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安仁县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坚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强化行政推动、政策驱动、部门联动、技术促动、企业带动,大力推行稻-稻-油“三熟制”耕作模式,在稳定发展“双季稻”的同时,大力发展油菜生产。
1.强化行政推动 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把发展稻-稻-油模式的农业生产作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稳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安仁县成立了高规格的粮食和油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针对油菜生产中的土地流转、机具不足、柴油紧张、水利灌溉等问题,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或协调会议研究解决。二是在责任上狠抓落实。强化目标管理,将双季稻和油菜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绩效考评、单位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直接挂钩,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乡镇、各村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向每个责任领导收取生产保证金。三是在工作中严格督查、考核。
2.强化政策驱动 一是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油生产补贴资金,将国家发展粮食、油菜生产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2010年全县总额为3321.6万元的各类粮食生产补贴资金和220.8万元的油菜生产补贴资金均通过打卡的方式直接发放给了农户。二是切实制定扶持措施。为促进油菜生产,由县财政安排资金,将油菜生产纳入县财保公司的保险业务范围,降低农民油菜种植风险。三是严格兑现奖补资金。在冬季油菜生产中,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和农户实行奖励。为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每年都要评选一批先进单位、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给予重点奖励。
3.强化部门联动 一是整合涉农资金,加大生产投入。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部门资金加大对油菜生产的投入。2010年,全县共整合部门涉农资金300多万元投入油菜育苗、翻耕、移栽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全县各帮扶单位共落实帮扶资金90万元,帮助翻耕板田6667公顷,修建水渠213处,清理加固渠道1.6万米。三是优化部门服务,搭建发展平台。在技术推广、土地流转、农资供应和矛盾协调等方面提供最优质、最及时的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油菜生产的良好环境,使三熟制油菜生产得到不断扩大。
4.强化技术促动 一是认真抓好生产环节的衔接。一个是品种选择关,油菜品种选择早熟或中熟偏早的品种作为主导品种,早、晚稻以中熟偏早或早配迟为主;另一个是季节衔接关,每年在晚稻收割之前,利用熟土、菜园或中稻田进行油菜集中育苗。二是大力开展“种技联姻”活动。如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培训班,或在县电视台开辟技术服务专栏等,加强粮食、油菜生产技术培训,狠抓技术服务的到位。三是积极创建高产示范片。在建立3个部级667公顷优质稻生产示范片的基础上,在县建立667公顷示范片、乡镇建立67公顷示范片、村建立6.7公顷示范片。示范片由农技专家蹲点,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播栽期、统一种植密度、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确保“稻-稻-油”三季丰收。通过创建活动,促进粮食和油菜增产增收,水稻和油菜平均单产分别530公斤、200公斤,超过了省定目标。
5.强化企业带动 一是抓好基地建设。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建设一批优质稻和高产油菜生产基地。二是抓好订单生产。引导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实行“优质优价”,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三是抓好菜籽加工。积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开辟加工生产线,解决油菜大规模生产后油菜籽的加工增值和销路问题。重点支持安仁县生平米业公司新上了一条榨油生产线,发展菜籽精深加工,拉长油菜生产的产业链,打造品牌植物压榨油,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油菜生产加工新体系,促进油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