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过程设计

2011-06-27 02:10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271600
地理教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极地科考北极

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271600)武 猛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动画播放以下环节:

1. 本节课主人公萍萍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萍萍。我是一名地理爱好者。平时喜欢摄影、旅游和探险,空闲时间喜欢搜集一些风景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猜猜是哪里的风景?”

(展示萍萍搜集的极地风光图片,配以轻音乐,让学生感受极地的奇妙与美丽。)

2. 播放萍萍的录音片段:“真不错!猜对了。我的爸爸是一名极地科考队员。受爸爸的影响,我对北极和南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极地科考队员。但爸爸告诉我……”。

3. 播放爸爸的录音片段:“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极地科考队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极地科考知识。”

4. 播放萍萍的录音片段:“为了实现愿望,我决定系统学习极地相关知识。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探索极地的奥秘吧!”

教师倡议:“让我们跟萍萍一起去探索极地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聆听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细细品味着极地地区的魅力。既完成情境故事和情景人物的创设,又激发学生的高涨的学习热情。师生不由自主地步入课堂,展开探究。

【合作探究 解读两极】

(一)明确极地位置,开启极地之旅

【情景铺垫】爸爸作为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即将开启极地之旅。临行前,爸爸拿出了两幅极地地图。他想借助地图,考考萍萍对极地地区的了解程度。请大家帮萍萍探究一下几个问题……

图1

图2

1. 探究过程

(1)阅读图1和图2,说出:哪幅为南极地区的地图,哪幅为北极地区的地图?并在两幅图上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试着指图说出环绕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洲或大洋名称。

(3)北冰洋和南极洲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北极和南极地区?

(4)一个站在南极点的人,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朝向什么方向?若站在北极点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 探究结论

(1)图1为北极地区的地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图2为南极地区的地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绕,南极洲四周的大洋为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3)不是。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4)若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朝向北方。若站在北极点上则都朝向南方。

3. 效果体验

(1)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大洋是______。

(2)就海陆分布而言,北极地区绝大部分是______,南极地区绝大部分是______。

设计意图:运用图像加强直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在极地地区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明确北极和南极地区重要的地理名称,并归纳概括北极和南极的位置范围。以此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思路。

(二)体验极地风情,领略极地环境

【情景铺垫】2010年12月5日,爸爸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中山站。在与萍萍网上聊天时,爸爸这样描述南极地区……

1. 探究过程

(1)根据爸爸和萍萍的网上聊天记录归纳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2)小组交流:你知道南极和北极哪个地区更冷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

(3)欣赏萍萍影集中的图片,说出极地动物的名称,并归纳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极地环境?

(4)你知道是什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悲剧的发生吗?并说说极地冰川在未来的可利用价值。

(5)煤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形成的?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2. 探究结论

(1)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严寒。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①海陆热力差异。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

南极地区大部分为陆地,而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 。南极地区热量散失快,所以气温更低。

②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得多,所以气温更低。

③冰雪的反射作用。南极地区的冰川广布,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

(3)这些极地动物用厚厚的脂肪和皮毛御寒。

企鹅

北极熊

海象

北极狐

海豹

磷虾

(4)“泰坦尼克号”是与北极浮冰发生剧烈的碰撞悲惨地沉没。极地冰川本身就是数量巨大的固体淡水资源。

(5)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成的。南极地区原来在温带或热带,存在大片森林。这也证实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可靠性。

设计意图: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用网上聊天和展现萍萍影集的形式处理这部分内容,使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并对两极地区气候差异及其原因这一难点展开小组探究,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三)追寻前人足迹,开展科学考察

【情景铺垫】在与爸爸的交谈中,萍萍知道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但萍萍心中就有个疑惑:既然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那里是否有常住居民?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

1. 探究过程

(1)北极和南极地区有没有常住居民?

(2)小组交流: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

(3)指图说出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和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位置;并观察在这些极地科考站中哪些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4)读图说出中山站在长城站的哪个方向?

(5)中国极地科考队去南极考察都选择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的原因是什么?

(6)如果中国极地科考队去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最佳时间是什么季节?

2. 探究结论

(1)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地区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2)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两极地区具有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自然环境,有丰富的生物、矿产和固体淡水等自然资源,并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在两极地区可以获得在其他大陆找不到的异常珍贵的科学资料。

(3)黄河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而长城站在极圈以外,则无极昼极夜现象。

(4)根据经纬网可以判断出,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5)因为11月份至3月份正是南极洲的暖季,极昼时间,便于进行科学考察。

(6)北半球的夏季正值北极地区的暖季,极昼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极地地区自然条件这么恶劣,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承接进入极地科考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极地科考的意义,感受科学家的勇攀高峰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并读图明确中国南北极区的科学考察站位置及探究科考的最佳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和动口、动手的好习惯。

(四)细说极地现状,反思人类行为

【情景铺垫】许多国家和中国一样在极地地区建立了许多极地科考站。人类对极地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也给极地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 探究过程

(1)结合萍萍展示的图片和材料说出极地地区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2)小组交流:观看相关视频,谈谈如何做才能减缓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川融化现象?

2. 探究结论

(1)环境问题

(2)解决方法

①倡导低碳生活。

②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

③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⑤加强国际合作。

……

3. 拓展材料

(1)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2)《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国为抑制全球变暖做出了庄严承诺,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萍萍搜集的图片和材料归纳极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并通过小组探究:如何做才能减缓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川融化现象?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出示“拓展材料”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极地地区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巩固训练 一展身手】

【情景铺垫】以图表的形式替萍萍给爸爸发一份电子邮件展示学习成果。

?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

【归海拾贝 课堂总结】

【情景铺垫】在大家的帮助下,萍萍会为爸爸发送一份满意的邮件。非常感谢萍萍带给我们的图片和资料。相信在萍萍的努力下,萍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也看看我们在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吧。

猜你喜欢
极地科考北极
极地恐龙生存赛
可怕的极地雪融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北极
极地之星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极地科考破冰船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