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彭 飞
(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四川 成都 610081)
2010年25个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县均不同程度存在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种类30种以上,发生总面积9.1万 hm2,占产业基地建设总面积的13.7%,高于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3.6%的比例。在一些集中成片的区域呈现出危害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局部危害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主要涉及邛崃、富顺、叙永、纳溪、沐川、犍为、青神、长宁、江安、大竹、天全、雨城、北川等13个县(市、区)。竹产业基地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4.7万hm2,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长足大竹象,造成竹笋上林率仅有60%左右,个别地方上林率不足30%,严重影响竹材(笋)产量。其次是竹蝗,造成竹叶被吃光,影响竹林生长。其余病虫害有竹丛枝病、竹杆锈病等10余种,在局部区域危害较重。
图1 遭受竹象危害竹笋上林率不足50%
主要涉及安县、青川、洪雅、南部、华蓥、万源、平昌等7个县(市)。木质用材林中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8万hm2,主要危害树种有杨树、桉树、柳杉等。
杨树的害虫主要有云斑天牛,为钻蛀性害虫,严重时可造成杨树成片枯死;其次是杨扇舟蛾,为食叶害虫,对杨树生长影响较大。
巨桉的病虫害主要有云斑天牛、白蚁等。云斑天牛危害较重,主要危害中幼龄桉树,在沐川、青神等县已发生667 hm2以上,树木受害后极易倒伏或折断,严重时成片枯死。
图2 桉树遭受天牛危害倒伏枯死
柳杉的有害生物主要有赤腹松鼠、柳杉长卷蛾,其中鼠害危害最重,危害后造成树梢高生长严重受损。在洪雅县、雨城区等地,危害呈上升趋势,每年县上需出资几十万元用于捕鼠,以降低对林木的危害。
图3 柳杉林遭受赤腹松鼠严重危害
主要涉及朝天、南江、茂县、巴塘、金阳等5个县(区)。经济林中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93万hm2。树种主要有核桃、花椒、三木药材等。
核桃的病虫害主要有核桃长足象、云斑天牛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核桃长足象,在核桃产区均有分布,直接影响核桃产量。在南江县、朝天区等主产区,常年防治核桃长足象发生面积3 333 hm2以上。
花椒的病虫害主要有花椒虎天牛、花椒叶锈病等。其中花椒虎天牛危害最重,导致花椒树寿命从40多年缩短到10余年,甚至成片枯死。
图4 果象危害造成核桃落果严重
据初步统计,2010年25个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县有害生物防治面积为6.5万hm2,对产业基地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各地在防治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林业产业重点发展县也是林业产业强县,林业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些地方党政和林业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都很重视,在森防人员和防治资金物资配备以及组织开展防治等方面力度较大,有力地促进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及时监测,准确预报。在25个林业产业重点发展县中,有12个是国家级或省级中心测报点,通过国家、省直接培训指导,测报人员业务素质、测报水平较高,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奠定了较好基础。其它一些县也有专职或兼职森防测报人员,基本能满足森防工作的需求。三是合理规划,科学防控。从目前防治情况看,各地大都在准确监测基础上制定了科学防治预案,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以预防为基础,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防治成效较好。四是创新机制,多方筹资。一些地方积极探索防治新机制新模式,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涌现的新型经营形式,大力筹措防治经费。在沐川县,竹产业龙头企业对竹原料需求大,因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积极性也较高,近年来几大龙头企业拿出140余万元专门用于防治病虫害。一些地方充分发挥基层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多方筹措资金,实行联防联治,解决防治所需经费。五是防治有力,成效较好。沐川县对竹林实施病虫害防治后,竹笋上林率大幅度上升,产量提高,每0.067 hm2竹林每年可多产竹材0.5 t以上,直接为农户人均增收200元以上。青川县通过对落果严重的核桃树进行无公害防治后,单株平均产量由原来的1.99 kg提高到5 kg以上。据平昌县测算,通过对桤木叶甲有效防治,全县林农每年可直接增收50万元。华蓥市防治工业原料林面积153 hm2,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达到80万元。
随着全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林业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全省现已营造人工林面积近670万hm2,其中大部分为人工纯林,客观上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提供了大量食源,过去一些病虫害不太严重的地方呈现出发生种类增多、面积扩大、危害加重的趋势。近几年来,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每年都超过67万hm2。在一些人工纯林面积较大的产业基地县和退耕还林重点县,如果遭受病虫严重危害而不及时有效防治,基地建设成果难以保护和巩固,农民增收将受到较大影响。
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树种具有品种多、来源广等特点,特别是油橄榄、巨桉、麻竹等从外地引进的树种,较易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而目前我省对速丰林、经济林等树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生物生态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缺乏系统研究,技术储备明显不足,一些地方也没有把这些病虫害种类纳入监测管理范围,无法做到及时监测预警。
在25个林业产业重点发展县中,有森防机构的13个,内设或增挂牌子的11个,无机构的1个。在森防机构健全的地方,森防业务人员相对稳定,能有效保障监测、防治、检疫等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机构不健全或无机构的地方,森防业务人员不稳定,变动频繁,甚至没有专业人员,不能鉴别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更无法对症下药。
