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笑舸,朱立勤,王 屏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1]。20世纪90年代末,三、四代喹诺酮类新药陆续上市,新上市品种不仅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作用,而且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等也有显著的活性,临床应用广泛[2]。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加以分析,对合理应用进行探讨,为临床提供合理参考。
来源于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从药库领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数量、价格,按剂型、配方、药用部位等进行统计分类,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文按最小包装计算。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DDD)法,对口服、注射和眼用等喹诺酮类药物的配方、品种、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和年平均增长率(AARG)的分析,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数据。① DDD数据来自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提供的“ATC Index with DDDs 2010”;② DDDs=药品消耗总量/DDD值;③ DDDc=年度药品消耗总金额/DDDs;④ AARG=[(末年费用或用量/始年费用或用量)1/(末年-始年)-1]×100%。
2.1各年度喹诺酮类药物销售金额、DDDs、DDDc及AARG 见表1。
表1 2008—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销售金额、使用情况
本院共用喹诺酮类药物12种,其中口服6种,注射用6种,其总销售额2009年比2008年明显增长,2009年和2010年基本持平,但是限定日费用却相对减少,说明虽然药物应用量增大,但是费用却相对减少。说明国家降价令和基本药物制度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产生了效果。
2.2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分析 见表2。
表2 2008—2010年口服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
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以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为主,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莫西沙星受其价格相对较高的影响基本持平,可以看出第四代喹诺酮类已经在逐渐取代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但是限定日费用相对逐年下降。
2.3注射用喹诺酮类药物分析 见表3。
表3 2008—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使用情况
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主要应用为左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而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也逐渐应用增多。表3可见左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连续3年排名在前两位,说明其疗效和低廉的价格成为治疗的首选,而莫西沙星等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受其价格影响未能达到替代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地位,而加替沙星受其糖尿病人禁用的影响基本不用[3]。
1962年Lesher等合成了第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其为疏水性化合物,只对革兰阴性菌有一定作用,且代谢失活快,组织浓度低,神经毒性大而被逐渐淘汰。1975年合成了第二代的两性离子型的亲水性喹诺酮代表药——吡哌酸(pipemidic acid),与前者相比较稳定、代谢慢、尿中药物浓度高、对部分绿脓杆菌有效、不良反应明显减少。1978年日本杏林制药合成的氟哌酸(Norfloxacin)开创了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的先河,其结构特点是在喹诺酮结构中6位引入氟(F)原子,增加了脂溶性,增强了组织细胞穿透性,组织分布浓度高且不易代谢,抗菌谱增加和抗菌活性明显增强,适应证扩大[4]。其后相继出现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1978—1988年)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具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细胞内药物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及不良反应较轻等特点。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1988年以后)有莫西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亦称“新喹诺酮类”。在抗菌活性方面,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以下特点: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增强,特别是对肺炎链球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②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的作用增强;③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对脆弱拟杆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增强;④莫西沙星对不动杆菌属等部分葡萄糖非发酵菌的活性也略有增强。这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DNA解旋酶(DNAgyarase),阻碍DNA的复制,还可作用于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所必需的拓朴异构酶IV起作用,导致细菌死亡,达到杀菌目的。因而,与其他抗生素无明显的交叉耐药现象,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大多较轻。现喹诺酮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仅次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在抗菌药物的销售额中占第二位[5]。
3.1左氧氟沙星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近3年来本院应用较多的品种,片剂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价格便宜,再加上耐药情况远远好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其逐渐占据了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主流地位。如今喹诺酮类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其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高,特别是提高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而且吸收分布更加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使其迅速成为治疗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不过由于其相对较高的价格,所以仍然无法代替3代头孢的主流地位[6]。随着2004年国家集中采购招标制度的实行,以及对药品价格的多次调整,已经使得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DDDc值逐年下降,DDDs值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随着2011年3月的降价令的发出,其DDDc下降更快。相信临床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和疾病特点,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得到实惠[7]。
3.2注射用喹诺酮类药物与口服类喹诺酮类药物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其DDDc值明显较高,虽然随着国家的政策改变和价格干预,已经使得喹诺酮类注射剂的DDDc值在2004年后逐步下降,但是由于较低DDDc值的品种其DDDs值的下降,使得注射用喹诺酮类药物总体DDDc值依然居高不下。从而患者在接受注射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经济负担并未大幅度的降低。随着国家逐渐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价格管理、报销等相关制度和机制的日臻完善,患者的经济负担会逐渐减轻。
3.3喹诺酮类虽然随着逐渐发展其主要不良反应已经逐渐降低,但是其不良反应依然存在,尤其是影响软骨发育和皮肤反应光毒性。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虽然比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8],但可能带来新的不良反应。例如加替沙星已经证明无潜在的光敏毒性[9],但是加拿大却发现加替沙星可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已经造成20例死亡[10]。由表3可以看出加替沙星注射剂在2008年后DDDs迅速下降,基本消失。
3.4随着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逐渐上升,其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多,我国2004年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最新的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为3.5%,而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达到8%左右[11]。因此迫切需要找到阻止这种趋势的方法,可以适当延长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间隔,减少给药次数,改进传统给药方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这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
综上所述,喹诺酮类药物在近些年飞速发展,更是凭借其良好的疗效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迅速占据了临床抗感染的主流地位。尤其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在本院的使用频度排在前列,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随着其更加优秀的疗效,其用药频度也逐年上升,但是其相对较高的价格使其仍然无法替代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与此同时,随着用药频度的增加,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在医院内部有计划地更替使用抗菌药物、减缓抗菌药物耐药性发展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1 李明月.本院2006—2007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海南医学,2008,19(12):94
2 金少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的探讨.中国医疗前沿,2008,3(14):98
3 高永贵.加替沙星所致ADR分析.哈尔滨医药,2007,27(3):58
4 罗军,王渝栋. 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2):159
5 韦泽光.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中国热带医学,2008,8(8):1403
6 李永法,杨勇.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社区医学杂志,2007,5(1):53
7 王宇,马金兰,杨君. 2005—2006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3):208
8 陈赛芳.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及临床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17(6):363
9 陈立平,白广生. 浅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吉林医学,2009,30(9):832
10 孙忠实. 第5个氟喹诺酮类药品——加替沙星撤市的思考. 药物警戒,2006,3(4):220
11 王睿,裴斐,赵铁梅,等. 莫西沙星等13种抗菌药物对呼吸道常见感染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1):739
12 英恒敏,马筱玲,张义永.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临床用药方案.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