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1-06-20 02:20吴志荣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1年4期
关键词:解析材料历史

吴志荣

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它通过呈现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要求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依据课本知识逐一解答问题。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材料解析题得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考历史成绩的好坏。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学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问题一:照抄材料,不善总结。

有的同学在根据材料解答问题时,习惯于照抄材料原文,却忽视了设问的具体要求,缺乏总结概括的内容。

对策:仔细研读材料,精心分析,论从史出。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般来说,可分为文字材料、统计材料(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图片材料(实物图片、绘画等)等类型。二是材料出处。主要交代材料的出处,有时还反映材料的时间、作者等。在解答材料解析题,同学们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甄别,提取有效信息;其次要结合题目寻找材料与所学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最后要根据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 (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南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

大生三厂小火车大达轮步公司轮船大聪电话公司 翰墨林印书局

材料二 张謇在南通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

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后形成拥有40多个企业、2000多万元资产的大生集团。

1902年,创办通州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1905年,创办博物苑,这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1912年,“举私家之藏书公诸其乡”,建南通图书馆。

1919年,在城西南桃坞路建更俗剧场。

——摘自《江海文明之光——南通历史文化概述》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近代南通经济和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看到图片中的小火车,你能说出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的发明者和使用的动力吗?

(3)2009年初,国务院在批准南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指出: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结合以上材料,你能试着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色吗?

参考答案:(1)交通方面:出现了轮船、火车;通讯方面:出现了电话;文化方面:出现了印书局(馆)。(2)火车机车的发明者:史蒂芬孙。使用的动力:蒸汽机。(3)原因:张謇创办民族工业,造福地方;民族企业为城市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提供条件;南通人善于学习先进,敢为人先;当地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

解析:解答本题第(1)小题时,仅照抄材料中的大生三厂小火车、大达轮步公司轮船、大聪电话公司、翰墨林印书局等文字不能得分,必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的相关知识,从交通、通讯、文化三个方面总结图片所反映的变化。第(3)小题要求挖掘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南通人善于学习先进,敢为人先”的结论;根据材料二的标题可以得出“张謇创办民族工业,造福地方”的结论;根据材料二的具体内容可以得出“民族企业为城市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提供条件”和“当地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的结论。

问题二:审题不清,张冠李戴。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综合性比较强,如果审题不清,就有可能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将《南京条约》审成《马关条约》;将美国南北战争审成独立战争;将一战前的三国同盟审成二战前的三国轴心等。

对策:勾画关键字词,把握解题有效信息。

同学们在审题时,首先要在设问上勾画关键字词,然后根据设问内容,再在材料上勾画关键字词,找准、找全解答问题所需的全部有效信息。

例2 (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试题)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清政府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上海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材料二 1851年英國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

(2)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英国的国情,试从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

材料三

蒸汽机车第一批国产长征系列多利

“解放”牌汽车 运载火箭

(3)1992年,为纪念一位航海家发现美洲500周年,西班牙政府在塞维利亚举办了世博会,把博览会的主题命名为“发现的时代”。请问这位航海家是谁?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一些最新的科技成就等,被评为“五星级展馆”。材料三中哪一展品最有可能在中国馆展出?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回答,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泰州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参考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南京条约》。(2)经济方面: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日不落帝国);科技方面: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3)哥伦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的决定。对泰州的影响:略。

解析:本题第(2)问要求学生从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在审题时可勾画出“经济”、“科技”和“原因”这三个关键词。从科技的角度回答原因时很容易张冠李戴,错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在阅读材料时,要勾画出“1851年”、“英国伦敦”等关键词,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问题三:角度单一,要点不全。

有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尤其是在解答一些开放性问题时,仅从一个角度出发,洋洋洒洒写了很多,结果只抓住了一个得分点。

对策:全方位、多角度解答问题。

对于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设问所涉及的所有材料进行全方位思考,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例3 (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教皇和教会不仅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从17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以法律形式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博爱思想;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上册

请回答:

(1)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请用一段史实来印证马克思的论断。

(2)请运用史实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相比具有哪些进步性和优越性。

(3)我们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和贪婪性,也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和优越性,从中你学到了哪些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

参考答案:(1)三角贸易使殖民者从中获得惊人的财富,却给殖民地,尤其是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大量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以法律形式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博爱思想;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以自由平等思想为基础的先进思想都成为了今天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等,都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和优越性。(3)用对比的方法看历史事物;用辩证的观点看历史事物;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符合历史本来面目地看待历史事物;从历史价值、历史地位、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看历史事物等。

解析:在解答本题第(3)问时,结合材料二和第(2)问我们可以学到用对比的方法看待历史事物;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和贪婪性,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和优越性,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以及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等。

问题四:粗心大意,漏答内容。

一些同学在审题及组织答案时很粗心,经常漏答内容,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一个设问包括两个问题,如“材料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事件”,一些同学只答事件名称而漏答国家,或只答国家而漏答事件名称。二是在同一个题里有两问,但一个问题是疑问句式,一个问题是肯定句式,如“材料反映了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请举一例说明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一些同学只看问号答题,从而导致漏答。

对策:审清题目分值,步步为营,查漏补缺。

结合分值来审题是防止漏答的重要技巧。一般来说,中考材料解析题每一小题的分值都附在后面,一个得分点一般是1到2分。同学们在做完题目后一定要步步为营,结合题目的分值检查答案,查漏补缺。

例4 (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年—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3分)

材料二 见右图。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結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分)

参考答案:(1)英国煤的产量迅速增加。改良蒸汽机。(2)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内燃机的发明。(3)影响: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认识:我们在利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要注意兴利除弊。

解析:本题第(3)小题包含两个小问,第一问是肯定句式,容易漏答。如果结合题目后面4分的分值来答题,则能避免漏答。

问题五:答案粘连,不分要点。

有的同学在解答分值很多的设问时,不分点,将很长一段答案全部粘连在一起,给老师阅卷带来很大困难。另外,现在许多地方开始实行网上阅卷,这样层次不清的答案很容易失分。

对策:答案脉络清楚,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解答非选择题时,答案要要点化、层次化,脉络清楚,一目了然,这样可让因长时间阅卷而产生视觉疲劳的阅卷老师一看答案便觉得神清气爽。在这种情况下,阅卷老师不仅不会漏判分数,而且可能会给印象分数。

问题六:错字别字,失分可惜。

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一般要求,中国历史中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写错别字一律不给分,世界历史中的人名、地名、国名、专有名词等以标准译名为准。如许多同学将杨虎城的“城”写成“成”,将蒸汽时代的“汽”写成“气”,将马克思的“思”写成“斯”,将明治维新的“治”写成“冶”。

对策:培养良好习惯,边读边写,时时训练。

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边读边写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于那些难写的字词,一定要多练习。对于容易混淆的字,如西汉通西域的张骞的“骞”与清末状元张謇的“謇”,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恺”与北洋军阀袁世凯的“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冈”与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岗”,马克思的“思”与恩格斯的“斯”等,要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记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总之,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考试中多关注以上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薄弱环节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未来的中招考试中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猜你喜欢
解析材料历史
睡梦解析仪
可爱的小瓢虫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新历史
材料
摇摇鹅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