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朱姝霖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存在差异,对煤炭的需求也不平衡,长三角地区历来是我国煤炭输入的重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长三角地区对煤炭这一战略性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怎样才能保证长三角地区煤炭输入的通畅有效,如何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沿海、沿江等众多的优势将北方的煤炭高效顺畅地输送到长三角各地区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国煤炭供需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协调,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但煤炭资源匮乏。地处华东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GDP占全国的 1/5,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 15%,而能源的自给率却很低,能源资源极为贫乏 ,主要依靠外部输入,供给保障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上海的一次能源全部需要调入,浙江省的一次能源95%以上靠调入,就略有能源资源的江苏省而言,煤炭的自给率也仅25%。
影响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地区经 济发展对煤炭运输需求量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区内拥有大量钢铁、炼焦、电力企业,受经济发展的促进,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一路走高,能源供应企业也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以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长三角地区煤炭的调入量与地区GDP的增长基本保持一致趋势,并且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整合的完成,长三角的发展速度在未来几年间将会日益加快,因此煤炭输入量增加这一趋势有越演越烈之势。
2)进出口因素对煤炭转运需求量的影响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煤炭出口国,中国煤炭出口,特别是焦炭和焦煤出口。与此同时,中国煤炭的进口量却在不断增长。中国煤炭进口量增长的关键原因并不是海外煤炭存在价格优势,主要是因为国内铁路运能、沿海运力不足导致煤炭供应紧张,特别是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电力企业和钢铁企业,为保障煤炭供应,不得不加大了从近距离国家的煤炭进口量。从 2009年起,中国由煤炭净出口转为煤炭净进口国家。
3)重大工程项目等可替代型能源对煤炭运输需求量的影响
(1)三峡工程建设
三峡电力主要供应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这些地区的火力发电厂基本上都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带,其煤炭来源主要通过港口船运,随着三峡供电量的增加,可一定程度减少用煤量。
(2)核电站建设
为缓解长三角电力紧张而规划建设的核电包括秦山核电四期120万千瓦机组、浙江台州三门600万千瓦、福建莆田400万千瓦、江苏连云港 400万千瓦,而秦山核电站二期、三期新投产发电的机组包括一台65万千瓦和两台72.8万千瓦。
(3)替代型能源
从中国的能源战略上来讲,现在应该把更大的重点放在如何去解决替代煤炭问题。石油、天然气等高端能源,由于其用途广、燃料利用率高、污染相对少,从环保和提高燃料利用率角度具备了代替煤炭的可能。
4)政策性因素对煤炭转运需求量的影响
节能降耗是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首次提出,使得节能降耗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新的“重头戏”。节能降耗,不仅成为实现五年单位 GDP能耗下降 20%左右的硬任务,也成为宏观调控新的切入点。
长三角地区东面临海,拥有众多优良沿海、沿江港口,区内水网密布,天然河道、人工运河众多,是我国最大的内河航道网,现有铁路线路密集,因此水运和铁路运输成为长三角地区与外地联系,调入煤炭的两种基本运输方式。总体来看,该地区现有的基本运输路径主要有三条:
1)北煤南运——水路运输
北煤南运系统下,通过陆路转水路到达长三角地区的煤炭主要有两种方式:
(1)沿海运输
通过铁路运输,将陕西、山西、内蒙古的煤炭通过铁路运至北方煤炭装运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含曹妃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青岛港、日照港等装船港 ),由这几大煤炭装船港将煤炭经海运至长三角地区的宁波港或上海港卸下,再经由长三角地区内河运输或短途铁路运输至长三角其他地区。
(2)京杭运河内河运输
京杭运河现在是我国北煤南运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水上运输大通道,年输运量相当于三条京沪铁路,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华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京杭大运河 (山东—江苏段)为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提供了保障。
近几年电力紧缺,运河每年承担了 7000万吨的煤炭供应华东地区,占到全国内河煤炭运量的 2/3,其中苏北段煤炭运量占总货运量的80%左右。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的煤炭一部分在徐州港卸下,经徐州港中转输送到苏北等地;一部分 (主要是来自鲁西南地区的煤炭 )在江苏省境内的镇江港卸下,中转苏、浙、沪三地;还有一部分在杭州港卸下,转运至杭嘉湖地区。
2)北煤南运——铁路运输
长三角地区的煤炭输入的铁路运输路径主要是通过南京港的铁路专线联接津浦铁路,将北方煤炭运至南京港浦口专业煤炭码头,转水经长江水道运至华东、华南地区。
3)西煤东运——长江干线运输