产业县森防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按照“谁受益,谁防治”由林权所有者投资投劳;二是由林业主管部门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投入。三是向相关企业融资。基地业主大户防治病虫害有一定积极性,但是大多数林农对林地管理较粗放,不愿投入防治资金。由于各级财政森防补助经费较少,地方防治资金来源多数是上级补点、本级筹点、林主投点,有钱就防、钱少少防、无钱不防,造成虫口基数越来越大,虫情越来越严重,最终酿成病虫灾害。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一些林业经营大户应运而生,集约经营程度大幅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也日益重视,但是由于我省森防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才刚起步,发育不成熟,无法充分满足广大林主防治技术服务的需求。基层普遍没有专业的社会防治服务机构,经营大户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社会防治服务。去年国家林业局开通了森林医院网站,但是运转还不普及和便捷。基层森防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对林主森防技术培训指导不够。
一些地方林业局分管引种育苗、造林绿化、产业发展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引种育苗时,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没有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统筹安排,造成引种不慎带入病虫害,树种和林分结构单一,森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易遭受病虫危害。
林业产业建设是我省“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省林业厅提出了建设133万hm2现代化林业产业基地的目标任务。为确保产业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就必须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促使森林健康成材,高产高效。为此,建议在今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各级森防检疫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产业基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发生的各种病虫害等进行全面本底调查,把发展面积较大、病虫危害较重的树种作为重要寄主植物进行重点监测,以准确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为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打下基础,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积极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努力探索防治新机制新模式。充分调动林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他们自发组建防治组织,如鼓励大型林业企业为保护造林成果,提高经济效益,自建防治队伍;鼓励经营大户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自愿入股、规模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形式组建林业合作林场,实行集约经营防治;鼓励广大林农按照“群众自愿自主自治、经费自筹自管自用”和“统一管护、分户经营”的原则,采取联村、联组、联户的形式自发组建防火、防盗、防病虫的组织,逐步完善防治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最终实现防治社会化、组织多元化、成本最低化、效果最优化。
争取林业科研项目,组建“产、学、研”联合科研团队,对发生严重或潜在隐患较大的病虫害进行基础研究,准确掌握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同时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攻关,做好控灾技术储备。各地在进行产业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一项内容纳入其中,通过营造混交林、幼林抚育等生态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进一步健全网络森林医院,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强化广大林农特别是经营大户的培训工作,力争做到每个产业发展重点村都有一名村级森防员。
广大林主是林业产业建设的主体,应充分依托他们的力量,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投入,保护产业建设成果。省级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中,各地应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列入项目统筹安排。同时,各地还应针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从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费、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经费中安排适当比例用于防治。要大力争取各级财政专项森防补助经费,把林业产业基地病虫防治纳入安排范围,以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投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加强基层森防机构建设,凡没有森防机构或机构不健全的地方,要督促其尽快建立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充实人员,稳定队伍。同时加强森防队伍业务能力建设,大力开展防治技术和检疫执法培训,努力提高森防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1] 罗增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产业发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3).
[2] 赵宇翔,李娟,宋玉双,等.林业生物灾害承包防治应用探讨[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3).
[3] 李国耀,王岱立,吴成俊.林业有害生物基层监测网络的建设与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1).
[4] 陈守常.论四川林木病害流行类型[J].四川林业科技,19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