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郭 曼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作为专业从事工程塑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公司,杰事杰从成立至今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截至2011年6月,杰事杰先后承担了15项国家级项目、29项上海市级科研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75项,其中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00项,转让技术成果66项。
杰事杰历来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学会等机构合作,积极借助外部的研发力量来提升杰事杰的整体技术水平,并将企业在研发应用的实践经验、市场信息和资源与合作机构分享和共同开发利用。
杰事杰董事长杨桂生目前兼任中科院与浙大的博导,他指导的博士生研究课题均来自一线。杰事杰创造性地将博士生定位于专攻单元技术,负责解决基础技术理论问题,而公司研发人员负责专做集成,把博士生攻克的技术与现有技术结合,或直接整合至新产品中。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利益分配问题,由于合作协议中对责、权、利界定不清,常常引起纠纷。杰事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的研发费用由杰事杰出,专利是公司的,论文是院校的,杰事杰的做法真正实现了多赢。
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一直是困扰各个高校的问题;而企业也苦于每年面对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适合本企业的人才。为解决这一矛盾,探索出一条新的培养人才的模式,杰事杰与合肥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学院经过科学论证,决定从2010年起成立 “杰事杰班”,为“杰事杰”“量身定制”人才。通过双方建立定向培养专业班级,让在校生尽早接受企业化、社会化、职业化的培训,毕业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企方相关岗位就职。该班学生通过学生自愿报名,校方推荐,企业面试等几个步骤筛选;主要课程的设置由校方和企业共同制定,既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又突出体现企业的需求;教师资源、上课所需硬件配套资源等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完成;校方教务处承认该班教学学生所得学分,并提供相关场地及部分课程教师,企方也将提供部分课程的教师。
为解决企业研发资源不足,方便研发人员进行专业文献检索、科研成果测试,杰事杰先后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在共享各类文献、科学仪器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信息优势,实现高新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校方在企方建立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每年寒暑假招募大学应届毕业生进入单位实习,每期提供见习岗位不少于20个,见习时间为1-2个月/期。
在研发分工方面,由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博士研究生为主组成的基础研究所,主要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公司攻关单元关键技术,公司研发中心的其他研究所则根据市场需求,将这些单元技术与其他技术一起集成设计产品、定义产品,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研发链条。
长期以来,国内的骨折固定器件完全依赖进口,国外产品价格昂贵,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骨骼固定材料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项目是杰事杰与第二军医大附属长征医院联合研制的成果,该课题密切结合医学临床的材料研究,通过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测试,成功地替代了高成本的进口材料,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该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目前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在杰事杰批量生产。
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新型多功能纳米粒子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是杰事杰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合作的成果,该项目成功地用化学、物理方法制备的不同形状粒径、孔径、层厚度的无机纳米粒子将有机抗菌剂固定在高分子中,解决了有机抗菌剂在高分子中使用寿命短、易水解、加工中易流失的缺点,同时达到了缓慢释放抗菌剂的效果,使药物制品的抗菌功能得到延长。
“纳米无机物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制造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杰事杰在中国科学院的主持下完成的,该产品是纳米无机物粉体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果和极高的比表面积,该产品可为市场提供高性能低成本使用面广的化学电源新型隔膜,提高电池寿命,并实现对我国应用最广的铅酸电池进行环保化改造,解决了酸污染问题。
“多相流动与低维填充体系中的微结构形成与结构有序化”是杰事杰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杰事杰承担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板材研究及产业化”,不但参与研究结晶性基体(如PP、PA、PBT、PET等)和不结晶性基体(PS、ABS、PC等)对纤维的融蚀浸渍模型的建立,在模压和滚压条件下片材层数和相对方向与板材力学性能的关系,纤维含量与板材力学性能关系,基体的合金化和复合化对板材性能的影响,而且建成万吨复合材料级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使用。
杰事杰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实践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新材料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获得了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首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首届中国成长企业100 强等荣誉。 “杰出的人做杰出的事”,杰事杰正是靠这样的企业精神,不断引领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