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领导、专家学者谈读书

2011-06-05 03:29东方胡洪侠张清
决策与信息 2011年11期
关键词:领导读书干部

文/东方胡洪侠张清

胡锦涛:读书才能做有作为的领导者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曾坦言:“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今天我要对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读书,读一本好书。不读书必定会落伍,只有读书才能做有作为的领导者。

领导干部根本没有理由不好好读书,不读好书。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要求、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态度,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在读书学习中坚定信念、提升境界、推动工作、丰富生活,做一名坚定、清醒、有作为的领导者。

温家宝:好读书读好书活读书读活书

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认真地静下心来读书,用书,当学习成为我们党组织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组织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就会源源不断,就会感染全社会的力量。同时要知行合一,缺什么学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在不断总结中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实践中学习活知识,这样去读书,就把好书活读。

党员干部要做到时时谦虚谨慎,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人生,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通过学习,改造主观世界,加强人格修养,努力做一个上不愧对党、下不愧对群众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读书和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发扬挤劲、钻劲、韧劲,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读书首先要端正学风

读书首先要端正学风,着力抓好三个关键:一是发挥领导的表率示范作用,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力争学得更多、更快、更深、更好,不断用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来充实自己。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发挥学习的优势,解决工作难题,推动工作创新,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全社会的学习。二是树立良好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去学习。正确处理好学与干的关系、学与思的关系、修身与治国的关系。通过学习,既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要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把握规律、探求真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做工作,做好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坚持学习的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交流制度、工作务虚会制度、领导干部脱产集中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以及向兄弟省市学习制度,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创新能力和工作实效。

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使学习真正成为精神追求

读书和学习首先必须确定重点、划定内容、保证效果。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形式主义是学习的大敌。我们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大讨论活动,组织市和部门、区县负责同志先后到十多个省市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精简会议、文件,减少应酬活动,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理论学习,搞好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

实现天津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见实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革命,也是思想观念的深刻革命。我们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读书学习才能仰望星空

现实中,一些人认识到了转变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的钻研精神,学习效果不明显,难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弥补知识“缺陷”,思路和决策就会出现“缺点”;不补齐知识“短板”,实践和工作就会出现“短路”,就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最终导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策部署落空。

党员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重点是把握好“基础”、“方向”、“目标”、“根本”四大环节。“基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方向”,是打造复合型知识结构。“目标”,是成为某些方面的行家里手。博览群书,还要学有所专。“根本”,在于转化和运用。要把学习渗透到工作之中,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

放弃学习,就是放弃了进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了明天;抓紧学习,就是抓住了未来。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少一些投机钻营,多一些真才实学。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善于学习,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人人有学习动力,处处有思想活力,社会才有文化魅力,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发展才有持续的竞争力。

领导干部在“关注脚下”的同时,也要“仰望星空”,做一个胸怀全局、尊重历史、着眼未来、光明磊落、情调高雅的领导干部。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学习是增强党性的重要途径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大量事实说明,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并不会因为党龄的增长而增强,也不会因为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它需要党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与培养,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学而不厌,锲而不舍,刻苦磨练,勤学多思。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以身作则,减少应酬,挤出时间抓学习”。要以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己任,合理安排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多读点书、多作些思考,在学习中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学习中增强大局观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习中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真正做到学以增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

看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善于学习,检验的标准主要是看他能否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是要处理好“学”与“思”、“学”与“干”的关系,既要反对死读书,生吞活剥、不求甚解;也要反对“信天游”,海阔天空、不切实际。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学风端正,就会激发大家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领导干部“玩风”盛行,就会影响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学习作为硬指标纳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制度,积极将党员干部学习成果、理论成果、调研成果运用于决策和工作实践,真正形成鼓励学习的鲜明导向、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干部学习重在固根强基

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要在固根强基上下功夫。

一是要通过学习,打牢思想理论根基。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言论行动。人的思想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二是要通过学习,打牢工作能力根基。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格局下,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大量新问题,触动大量新矛盾,历史上没有给我们提供成功的经验,教科书没有给我们写出标准的答案,任何人也不会教给我们成套可用的做法,要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领导干部的学习,要着力学习领导发展经济的本领,着力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的本领,着力学习协调社会矛盾的本领,着力学习组织和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本领,特别是要着力学习掌握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相适应的领导能力的本领,要能胜任工作,会解决矛盾,真正担当得起领导责任。要当懂行的领导者、明白的负责人,真正能够带领大家去开拓前进。

