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回顾开校车的岁月,我最常想起的是查理。
查理是我开校车的第四年的9月份开始乘坐我的校车的,那时他8岁,一头金发,一对水晶般的灰色眼睛。从我第一天看见他起,查理就让我伤透了脑筋。有人打架,我不用回头看,就知道是谁挑起来的;有人在扔唾沫弄湿的纸团,我便能猜到肇事者的名字;女孩一哭,可能就是查理扯了她的头发。无论我怎么跟他谈话,和蔼委婉地或是严肃认真地,他总是一言不发,只用他那双灰色的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我看。
我既是司机,又是孩子们的保姆和朋友。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就扮演“不辞辛苦的老姑妈”角色。我向人打听,原来查理父亲去世了,他也不跟母亲一起住。我想,应该对他有耐心点。当我欢快地对他说“早安”时,他不答理;当我祝他万圣节快乐时,他轻蔑一笑。我常常想:“我简直没辙了。”但是我仍坚信这孩子需要我的一丝关怀。所以,当他从我身旁经过时,我总伸手揉揉他的头发,或者拍拍他的胳膊。
那年快到年底时,乘车的孩子们送了我一个小纪念品,上面写着:“送给最最好的校车驾驶员。”我把它竖在车前面的仪表板上。在那上面我还挂了一颗锡制的心形小装饰,这是一个小女孩送我的,她在上面用红笔写着:“我爱波莉,波莉也爱我。”
放假的前一天,我与校长说了会儿话,耽误了几分钟。当我上车时我发现小锡心不见了。我问道:“有谁知道挂在这儿的那颗小锡心哪儿去了?”坐着39个孩子的大车内鸦雀无声,这真是破天荒头一回。
一个男孩尖声地说道:“查理第一个上的车,准是他拿的。”
别的孩子也一齐嚷嚷道:“是查理干的!搜查他!”
我问查理:“你看见那颗小锡心了吗?”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反驳道。他站了起来,并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分币和一个小球。“看见了吧,哪儿有?”
“肯定是他干的!”送我小锡心的女孩说道,“搜搜他的口袋。”
我让查理站到前面来时,他愤怒地瞪了眼睛,火辣辣的目光直逼我的视线。我把手伸进一只口袋,什么也没有。我的手又伸进了另一只口袋。这时,我摸到了小锡心那熟悉的轮廓。查理盯了我好一会儿,他那对灰色的大眼睛里没有眼泪,没有乞怜。他似乎正在等待人们对他的处置,而这一切都已在他的意料之中。我正要把那颗小锡心从查理口袋扯出来时,忽然停下了,我好像听到一个声音对我说:让他留着那颗小锡心吧。
“它肯定在我来这之前就已经掉了。”我对孩子们说,“等我回到车库里很可能会找到的。”查理一句话也没有讲,连看都没看我一眼。
那年夏天查理搬走了。以后的每一年,我的车里都会坐满一批批不熟悉的孩子,可能因为在查理身上的失败,我更加努力去接近每一个孩子。
退休10年多后,有一次在堪萨斯一家百货公司,忽然有人犹犹豫豫地问道:“是波莉吧?”
我一回头看见一个接近中年的秃顶的男子。我说:“是啊,怎么啦?”他的脸看起来并不熟悉,但后来我注意到他那双灰色大眼睛。没错,是查理。
他告诉我,他住在蒙大拿州,过得挺好的,然后,使我吃惊的是,他拥抱了我。松开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还举起来给我看,是一条旧钥匙链,弯扭得都变了形,上面的字也模糊不清了。你很可能已猜到是什么了——那顆小锡心原来写的是:“我爱波莉,波莉也爱我。”
“你是当年唯一的一个不揭别人短处的人。”他解释道。我们又相互拥抱,然后分手了。那天夜里,我反复思考他的话——你是唯一的一个不揭别人短处的人。入睡前,我感谢上帝使我又一次坚信我做得对,而且感谢上帝让我做到了这一切。
(摘自《女报·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