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国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血脂水平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性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1],但大剂量(40mg)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IL-6及 TNF-α水平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IL-6及TNF-α的影响。
1.1 观察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85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7例,年龄31~76(52.43±10.7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病史≥6个月,均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伴有血液系统疾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系统疾患病史及有家族史的患者不在纳入范围。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58例伴有左上肢或背部的放射痛。使用GE INNOVA 2000数字减影系统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Seldinger法,从股动脉穿刺,导管引导下达冠状动脉,从各角度造影并存储影像资料,局部管腔狭窄达50%以上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
1.3 分组方法 根据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体质量、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入院后首先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冠心病健康教育、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蛋白)、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稳定血压、纠正心律失常等。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晚睡前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晚睡前口服,每天1次。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合理处理突发状况。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以下指标: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 酰 甘 油 (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②IL-6、TNF-α。患者于治疗后4周及8周检查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 观察组治疗后血LDL-C、HDL-C、TC及TG分别为(2.86±1.02)mmol/L、(1.17±0.58)mmol/L、(4.43±1.15)mmol/L及(1.53±0.54)mmol/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LDL-C、TC及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mmol/L)
2.2 两组治疗前后IL-6及TNF-α水平 观察组治疗后IL-6及 TNF-α分别为(33.96±12.37)ng/L及(23.86±12.86)ng/L,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6及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及 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 治疗后两组AST及AL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表2)。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ALT>正常上限3倍3例,AST>正常上限3倍4例;对照组出现ALT>正常上限3倍1例,AST>正常上限3倍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均无>正常上限5倍。另外,两组皮肤瘙痒、胃肠道不适及肌痛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消失。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与 AST、ALT水平
表3 两组不良反应表现(n)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及破裂是冠心病严重临床事件的主要原因,除了血脂水平外,体内多种炎性因子所介导的炎性反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在冠心病严重临床事件中,IL-6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它们可以反应体内炎症活动程度,且它们间有较好的相关性[2]。IL-6有促进炎症反应及促进凝血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TNF-α可以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等途径参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等过程,其水平升高能够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降低心肌收缩力[3]。
阿托伐他汀是一类新型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2CoA)还原酶抑制剂,它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延缓病情的进展[4]。近年研究还显示,它还可以影响炎症细胞功能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对组织细胞的损伤,降低冠状动脉急性事件的发生率[5]。常规剂量(10 mg/d)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应用大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结果显示虽然治疗后两组的LDL-C、HDL-C、TC及TG均有显著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DL-C、TC及TG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优于常规剂量。而较高的血脂水平与冠心病严重临床事件的发生有正性相关[6]。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6及TNF-α不但明显低于治疗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体内炎性因子活动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炎性因子活动降低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7]。研究显示,随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大,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增加,多表现为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及肌痛等[8]。我们发现应用大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说明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IL-6及TNF-α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Satoh M,Minami Y,Takahashi Y,et al.Effect of intensive lipid-lowering therapy on telomere erosion in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Sci(Lond),2009,116(11):827-835.
[2]Minami Y,Satoh M,Maesawa C,et al.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microRNA 221/222expression in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disease[J].Eur J Clin Invest,2009,39(5):359-367.
[3]梁伟,杨晖,吴春芳,等.不同调脂治疗方案对冠心病患者血脂 和IL-6、TNF-α水 平 的 影 响[J].检 验 医 学,2011,26(3):193-197.
[4]问海燕,陈宏斌.强化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介入后血清 MCP-1、hs-CRP和sFas因子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2):167-168.
[5]王同汉,陈宁,靳利利,等.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24-2226.
[6]Ballantyne CM,Abate N,Yuan Z,et al.Dose-comparison study of the combination of ezetimibe and simvastatin(Vytorin)versus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the Vytorin Versus Atorvastatin(VYVA)study[J].Am Heart J,2005,149(3):464-473.
[7]姜荣建,覃数,孔洪,等.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300-302.
[8]Cho YK,Hur SH,Han CD,et al.Comparison of Ezetimibe/Simvastatin 10/20mg Versus Atorvastatin 20mg in Achieving a Target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Goal for Patients with Very High Risk[J].Korean Circ J,2011,41(3):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