三是要通过学习,打牢作风形象根基。领导就是带领和引导,领导干部起不到带领引导作用,就是失职、不称职。通过学习,真正把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树立起来,让群众信任,让人民放心。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用读书消除知识本领恐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辈子学习,否则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原有的知识和本领面临严峻挑战,势必出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

读书学习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学而优则进,学而优则胜。要想跟上时代潮流,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领导干部就必须增强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常思能力不足,常找学习差距,扎扎实实地学习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各种知识。

领导干部既要有好读之心,更要有善读之举,要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对待读书学习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强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要自觉地把读书学习与工作、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保持经久不衰的学习热情。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善于学习才能善于工作

学习是一种能力。人的能力主要有三种,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最具基础性。人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效果有好与不好,就是通常讲的是否善于学习。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不仅要做刻苦学习的表率,坚持学习,带头学习,而且要做善于学习的表率,会学习,学习能力强。

善于学习,起点在热爱学习。对领导干部来讲,热爱学习体现政治信念,反映事业追求。一个热爱学习的领导干部,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境界,生活就会充实,追求就会远大。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活到老学到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领导发展的本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领导、知识型干部。

特别要看到,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最现代化的手段,几乎是“一网网尽全世界”。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网络这种学习手段,努力使自己成为使用网络的内行。只有这样,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

宁夏自治区委书记张毅:领导干部要成为学习型干部的表率

能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关键在于加强各级党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学习,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一、建立健全制度,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是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营造浓厚氛围,拓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阵地。不学习,思想就会空虚,精神就会贫乏,人格就会低俗,就不能够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本领,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把学习与工作、生活融为一体,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三、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灵活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途径。

四、紧密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成效。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这样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五、坚持领导带头,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党员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具有导向和带头示范作用。

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肩负起新时期学习使命

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切实肩负起新的学习使命。

一、要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我们就必须承担起新的学习使命,努力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

二、切实肩负起新的学习使命,要求我们站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高度,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辽宁全面振兴所需要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三、切实肩负起新的学习使命,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学习为根本动力,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就会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新业绩。

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要有勤学之举更需善读之法

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读书。怎样勤学善读,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做法也不一样。

一要恒。学贵有恒。即使没有时间,也要用“挤”的办法来找时间读书。要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良好习惯,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要精。知识浩如烟海,通晓所有知识,必须有所选择,从各自知识结构和工作实际出发,在广泛涉猎各有关方面知识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经典书籍进行精读。

三要思。死读书是读书的大敌。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读书必须与思考结伴,否则,很难学有所成。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四要行。对于所读的书,既要活学,更要活用,要学而笃行。读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看一名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

陈佳洱:以史为鉴,建设学习型社会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特别顾问。

一个国家要振兴,不光是经济要上去,它的科技、文化也要上去才行。西方文艺复兴以后,思想解放,公共的学术创造冲破了宗教的精神束缚。特别是17世纪牛顿提出了牛顿力学,确立了科学的权威。一直到相对论,科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在中国,当时是停滞不前。大清王朝闭关锁国,不去学习人家的东西,结果导致被动挨打的局面。从鸦片战争一直到甲午战争,我们都是惨败。为什么打败了?主要是软实力没上去,科学技术没上去。

读书,一个是开阔眼界、一个是解放思维。我想,中央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口号,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目的是要我们学习人类的整个科学文化,要跟上时代,跟上发展。而且,按照中央的说法,不仅要跟上,还要创造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要发展,要创造,不学习是不行的。经济的后面没有科技做后盾、没有文化做基础,一个国家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是很困难的。

读书一定要用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来引导。有的书虽然很好看,但是不见得会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好处。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出版好的、健康的、向上的书。还有就是要把读书和研讨联系起来,这样就会更加生动活泼。

杨争光:需要健康的“阳光阅读”

著名作家。著有《黑风景》、《赌徒》等小说,小说集有《黄尘》等。电影代表作有《双旗镇刀客》、《五魁》等,电视剧代表作有《水浒传》(编剧)和《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