长江沿线的“三口一枝”(裕溪口、浦口、汉口、枝城)煤炭码头,接卸通过铁路运达的北方“三西”地区和中西部的安徽、四川等地的煤炭,转水路沿 长江运至华东地区,在长江沿岸港口卸下再进行分拨转运。
长三角地区三条煤炭输入线路使得沿海的连云港港、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沿江的南京港、镇江港在长三角煤炭转运系统路径中扮演了节点角色。以接卸煤炭的数量和转运辐射地域的范围为标准,以上港口在长三角地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对几个重要港口进行详细分析:
1)重要的煤炭下水港:连云港港
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下水港,连云港港在煤炭运输方面担当着枢纽的地位。连云港地处华东,煤炭运输一直是连云港港的第一大货类,运量曾占港口吞吐总量的一半左右。华东地区内,煤炭通过连云港及长江内河港口运往华南及长三角等地。连云港的煤炭运输对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稳定发展和电力的充足供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年1-7月连云港港口煤炭日调度数如表2.1所示:
表2.1 2011年1-7月连云港港口煤炭日调度数
图2.1 2010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分货类吞吐量所占比重
从中可以看出连云港港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煤炭来源地,其每日进港和出港的数量相当,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2)中转枢纽港: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承担宁波市电厂、石化厂、钢铁厂及工农业生产用煤炭的接卸任务,并有至浙东和福建沿海的煤炭中转业务。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煤炭中转港口,宁波一舟山港成为保证华东地区、长三角地区电煤、工业用煤和一般居民用煤的重要港口,接受并中转来自北方煤港的煤炭及制品,为华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浙江舟山六横煤电码头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码头,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储备基地,为华东地区煤炭能源安全保障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重要卸煤港:上海港
上海港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各种物资的中转大港。近几年来,上海港的业务重心转移到集中进行集装箱运输方面,而将铁矿石、原油、煤炭等散杂货的中转业务逐渐转移到长三角其他港口。就发展趋势看,上海港今后接运的煤炭主要是用于上海本地电煤、工业用煤和居民用煤,主要为宝钢和本地电厂的内贸煤炭。上海港2010年煤炭制品吞吐量走势较为平稳,全年完成 9266万吨,同比增长 15.2%。煤炭制品的来源仍然是以秦皇岛、天津、黄骅、日照等为主的北方港口,同时有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外贸煤炭做为补充。
4)长江干线上的煤炭中转港:南京港
南京港是中国内河第一煤港,是国内重要的煤炭运输枢纽之一,长江煤运四大重要港口“三口一枝”之一的浦口就位于南京港区,煤炭运输辐射面达华东地区三省一市及华南沿海地区。南京港是国内重要的煤炭运输枢纽之一,年通过能力达 1200万吨,堆存能力达30万吨。
5)京杭大运河上的煤炭中转港:徐州港
徐州港位于京杭运河苏北徐州段,是京杭运河“北煤南运”主通道上一重点枢纽港,同时也是国家对外公布的我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京杭运河货物通过量每年都以 6%以上的幅度增长。据江苏电力部门的统计显示,至2010年,江苏省电煤消耗量将近1亿吨,其中经运河运输的占新增煤炭增量的50%以上。
2010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为3.11亿吨 ,占总吞吐量的比例最大,为 22.5%;继煤炭之后 ,金属矿石居第二位,为 21.5%;矿建材料位居第三,为 13.8%;钢铁居第四位,为 7.6%;水泥居第五位,为 5.8%;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居第六位,占 5.5%。2008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总吞吐量为 1.98亿吨,2009年为 2.22亿吨,可见吞吐量的趋势是有增无减的,即表明长三角地区对煤炭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2.3 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主要船型
经查阅相关资料,我国沿海煤炭运输由于港口航道等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 2000吨 -5万吨的船舶,船舶载货量差异比较悬殊。为便于论证,且鉴于我国华东地区未来煤炭接卸港口的大型化、深水化的发展形势,分别收集了1.7万吨、2.3万吨、3.5万吨、5.2万吨、7.4万吨、10万吨6种典型沿海煤炭运输船舶尺度资料,见表3.2。
表2.2 典型沿海煤炭运输船舶尺度
结合港口自然条件、政府规划、投资力度、重视程度等能够影响港口未来发展的社会因素,可将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港口分为煤炭中转枢纽港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重要节点港口如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以及一般性煤炭运输港口。
建设长三角地区煤炭接卸及转运系统,由以连云港港为主布局的煤炭装船港,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南通港、南京港和镇江港为主布局的煤炭卸船港,长三角地区煤炭公用码头,以及能源等企业自用码头共同组成。以电力企业自建大型专业化码头为主,根据需要建设煤炭转运基地;海运煤炭采用5万吨以上船舶直达沿海、沿江电厂等工业企业和公用码头。上海港在大型矿石码头建设同时,恢复罗泾现有煤炭码头的功能;在浙江舟山六横岛建设电厂煤码头,并考虑扩大建设规模,为浙江省台州、镇海的电厂及相邻地区的其他工业企业转运煤炭;长江沿线改变南京、镇江、南通等公用码头条件,为煤炭运输提供公共化服务;加强建设南通港,促进南通港作为江苏省海上煤炭接卸港作用的发挥。
