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冰在这里融化

2011-06-08 03:56黄海钟丽君
当代党员 2011年6期
关键词:小林法院村民

黄海 钟丽君

“妈妈!”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震撼人心。

这是荣昌县综合调处室出现的感人一幕:在梁远平法官的鼓励下,芳芳终于叫出了18年来第一声“妈”。

18年前,由于父母离异,芳芳被判给了父亲,从此她就没有喊过一声妈。2008年7月,芳芳考上大学后,向母亲要钱,母亲没给。一怒之下,芳芳一纸诉状将母亲告上法庭。

在梁远平的调解下,芳芳才发现自己误解了母亲。为了给她挣学费,母亲白天做家政,晚上捡破烂,省吃俭用还落下一身的病痛。

了解真相后,母女俩抱头痛哭。“妈,我错怪你了!”“只要你愿意叫我妈,我累死累活也要供你读书!”

像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荣昌县综合调处室上演。

“案结”为何“事难了”

说起当初建立综合调处室的动因,荣昌县法院院长王小林讲了这样一件事。

2008年的一天,75岁的喻权柏拄着拐杖找到他,要求给他“平反”。听完他的一番诉说后,王小林陷入深思。

原来,喻权柏是荣昌县清升镇村民,1958年1月被荣昌县法院以破坏军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监外执行。背上罪名的喻权柏,一直找不到对象。从1982年开始,不服该判决的喻权柏开始踏上漫漫上访路。这期间,各级政府多次给予调解,仍没能阻止他上访的步伐。

为什么一个原本没有错的判决却让当事人持续上访近30年,各级部门也分别给予积极调解,却不能令当事人满意?

与此同时,一份统计分析报告显示:荣昌县法院2007年民事再审案件9件,2008年增至16件,同比增长近78%。法院受理案件数也居高不下,法官年人均受案高达116.27件,案多人少矛盾凸显,维稳形势严峻。

为什么司法力度不断加大,而民事案件和再审案件却呈上升趋势,“案结”而“事难了”?

拥有博士学位的王小林对这类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案结了,只是走完了法律程序,但并不表示所有纠纷都解决了,诸如情感、道德方面的冲突,尚未外化的不满等,便成为法律的盲区。面对盲区,当事人往往不知道去哪里反映诉求,就如病急乱投医般四处“求诊”,给自己也给相关部门平添许多烦恼。

如何才能案结事也结?

从“单打独斗”到“综合调处”

针对喻权柏上访案,王小林决定创新思路,既要解开他的“法结”,又要解开他的“心结”。

一方面,王小林细心给老人讲法律知识,讲党的政策;另一方面,他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为老人争取一定的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多部门联合办案,让老人悬着的心踏实了:“我服从法院当初的判决,今后再也不上访了。”

受此启发,建立综合调处室的想法在王小林的脑海中成形,“纠纷的解决不能只依靠党政干部讲政策,也不能只靠民间组织讲感情,也绝对不能只依靠法院讲法律,而是需要搭建一个新平台”。

这一创新思路得到荣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荣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英军说:“综合调处,就是把司法机关、行政部门、人民调解三方面的调解力量整合到一起。把调处室设在法院,有其独到之处,这样就把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的端口前移了。”

2008年8月,荣昌县综合调处室应运而生。如今,荣昌县已建立县级综合调处室一个,镇(街)综合联调站21个,村(社区)调解室150个,在全县形成了纠纷综合调处三级网络。

“以前是各部门‘单打独斗,但治标不治本,现在是‘综合调处,‘情、理、法交融,刚性法律手段解‘法結,柔性情理手段解‘心结。”王小林一语中的。

坚冰在这里融化

“在这里,任何纠纷不需要审查就可以直接立案,不收取任何费用。”荣昌县法院民一庭庭长钟家玉说,“综合调处室就是要让群众打开‘心结,让坚冰融化。”

这一点,铜鼓镇村民唐国财和其他116名村民感受至深。

2010年春节前夕,铜鼓镇镇政府机关大院里,气氛异常紧张。

117名村民围拢在一起,要求镇领导出面同公路承建单位协商,拿回属于他们修建扶贫公路的辛苦钱。

镇领导面露难色,他们心里清楚,由于公路承建单位欠债太多,已被多家法院查封账户,修路专用的扶贫资金也在其中,民工们的工钱无法兑付。

如果告知实情,一场群体性事件就要爆发。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荣昌县综合调处室。

接到电话后,综合调处室负责人梁远平立即赶到现场。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她对村民们说:“这笔钱是你们的血汗钱,我们一定想办法给大家讨回来,让大家好好过个年!”

在劝说走村民后,梁远平深知处理这件纠纷案的难度,“要从银行拿到这笔钱,必须有正式的司法文书,单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没法办到”。

在向法院领导请示并获得同意后,综合调处室、立案庭、民三庭、执行局等部门全都行动起来,协助梁远平办理此事。

仅仅过了七天,117名村民足额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如果单纯去法院起诉,按程序最快也需要两个月。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钱,让我们过了一个闹热年!”村民唐国财感激地说。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综合调处室却让很多破裂的亲情重新融合,让亲人感受到法律的人性关怀。

2010年5月28日下午快下班时,综合调处室走来一位老人,还没开口便泣不成声。调处人员蔡雪梅忙倒上一杯热水,几句暖心窝子的话止住了老人的哭声。

老人姓何,家住荣隆镇河坝村,年已八旬,和老伴一共养育了四女三儿。老何因身体不适,病倒了。在送父亲就医的问题上,子女们意见不统一。大儿子何强家经济不宽裕,想让父亲在家吃药,而另外两个儿子没同他商量,就把父亲送去医院住院。为这事,何强赌气不去看父亲。

送走老人后,蔡雪梅多次拨打何强的电话,均被对方挂断。

第二天一早,蔡雪梅在村社干部的带领下找到何强。经过一番劝说,何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着蔡雪梅的面,父子俩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截至2011年4月底,荣昌县综合调处室共收案1836件,结案1835件,结案率99.9%,其中91.5%达成调解协议,未引发一起涉法涉诉信访事件;解决涉案标的额2134.537万元,结案标的1725.32万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32.1万元。县综合调处室指导镇(街)、村(社区)两级化解纠纷5143起。

猜你喜欢
小林法院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班里设个小“法院”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衔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