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锦葵
武穴市石佛寺中心卫生院内科,湖北武穴 4354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为特征的心脏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喘憋、胸闷胀满、心悸、唇青舌紫、身肿等。西医对其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平喘化痰、强心利尿、吸氧等,但总体上疗效不理想。笔者自2007年—2010年采用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慢性肺心病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所有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年龄最小者52岁,最大者8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
对照组行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强心、利尿、吸氧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主方为:丹参20 g,益母草20 g,当归15 g,桃仁10 g,赤芍15 g,川芎15 g,再随症加减,每日1剂。如不能口服中药者,另用活血化瘀针剂(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两组患者治疗均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将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咳痰、喘憋、气促、心悸、唇甲紫绀、肺部干湿啰音等明显好转或消失,血气分析基本恢复正常,或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3.6 kPa;有效:咳痰、喘憋、气促、心悸、浮肿、唇甲紫绀、肺部干湿啰音部分改善,血气分析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1.3 kPa;无效: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均无好转。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中,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30,例,%)
慢性肺心病属于中医“肺胀”范畴,现代中医认为慢性肺心病的病机多本虚标实,其中标实以痰瘀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血脉瘀滞逐渐发展为肺心病的主要矛盾和核心病理环节。如《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因此,活血化瘀为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原则。现代医学证明,活血化瘀药物不仅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还能够解除毛细血管的痉挛,扩大毛细血管的口径,改善肺毛细血管的血流灌注,还能解除血小板、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肺动脉压,有利于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肺部微循环,加快肺血流速度,增加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改善低氧血症,从而使心力衰竭得到改善。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其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体现了活血化瘀法则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