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武
父母一直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喂鸡养狗,种菜养花,实在是闲下来了,就邀左邻右舍的大婶、大伯在院子里聊聊天。平日里,他们粗茶淡饭,很少看电视,大热天有时连电扇也舍不得开。尽管生活平淡,但老两口却很少生病。精神上充实、快乐。
好几次回老家,我们都想接父母来城里一起住,免得他们平日里经常牵挂城里的我们。母亲有些动心,想和我们一起住城里。但父亲却坚持说:“你们忙,干工作要紧。老人事多,会增加你们的负担。”今年春节,我趁刚买了大房子的时机,提出要父母跟我们一起到城里住。父亲看着身边也有老同事进城跟着儿女住,就答应到城里住段时间试试。
为使二老过得安心舒适,我们特意把那间大卧室腾出来,买来新被褥,安了空调。为防老人摔倒,我在他们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处铺了防滑垫。还从市场上买回了一些花草放在阳台,供父母侍弄。
做完这一切,妻子對二老说:“以后买菜做饭的事,你们不用操心,厨房里电子厨具用不来也没关系,等着我来做吧。你们的任务就是安心养老,去公园走走,锻炼锻炼身体。”看着洁净明亮的地板、时尚流行的家具,听着儿媳体贴入微的话语,母亲开心地说:“仿佛在做梦。”父亲也开玩笑道:“你们这样精心服侍,我们不就成皇帝了?”
我和妻子把二老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本以为如此厚待老人,他们会过得安逸顺心。时间一久,问题却接二连三地出现。
妻子做菜讲究少而精,各种营养均衡搭配。父母对吃什么也不是很讲究。因而没有提出过异议。过去二老在老家时,母亲从地里摘几根新鲜黄瓜、一把豆角,对着水龙头冲几下,切好就下锅。等母亲把菜做好后,父亲就着几样简单的菜,几盅小酒喝得有滋有味。可是自从他们来城里,和我们一起住之后。父亲可能觉得怕增加我们的麻烦,就把酒戒了;想抽烟,怕污染室内的空气,他只好在阳台上过把瘾;连睡觉,他也睡得不安稳,说开空调,房间里闷得慌,浪费电,糟蹋钱。
然而,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母亲说他们整天不做事,感到心里空荡荡的;在小区找人说话,他们那厚重的乡音别人听不懂;在大街上走路不自在,怕被车撞着;我们下班回到家后又各忙各的,上网的上网,孩子忙着做作业,那些红男绿女的电视剧他们也看不惯。
只住了半年,母亲就流露出思乡之情,父亲神情快,也想回老家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和妻子见二老执意要走,便依依不舍地送他们回了老家。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并就此问题请教了一位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朋友,才知道:我们所做的这些,实际上是在“娇养”老人。人年岁越大就越念旧。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会打乱老人的生物钟,而精神上的失落更是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朋友建议,维持老人现有的生活状态,让老人对子女时常有个盼头,保留一份心理寄托,有益于老人身心。如何对待老人,要依各家的情况而定。适当情况下,顺他们的意,让他们适量地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反倒使他们手脚灵活,耳聪目明,延缓大脑衰老,更利于他们健康长寿。听了朋友的解释,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娇养”老人也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