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正日访华看朝鲜参与区域合作

2011-06-17 03:35王木克
世界知识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六方会谈金正日中日韩

王木克

金正日又访华了,而且是一年内的第三次。

无一例外,他的每一次出访都会引来韩日记者的全程追踪,吸引全球媒体的关注。综合相关报道和评述,其访华动机大体归纳为以下几条:寻求中国的经济援助;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考虑引进市场要素;谋求重开六方会谈;向中方介绍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

新闻记者和国际问题专家们对金正日访华是充满兴趣的,他们的评论似乎也陷入了某种程式化套路。试想一下,如果过几个月金正日再来访华,套用上述的几条动机,换换地点和参观项目名称,仍可炒出洋洋洒洒的“回锅”文章来。产生这种情况,与他们对朝鲜内政外交以及中朝关系发展的思维定式不无关系。

不过,金正日此次访华期间,恰逢中日韩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在日本召开。这一巧合耐人寻味。有评论认为,朝鲜是在利用中朝关系,平衡、牵制中日韩合作。不过,笔者倒以为,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中朝合作和中日韩合作之间的关系。

过去近20年,东亚合作势头迅猛,成果卓著。区域内国家积极参与多层次、多种类的经济或安全合作机制,并根据各国实力和利益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作出新的调整。例如,中日韩三方合作就是由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发展而来。事实证明,作为东亚三大经济体,中日韩合作将为进一步推进地区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也再次证明了东亚合作需要开放与透明。

与中日韩相比,朝鲜对地区合作的参与度极低,目前只在安全层面。朝鲜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的成员国,也是东盟地区论坛(ARF)的成员国。六方会谈仍然处于停摆状况,而尚处于建立信任措施阶段的ARF仅为朝鲜提供了一年一次阐述本国安全政策的机会,会议级别和影响力也渐渐与香格里拉对话拉开了距离。在经济合作上,朝鲜曾是东北亚地区政府间合作机构——“大图们倡议(GTI)”的创始成员国。但在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后,其已宣布退出该机制。

地区经济合作参与度的滞后,导致朝鲜的对外经贸高度依赖于双边合作,一是朝韩合作,二是朝中合作。韩国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朝韩关系长期在低位徘徊,更因“天安” 号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纠结不已。因此,中朝经贸合作成了一枝独秀。虽然外界一些言论不时苛责中国对朝鲜的“过度包容”,却也无法否认,中国积极发展与朝鲜经贸关系,向朝鲜示范经济建设经验等举措,对于稳定中朝关系和地区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朝鲜的近邻和友好伙伴,中国在助朝稳定、助朝发展上义不容辞。但在地区合作风起云涌的黄金时期,朝鲜却一直在相对孤立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对隔绝。笔者认为,作为东北亚的一员,继而作为东亚的一员,朝鲜逐步参与到地区合作中应是题中之义。

在此,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朝鲜如何融入地区合作?

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基础,这种融合应是双向的。一方面,朝鲜要有主动的参与意识与行动。例如,正确评估并利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在中朝双边合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制定本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具体政策;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采取应有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任何位于区域内的国家或与本地区关系密切的国家也应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欢迎朝鲜平等参与共同构筑区域经濟和安全环境,以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不久前,朝韩围绕明年首尔核安全峰会打起了攻防战,朝鲜拒绝参加,韩国拒绝邀请。这说明,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姿态都是知易行难。

再回到中朝关系与中日韩合作,前者属于双边关系范畴,后者属于地区小多边合作,在推动朝鲜融入地区合作的过程中,可综合运筹双边与多边合作。从地区安全角度来看,在朝韩关系、朝日关系仍处于冷冻期之时,中国的斡旋促和作用无人可及,中朝韩日均为六方会谈成员,不妨共同努力重启谈判。从经济合作层面来看,将中朝边贸和边境地区开发与中日韩合作、“大图们倡议”机制、域内自贸区建设相结合,相互借力,可推进东北亚各国产业领域的升级和深入合作。此外,中韩日朝也有着东亚文化传统的历史联结,这是地区合作中不可多得的人文基础。

人们希望朝鲜重返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正常的一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金正日不光要来中国走走,还可以去其他亚洲国家看看;东亚也要从心理和机制上作好准备,接纳一位新成员。这样,才能在东亚合作的版图上,填补朝鲜这一长期缺失的板块。

猜你喜欢
六方会谈金正日中日韩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我们需要“与敌人共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