亚海岸的伊斯兰教,也有关于玫瑰的生动传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劳动时,汗水洒在泥土里,变成了稻谷和玫瑰花。圣地麦加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叫汉西旦的无赖,想强占美丽的少女梦加,梦加拒绝了他,他便恼羞成怒,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梦加是叛变伊斯兰教的魔女。汉西旦的妄言竟能迷惑所有的人,按伊斯兰教教规,对梦加进行审讯,并判用火烧死。当梦加被焚烧时,得到真主的垂怜,即将燃烧的木柴全部变成了玫瑰花。

现在西亚许多阿拉伯国家,以玫瑰为国花,对玫瑰推崇备至。玫瑰花的鲜艳色彩,受过人的血液和烈火红焰的熏染。

要表明玫瑰在欧洲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我想还是谈谈一个人的趣闻,她就是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与欧洲反法联盟进行殊死较量的年代,恰这时,四个中国玫瑰品种经印度运抵英国,然后要运到法国去,和法国蔷薇杂交育种。中国玫瑰名品的到来,在欧洲人心中引起了怎样的反应呢?处于战争状态的英法两国,竟然为此而达成一项暂时停战协议,以便由英国海军护送,渡过英吉利海峡,交到拿破仑皇帝的皇后约瑟芬手中。

约瑟芬皇后的全名写出来很长,其中有“罗斯”一词,即玫瑰的意思,她也因此获得“玫瑰夫人”的嘉号。她一生最大的癖好就是栽种玫瑰,所以各国外交使节、欧洲著名园艺大师等,纷纷从世界各地搜寻名贵品种,奉献于她。约瑟芬皇后聘请著名画家埃尔·约瑟夫·雷杜特,为她的玫瑰花纲目著作画插图,雷杜特大胆采用水彩技法.在167个版面上,画了250种名贵玫瑰。公元1824年,约瑟芬的《玫瑰集》以精美的铜版画册问世,其时她本人已逝世三年了。据十几年前的《文摘报》介绍,当时欧洲古籍店里,“玫瑰夫人”的《玫瑰集》一套标价十万马克。

我要提醒一下读者,上述段落中,凡称“玫瑰”处,大都应改成蔷薇,有的则须改成月季。这是中外语言翻译引起的混乱,外国人把蔷薇、玫瑰、月季三种,统叫rose,翻译过来大部分变成了“玫瑰”一词,兴许“玫瑰”这个名字更动听吧。我只是按大量文学的和其他的翻译著作长期造就的概念往下说而已。

中国人过去的百花园中,玫瑰(rose)没有什么地位,比起梅、兰、菊、芍药、牡丹,甚至杨花、柳絮来,蔷薇、玫瑰、月季三姐妹的文化背景就浅薄得多啦。恰恰又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把蔷薇属这大姐、二姐和三姐认得清楚,不像外国人那样笼而统之,中国到底无愧于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唐中期诗人的诗中始出现“玫瑰”一名。齐己写过一首《蔷薇》诗,前四句是:“根本似玫瑰,繁美刺外开。香高丛有架,红落地多苔。”“玫”和“瑰”都是古人称呼红色玉石的词,用以比拟花朵之艳,变作一种花的名称。玫瑰花比诸别的蔷薇属花,丰硕而色重,齐己或许是双重意思兼有,总之,把蔷薇和玫瑰比照着来写,前人未曾有也,我们权认诗人指一种花。

迄南宋,杨万里的《红玫瑰》诗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前四句是:“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众所周知,杨万里在园艺学方面造诣颇深。

猜你喜欢
约瑟芬蔷薇玫瑰花
宝玑名表“光阴之箭”,演绎法兰西帝后的旷世之恋
蔷薇满架,好眠一夏
玫瑰花
花开恣意是蔷薇
玫瑰花盛开
十字路口的玫瑰花
蔷薇白发抄
野蔷薇
此情只能成追忆
Ring-A-Ring O’Roses编玫瑰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