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霞锋
近几年,基于本地区的经济特点,私营企业需要大量财务人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结构的不断完善,科教体系的变革,中职生源素质的变化,会计改革力度加快,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分析内部现状,了解社会需求,找出差距,探索以实践教学为导向,重视操作技能的专业课教学。
(一)课程设置与毕业生就业趋向间的矛盾。本地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主要是各类小型企业的会计等其他岗位。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财会课的现状是: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小型民营企业的特性。小型民营企业招聘会计的要求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尽快顶岗。而会计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这既不符合当前中职学生本身素质特点,也不符合小型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现行会计制度间的矛盾。目前的会计教材大大滞后于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如果将陈旧过时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根本无兴趣,也无实效。既要利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又要与当前会计制度相适应,要求教师不能完全默守旧教材,应结合会计制度,给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三)会计教学模式与用人单位需求间的矛盾。中职学生所面向的用人单位主要是当地的小型企业。而地方经济必然带有区域性特点。专业会计课教学中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在专业会计课教学中注入地方经济特色会计业务,一方面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一)设置适应就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适应中职需求,达到理论“够用”,技能“实用”。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同时,还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中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现行会计制度并轨以遵循市场发展规则。作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首先要了解市场会计职业分类,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持证上岗成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会计工作的开始,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及时考取从业资格证书,为以后会计执业和其他考试奠定基础。
(三)采用岗位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学科授课方式,采取跨职能的整体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各学科之间,特别是会计专业课之间,知识技能联系紧密,实训资料应互为补充,避免重复训练,才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综合模拟实习资料的整理突出系统性和综合性,系统性是指实习内容应围绕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设置账户、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成本核算、对账结账、会计报表编制及简单的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和分析这一系列工作环节。综合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实习应尽可能地涉及本专业主干课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指综合财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如:经理、业务、仓管、出纳、会计等岗位,还要突出与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往来,便于流转实习。同时,一些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珠算、点钞、财会书法、收银等会计实务等课程不能弱化,应加强学生对这些学科的练习,将这四门实际操作性学科合为一门学科《会计基础操作技能》。
以上是笔者经过多年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以后的一些想法,中职教育的会计教学一定要准确定位,即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不论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式如何,其理念始终应该与会计教育的市场需求为依托,使其能确实与实际企业会计工作相联系。让学生通过三年会计学习成为应用型人才,这不仅关系到整个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同时对整个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