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2011-07-21 10:19马园园
图书馆学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资源

马园园

(安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安阳 455002)

马园园 男,1983年生。助理馆员,发表论文3篇。主持省社科联项目两项,参与两项,参与省教育厅项目1项。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文化理念”以来,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文献逐渐多了起来,而图书馆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图书馆文化建设,发掘特色文化,注重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效能和价值,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程度,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寻求有效的评价和管理正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要挑战。而我国对图书馆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层面,远远滞后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1 和谐文化的提出与意义

1.1 和谐文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文代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接下来又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那么,什么是和谐文化呢?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随着和谐社会由低度和谐向中度和谐迈进并进而向高度和谐提升,随着和谐社会由局部向整体的发展,和谐文化研究正成为理论界的重要任务。

1.2 正确认识图书馆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发展先进文化必然离不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者,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理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图书馆既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渠道,二者是一种种属关系。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求积极建设和谐图书馆文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让图书馆保存和传播更多的先进的优秀文化,推动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图书馆是积淀知识的集散地,是文化遗产的汇集地,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发祥地。图书馆社会职能之一是“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在长期发展的历史岁月中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成果,为人们学习、借鉴先辈们留下的文化思想、生产实践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际上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传承性:它对待人类优秀思想文化不仅“承”,而且“传”,表现在一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和谐文化的精华上。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和为贵”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太和、中和等。二是努力传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科学、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共同价值观,尊重学习、吸收不同文化中体现和谐思想的因素,形成多彩的和谐文化。

2 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指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层面和知识层面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优良的图书馆文化,能够创造出积极、和谐、上进的工作氛围,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对图书馆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1 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现状

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正着手解决由数字鸿沟、信息空白的加剧而造成的信息不平衡问题。通过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网络,加工和研究的信息都可被用户利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的福利事业。我们在对图书馆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普遍存在着几个不适应:

2.1.1 图书馆自身发展与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文献资源呈几何级数剧增,而人们对获取文献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①用户信息需求的多重性。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一个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目的、不同内容性质、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存。用户所需信息的目的大致有求知、研究、证实、解疑、娱乐等。在一段时间内,一个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许不是为了达到所有这些目的,但至少有两种以上的目的。②对事实型知识的需求。在信息社会化背景下,用户检索文献数据库总是希望能够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仅仅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没有经过加工的信息。因此,对事实型知识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③用户信息需求的阶段性。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同一时间内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用户所需的主要信息内容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④用户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与罗宾汉效应。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将愈来愈高于平均水平;信息需求量小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则越来越低于平均水平,而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量总是比较平衡的。

2.1.2 图书馆信息技术与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不相适应

古往今来,图书馆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保存文化、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4个方面职能而展开的,而这4个方面的职能落到实处,不外乎这3项内容:收集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依靠各种手段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与图书馆业务相关的信息技术也可以分配到这个框架中:

①资源:图书馆一般通过信息载体来收藏信息内容,不同的载体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内容书写方式和传播方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工作方法和业务流程。与资源有关的技术包括:载体技术、记录与还原技术和处理加工技术(如数字化技术)等。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应该整合书目与数字资源,以及整合网络开放内容和机构存档内容(包括IR),从这个角度来讲,目前很多管理软件都是不合格的。

②组织:本来就是图书馆的技术活(technical service)与核心能力,从MARC到“元数据”,从AACR2到RDA,从分类法、主题表到标签、本体,图书馆领域的很多缩写词都是来自这里,例如KOS、FRBR、FRSAR、FRAD等。这里还涉及到数字资源如何组织,ILS与ERM(数字资源管理)、特色资源数字化及典藏、学科资源导航、随书光盘,最困难的就是整合这些资源,直接与很多服务协议有关,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也处在发展、成熟过程中。

③服务:现在强调“无所不在的服务”,“服务就在你的指尖”,更是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技术。例如SOA——面向服务的架构,Web2.0也一定是其中主力,其他还有诸如Open URL、SRU/SRW、SOA、OAI-PMH/ORE、REST、Linked Data、语义技术、Web服务,甚至RFID、信息共享空间等等。目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并不能与这些技术渗透融合。

2.1.3 传统“藏书楼”意识与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不相适应

在调查的图书馆中,部分还存在着对自身典藏的孤芳自赏,秘不示人。很多图书馆在电子资源购置上还是各自为政,在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政府关于高校图书馆对地方基层馆的帮扶更成了空谈。

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的资源共享已经不能局限在本地区的范围,全球性信息的相互依赖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一个图书馆只有通过资源共享,才能用有限的经费去最大限度地发展本国、本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国际间的图书馆事业才能形成相对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2.1.4 数字出版物知识产权与文化建设需求不相适应

众多图书馆已经采购或生产了大量数字资源,它们大多具有长期流传和持久使用价值,需要长期保存。然而,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面临许多知识产权问题。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其目的是要保证未来用户可以检索、获取、解读、浏览、解释各种数据和记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动态过程,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整个保存过程密切相关。妥善解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的知识产权问题,是建立可信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机制的基础,否则图书馆难以获得资源商和其他版权所有者的积极合作,也难以形成可靠的长期合作保存关系。其次,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是信息服务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新时期的文化建设,需要完善、健全的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机制作为快速发展的土壤,而对于数字产品版权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时日。

