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雪平
患者,男,67岁。左腰腹部大片状黑头粉刺样损害60余年,于2011年1月21日就诊我科。患者诉出生时左腰部一铜钱大皮损,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密集,向周边蔓延,可挤出白色豆渣样物质,愈后遗留凹陷性瘢痕。20岁时向左前腹部发展,缓慢长大,无自觉症状。曾诊断为粉刺,用粉刺针做过挤压治疗。近几年来,皮损上反复出现感染。5天前皮损上又出现红肿、结节,疼痛明显,为治疗就诊我科。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皮肤科情况:左腰部、腹部泛发密集分布的黑色毛囊性丘疹,充满角栓的扩张毛囊口位于丘疹中央,强行剥去黑色角栓后可见火山口样损害。丘疹大小不一,大如绿豆,小如粟米,互不融合,皮损境界清,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沿左腰腹部呈带状分布。部分丘疹红肿,触痛,周围炎性红晕明显(图1)。诊断 :黑头粉刺痣。治疗:给予头孢氨苄0.5 3/d口服,2%夫西地酸软膏2/d外用共5d,红肿消退,疼痛减退后停药。
图1 躯干部黑头粉刺痣患者腰腹部皮损
黑头粉刺痣又名毛囊角化痣、痤疮样痣,系先天性毛囊畸形。特点为群集的黑头粉刺样丘疹,排列成带状,多呈单侧分布。临床少见,常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有[1],儿童时皮疹有增多趋势,青春期加重,无自愈倾向[2,3]。病理变化可见病变处每个黑头粉刺样损害是由一宽而深的表皮凹陷所组成,凹陷中央充满角蛋白,类似扩张的毛囊,可伸向真皮网状层甚至接近或达到皮下组织。黑头粉刺痣应与外源性痤疮、萎缩性毛囊角化病、表皮痣鉴别。婴儿时期应与婴儿寻常痤疮鉴别;伴随感染时还应与毛囊性痤疮鉴别。一般不需治疗,有继发感染时选用适当抗生素。小范围可行冷冻或激光治疗,必要时可行手术切除。国外有报道外用维A酸乳膏或凝胶后,黑头粉刺丘疹明显变平,感染减轻,复发频率减少[4]。
[1]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M]. 3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11.
[2]褚学森, 秦国强, 冯佃芹, 等. 姐妹同患黑头粉刺痣2例 [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 21(3):174.
[3]秦小卫, 史伟平. 黑头粉刺痣一例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9,2(1):48.
[4]Odom RB, James WD, Berger TG.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M]. 9th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