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20世纪,通过在“管理的技术”层面取得的突破,通用电气、宝洁、丰田和维萨等企业不断提升经营业绩并在行业内建立起长期的竞争优势。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企业都缺乏一种产生重大管理创新的过程与机制。在《管理大未来》一书中,哈默指出,现代管理的实践和流程是建立在少量的核心规则的基础上的,这包括:标准化、专业化、等级制、认同、计划和控制,以及改变人们行为的外部奖励等方面,但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市场进入的壁垒越来越低,以及数字化和英特网的产生使得知识产权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使企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能够掌控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显然,传统管理方法的环境适应力正在变弱,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 社会产品还不丰富, 市场供应比较紧张, 是“生产者导向” 市场。生产者生产什么, 市场上就销售什么, 由生产者来引导市场, 市场上的商品品种、数量等均由生产者所决定, 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 企业把追求财务目标、创造利润作为经营决策唯一的或主要的目标。在企业管理上,以生产为中心,强调先有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然后把产品销售出去就算完事 在经营作风上,强调“货物售出, 概不退换”,这种目标模式在资本主义企业中曾是长期存在的, 它与传统型管理相对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是政府机关的附属物, 其决策目标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计划指标, 计划完成的好坏, 成为企业升级达标、考核企业厂长经营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体制下, 必然导致企业盲目追求生产高指标,而不顾其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故浪费了大量资源。
二战后, 科学技术迅速进步, 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使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企业的决策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的市场从“生产者导向”转向“消费者导向”, 出现了买方市场, 消费者成为决定市场的主要方面。消费者需要什么, 企业就必须生产什么, 消费者的需求、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的变化, 都从不同角度制约和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及其成果, 在这种市场条件下,企业必须根本的进行管理的改革。
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旨
现代企业制度自身要求管理必须科学化。通过制定章程, 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和企业领导体制, 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对企业来说效益才是生命。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不同特色和具体情况, 不可能都用一种模式。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脚踏实地, 把现代企业制度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走出一条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最佳途径。
管理规则的新思维
建立新的管理方式,必须首先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因为创新是建立在破坏的基础上的。未来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让先例影响决策过程。同时,企业要不断质疑所谓的管理真理,真正理解传统管理模式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的障碍,坚信所有的真理都是暂时的。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越往高层集中,企业的组织系统就越缺乏活力。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进行管理创新,哈默在书中举了山姆可公司的例子。山姆可公司没有正式的公司架构,没有系统的组织结构图,没有公司策略,也没有年度计划。山姆可公司的首要原则是“以员工的利益来决定公司的未来走向”,如果员工对于公司开发的产品或项目没有兴趣,公司便不会强迫他们投入相关工作。但与此同时,员工必须为他们的决定所产生的结果负责。只有当权利与义务对等时,员工的创新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
提高企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
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未来管理创新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未来的管理创新必须跳出传统思维的窠臼,用非常规的思维从非常规的地方找到非常规的突破。中国企业绝大部分只有运营模块,而没有创新模块。设想一个2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该如何创新,不一定做运营创新,也许应做的是商业模式创新和战略模式创新。比如说,阿里巴巴,实际上就体现了这一特色。要有一个创意模块,一个研究创意产生的模块,研究如何去发挥员工的创意作用。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可以把很多外面的知识和思想融合在一起,通过产学的手段来实现。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实现引进。现在网络包括网络社区创造出的机会越来越多,给公司带来的价值也越来越多。未来,企业的迅速发展不再只靠研发和营销,我们要靠更有创意、更有市场来取胜。
当前中国企业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下,总体恪守着基于历史经验与企业家主观意愿的旧管理方式,使得其在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背景下举步艰难,迄今鲜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群策与群力、开放式创新、维基型创造、个性化客户、透明化组织等是未来管理的基本特征,它不断需要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系统协同的决策模式,中国企业必须主动应对这些新的变革。
(作者单位:大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