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凌晨,月全食如约现身苍穹,一些公众在欣赏月全食的时候一定发现皎洁的圆月变成了暗红色。为什么月全食的时候,月亮会变成暗红色呢? 月亮在一般情况下,都散发出柔和的银色光輝。但在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的颜色却在古铜色、橘红色或者咖啡色等红色系中变换。这其实是大气层玩的一个“小把戏”。一般观察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而月全食的时候,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只有部分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后打到了月亮上,因此呈现了“红月亮”的奇观。
大家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像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
法国天文学家丹约翰还曾制定出月全食的目测标准,一共分为5个等级:0级,非常暗淡,几乎看不见月球;1级,暗的月食,略有灰色或茶色,月面的细微部分不易辨认;2级,月面呈暗红色,略带灰色或茶色,影子中心有些暗色斑点,外侧相当明亮;3级,砖色的明亮月食,影子中有明亮的灰色,有一段段的黄色带;4级,铜色或带红的橙黄色,非常明亮,外侧很亮略有蓝色。
红月亮也有科研价值,一般而言,月全食的科研价值、轰动效果远不及日全食。而近年来随着一种新观点的推出,红月亮也有了科研价值。 所谓新观念,是指有一部分流星体(太阳系中的小碎片)从太阳方向向地球运动,落到地球上和大气摩擦发热发光,就成为流星;落在无大气层的月球上,则只有在砸出坑洞后才会发出光亮。但一般情况下,月亮被太阳的光辉笼罩着,这抹光根本捕捉不到,只有利用月球暗面碰运气。而月全食正是观测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