1) 综合利用,统筹规划
长三角地区各港口要发挥组合港的优势,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区域内各港口的竞争关系上,而要扬长避短,集中发力,组合出击。在煤炭转运港口发展上,充分考虑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吞吐互动;各政府部门要推动建成和完善煤炭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促进港口之间密切合作,联动发展。对照建立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系统的要求,加强水运基础设施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在空间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加快煤炭中转系统中水水转运、水铁转运的码头、铁路建设。相应建设电厂专用卸煤泊位,适度发展公用煤炭中转储备基地。
2)做好重点港口的煤炭储备工作
2011年 4月,国家选定秦皇岛港、黄骅港、舟山港、广州港、武汉港、芜湖港、徐州港、珠海港八大港口企业成为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首批储备计划为 500万吨。针对长三角煤炭转运系统,在煤炭转运区域上要实现各有侧重,互相呼应,形成点(节点港口)——线(三条运输线路)——面(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运输网络,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煤炭这一我国重要战略性物资集疏运系统的通畅。
表3.1 2010.10—2011.03长三角地区及相关港口煤炭库存情况单位:万吨
3)政府主导,市场引导
政府部门引导煤炭港口、码头建设。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筹资体制,确保必要的财政投入;同时依靠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尤其是针对煤炭这一特殊货种,货主码头的建设应该积极吸收社会资本,但在建设上应该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协商,与区域整体煤炭中转系统相互协调,避免破坏整体协调性。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形成合力,实现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港口协调发展,为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服务保障。
4)分工协作,合力推进
作为长三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一分子,各港口应该避免简单竞争,避免将目光仅盯在集装箱这一单一运输门类上,而应该分工合作,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内煤炭转运系统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组合港的各港口要找准本地区港口的定位,充分发挥本地区地理、经济等优势,形成各个货类,各有侧重、分工发展、合力推进的局面;通过认清优势、互相协商,统一规划,找到货运输系统的最佳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系统效益最大化。
5)煤炭中转港口资源整合向功能型发展
目前长三角地区各港口进行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急需转向港口功能建设,与此相适应,相关港口之间的合作也需要向更深层次拓展。港口资源整合不是将两港简单叠加形成拼盘,因为那样不仅无益,反而使规模庞大,行动变得迟缓,阻碍港口发展。未来长三角煤炭转运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应在这一简单货种的深层次开发和高水平的运输服务上下功夫,将简单的中转发展成为带有附加值的运输系统,增强长三角地区煤炭转运系统的整体效益和在地区经济中的综合作用。在这一点上,浙江舟山煤炭配送中转港口的建设为煤炭港口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6)加快煤炭运输系统管理信息化建设
全面建成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长三角地区港口煤炭转运系统,还必须加快配套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加快港航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电子收费、联网调度等信息化工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信息化的实现,不仅可以使长三角地区港口煤炭转运系统各港口之间的协调性、联动性增强,而且对区域港口煤炭转运系统的长远建设有着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煤炭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性能源,煤炭运输瓶颈长期成为困扰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因素,因此长三角地区的煤炭调入、转运,是关系到地区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之一。依托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煤炭运输大格局,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水运条件优越的大优势,合理规划长三角地区以港口为基础的煤炭运输系统,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煤炭运输网络任重道远。
1.程晓雯 .长三角港口煤炭转运系统研究 [D].上海海事大学,2007.
2.赵文竹 .我国煤炭运输格局分析 [J].综合运输,2005.(4):73-75.
3.高 阳 .我国沿海煤炭运输主干航线研究 [D].上海海事大学,2008.
4.沈益华 .“十一五”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发展规划与建设思路.北京:交通部设计规划研究院.20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