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佳境

2011-06-15 08:48李慎宁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市

◎文│本刊特约记者 李慎宁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还将创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挖掘农业新价值,推动资源、资本要素向农业合理聚集,加快一、二、三产业的渗透和融合,力争5年后,使首都农业率先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引领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农业高科技人才聚集区。

虽然节气已过小雪,位于北京昌平莽山脚下南邵镇营房村的果园里,仍然有不少市民前来采摘红彤彤的苹果。在引进了标准化种植模式的果园里,采用了果实套袋、节水灌溉等10余项关键技术,而村里的果品合作社,一手牵两头,将一家一户的果农组织起来,一起闯市场,库房里几百箱苹果已经全部被预定,果农们即将迎来又一个好收成。

如今,特色鲜明的果品产业成为促进北京京郊农民增收以及丰富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纽带。

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9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优势产业增势强劲,设施农业、现代种业和乡村旅游三项总收入达到68.4亿元,同比增速超过了21%;生猪、禽蛋、果品等鲜活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产值达到了78.9亿元,同比增速超过了27%;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22亿元,同比增速超过了15%。

“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北京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城市服务功能正在被前所未有地发掘和拓展。”据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农业的部分领域已经融入现代服务业要素。围绕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市民的需求,承载多元功能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已进入佳境。

大都市农业的发展路子

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区”。其中,“小郊区”的“小”不是指面积小,而是经济总量小。近些年,北京农业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到去年已经不足1%。农业从业人员也仅占全市从业人数的不到7%。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值,农业都是少数。“虽然是经济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好比人的五脏六腑,如果缺失了农业这块‘绿肺’,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能也不可能健康运行下去。”北京市主管农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自2003年以来,北京市把农业的发展方向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说,这是以现代新型农民为主体,融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目标是形成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北京市大力发展籽种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现代化建设呈现新局面。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迅速,高端农产品大量涌现,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一产向二、三产不断延伸。

传统农业功能得以拓展

如今,先进的技术装备、现代化的组织方式、科学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京郊农业的功能。

在金福艺农公司的虚拟数字农业科普系统前,人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模拟出温室种植场景。这套系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计算机操作界面,将不同作物的生长过程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模拟演示出来。

金福艺农农业科技公司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是一家集高效设施种植、观光采摘、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都市生态农业园。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30亩,自动化连栋温室达1万平方米。

步入智能化连栋温室,可以感受到数字化技术无处不在:测土配方施肥与智能滴灌相结合,形成数字化水肥一体化营养调控;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防雾滴棚膜、膜下滴灌等绿色植保防控技术一应俱全;智能数字化控制系统不间断地对棚内蔬菜生长及环境指标进行数字检测。这里生产的蔬菜取得无公害认证,每年向首都市场供应达1500多万斤。

目前,北京市已有设施农业超过28万亩,今后几年,伴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启动实施,还将以每年4万亩的速度增加。这不仅为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同时也打开了农民增收的大门。

除此之外,休闲农业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一面。驱车开往位于北京延庆的千家店,沿途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空气沁人心脾,这里有北京市有名的“百里山水画廊”。

入“画廊”的山水,其实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农田林地。黑河、白河两岸,退稻的农田里,杏树成行,杏花开时,全镇飘香;杏树下万亩黄芩,进入盛花期,如薰衣草般开出紫色的花朵。深山里还有2000亩向日葵,盛夏季节化作一片金灿灿的葵海……在农民的创意变换下,农田摇身一变,成为宜人的大地景观。

除了“百里山水画廊”,还有京承高速公路68公里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分布在密云、通州、房山的2600余亩油菜花海,平谷的22万亩桃园……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每一块农田,每一片林地,都在发挥着生态涵养功能,为首都可持续发展营造绿色空间,弥补着城市生态功能不足的缺憾。

建国内一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引领区

为加快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划定城市、近郊、平原、山区和京外合作区5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圈,依据不同区域特点高效配置农业资源要素,突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的特点。通过农业产业圈建设,将使北京蔬菜自给率提高到35%,设施农业产值和效益提高30%以上,景观农田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业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

据了解,在新划定的5个产业圈中,城市农业区包括东城、西城、石景山和其他区县城区以及新城核心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适度发展区,将重点发展家庭农业、社区农业、校园农业、公园农业等不同类型的城市农业;近郊农业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城乡结合部和区县城市及新城的周边地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展示、研发企业总部集聚与会展区,将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总部经济、会展农业、物流农业、农业主题公园和休闲观光农业;平原农业区包括顺义、大兴、通州区和房山、平谷、昌平区的平原地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核心区和首都“菜篮子”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将重点建设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加工农业、设施农业、现代种业与景观农业;山区农业区包括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的山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低碳产业示范区,也是融合性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将重点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有机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打造一批特色果品产业带、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京外合作区重点包括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周边省区农产品主产地区,是首都农产品供应的重要保障区,将新发展20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外埠供应基地达到80万亩,并与城区“菜篮子”产品销售网络相对接,形成首都农产品外埠供应基地网络。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还将创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挖掘农业新价值,推动资源、资本要素向农业合理聚集,加快一、二、三产业的渗透和融合,力争5年后,使首都农业率先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引领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农业高科技人才聚集区。

猜你喜欢
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通州区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