2.1.5 馆员的整体素质与现代化图书馆的要求不相适应

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是图书馆社会功能的主要实践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发挥。在调查的图书馆中,普遍存在:①服务意识不强,创新素质亟待提高;②信息加工素质不强;③知识组织行为不强,知识服务能力需加强;④专业技术能力待提高。现代化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源动力。在新时期,图书馆要争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2.2 图书馆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图书馆“保存文化、社会教育、传递信息”的职能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遗憾的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却很难用和谐来形容,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2.1 经费投入不足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各市、县级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设、资源服务方面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图书馆对实施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协调不力,办法单一,基层网点发展缓慢等。我省大多数图书馆事业目前面临着一个深刻的矛盾:一方面经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收藏文献又大量重复。而对读者来说,一方面大量文献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图书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低下。近年来,由于文献价格在持续不断地上涨,而各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增长相对缓慢,从而严重影响了馆藏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报刊订购品种大量削减,造成读者需求不足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2.2.2 硬件落后,现代化、网络化技术手段不强

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水平也水涨船高,更新换代更是此起彼伏。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硬件设施每3年就要更新一次,对于一些存储设备、服务器而言,从投入使用开始,就预示着随时会被淘汰。调查显示,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网络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无服务器和文献集成管理系统,管理、服务水平还局限于传统图书馆的范畴。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落差较大。

2.2.3 文献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通过开发可以丰富文献资源来源,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文献资源需求,然而我省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人才缺乏,管理落后,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从而造成步调不一致,开发速度慢。大多数县市级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仍偏重于传统文献的整理和提供一次文献服务,对于二三次文献的深入加工、开发工作则很少进行,整体服务水平不高。馆藏和网上信息开发面窄,阻碍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2.2.4 有关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网络信息的复制与传播变得非常容易,并且这种复制不易被发现,这就直接导致了网上侵权行为难以认定。网络的高速性、广泛性也对传统著作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提出了挑战,对其适用性与稳定性形成了冲击。图书馆作为保存电子资源的主要单位,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图书馆向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处于不断发展的新领域,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版权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初衷是为了传播文化,并使版权人及其使用权人的利益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而现时期,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图书馆和数据库商、出版商和著作人、读者和出版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十分明朗,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条文进行阐释。

2.2.5 馆员服务意识弱化,创新意识不强

服务性是图书馆工作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尽管如此,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仍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在图书馆部分馆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服务意识弱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①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不佳导致的心理不健康,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效益低下。②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导致的信心危机,挫伤了馆员的工作热情,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高。③图书馆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部分馆员对本职工作产生了不安定的心理,影响了服务水平。④馆内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馆员工作热情不高,创新服务形式更是空谈。

2.2.6 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第一资源。图书馆进入数字化时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是提到了战略高度。但当前我国图书馆人才队伍中,能应对、满足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要求的技术型人才严重匮乏,非技术型、半技术型人员充盈,学科背景单一、知识结构单一的馆员占大多数,开展高质量、高层次信息服务所急需的各类复合型人才无法及时得到满足,这就是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严重短缺的主要表现。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因素,图书馆学教育的缺失,也有图书馆自身的问题。

3 影响和谐文化建设的因子及权重

在对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并能客观反映不同个体图书馆特征和差异的因子。借鉴国内外信息机构服务评价的成果和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设定了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该项研究是针对高校图书馆而进行的。

3.1 设定指标体系,确定影响因子

在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一系列影响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因子,主要有:信息资源、馆员素质、技术设备手段、资源利用率、用户感知度(用户需求、服务过程等)、信息服务的深层开发程度等。

3.2 模块化分解,析出各关键指标

据分析的结果,我们首先对影响因子进行聚类,把整个指标体系分成几个模块。模块化不仅有利于关键指标的析出,避免遗漏,还有利于指标体系的系统化和接下来的权重值设置。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我们可以把其分成:信息服务能力、资源利用度、用户感知度、信息服务的深层开发等几个模块作为一级指标。

3.3 对各个评估模块及因子设置相应的权重值

权重是指某一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求权重就是要求出每项指标在某事件中的重要性/比重。只有科学合理地对各个指标项设置相应的权重值,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是客观的评价。

3.4 设定测评标准和测评尺度,系统组织指标体系

测评标准就是指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价的依据。测评尺度是具体量化的值。测评标准和测评尺度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评价结果的最终体现。有了上述步骤,我们就可系统组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从而形成一个指标体系。

3.5 指标体系构建示例

根据以上的研究思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笔者设定了一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测评表,如表1。

表1 影响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因子及权重指标体系

4 结束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刻关注其文化意义,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图书馆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重任。同时图书馆也是一个国民终身教育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序起着独特的功能和影响。有着辉煌历史的图书馆,通过融入和谐文化建设,积极采取相应的举措,一定会创造出同样光明的未来,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朱立芸.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和谐文化.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

[2]张丽.论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6).

[3]朱红.文化软实力与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情报资料工作,2008(3).

[4]韩英.论图书馆文化建设.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5]谢振华.基于网络的知识产权特征及保护.法制与社会,2009(1).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资源回收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