最近的10年,是迄今中国历史上出版最繁荣的时期,从未见过这么多书,令人眼花缭乱,选择的自由度也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

阅读是一种权利,因为只有识字的人才享有它。不能阅读的人的精神生活是贫瘠的,但拥有这种权利的人,也不一定就能接近阳光。“阳光阅读”就是自由健康的阅读。自由是需要条件的,要有自由的环境与服务;阳光阅读还要有选择健康阅读的能力。否则,即使是在完全自由开放的社会里,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你也很难有自由健康的阅读。拥有阳光阅读的生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生活虽然是个人的,个人想不想读也是个人的事,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异常重要,没有个体的健康,就没有健康的社会、健康的政党、健康的政权。

当今最有时代烙印的是网文,不过,我不会上网。传说网上是个自由的世界,这个世界越自由,给人的空间越大,对人的自律性要求越高,能否找到阳光很难讲。建议大家多读经典作品。

杨锦麟:把书融汇到自己生命里

时事评论员,著名专栏作家,凤凰卫视主持人。2011年6月,出任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

书香这个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那种触动的。高科技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对传统文化如此向往?我们未必有机会实实在在读《论语》这本书,但在我们的经济高速成长之后,我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孔子,每个人心中也有着不同的人生。我看了《深圳商报》有一位作者写的《领悟》,我们读书如果只是奉领导的意思读书,不可能有领悟。读书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你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这个时代终于让所有的人想写书、出版书,而且张扬自己,这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我们不要批评他文字多么粗制滥造。人们可以胡读乱读些杂书,最后可能读出一种自我、信念,读完后可能把书都融汇到自己的生命里,这不失为一种大快乐。

我们读书为什么会有共鸣?因为我们是在学习和读书过程中去寻找自我。看书是为了什么?读书要带着一种寻找人生的视角。很多东西我认为是不经意的,一本杂书里面可能有朴素的真理,真理不一定是在巨作、不一定是在经典的字里行间。所以我想,我希望所有热爱读书的朋友们都有一种自由寻找自己心境的过程,这样的读书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王蒙:追求精神家园

当代著名作家。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先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季节四部曲》等;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系列;小说集有《冬雨》、《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选集》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九命七羊》。

人的精神、灵魂是什么?宗教认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追寻精神家园就是追寻永恒。心理学则将此看成心理现象,是人的愿望、追求、情绪和内心世界。有了精神家园,人便成为有一点自我和自觉的人。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和社会、环境有诸多不谐调,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幸福,但人生常常不如意,所以寻找精神家园是更加必不可少的。

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对真理的追求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像孔子所谓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对于宗教来说,追求至高无上、完美无缺、永恒不灭的归宿,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还有些表现在对道德的追求上,比如乐于助人等。

精神家园并不像我们的物质家园,不是已经形成的、固定的东西,而是动态的,是追求和永远的过程,是没有现成答案的。

文学现在已无前20年那么受人重视,因为我们从那么穷的国家向小康发展,人们穷了那么久,有太多经济与物质的问题需要解决。虽然物质上的操心令大家没完没了,但人们也不能不关心文学了。

文学所起的作用是别的东西所不能起的。它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生命体验。文学可以虚拟地实现你的愿望,能使我们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纸上谈兵,做梦娶媳妇。文学还可把生活中的各种经验浓缩化、强烈化、戏剧化。追求情感是文学的长项,也给人很多启发。情感的滋养是文学最能带给人们的东西。通过文学作品多多少少能满足我们贴近永恒的原则。文学使我们和完美贴近。

多读文学书吧,文学可增加我们的知识,能表达人的感情,给人以教化,还可以寻找和形成我们的精神家园。

周国平:读书起点要高

我觉得阅读是精神快乐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一个人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这确实是可以大大提高你的生活质量的。当然,一定要读好书,读那些真正好的书。被时间检验出来的好书,时间所承认的好书,那些经典名著,那些大师的作品,我想那些作品你读了多数不会觉得上当。现在图书市场泥沙俱下,每年出那么多的书,我想大部分的书是不值得读的,尤其对于媒体所炒作的书。

实际上,对于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他都是有自己的选择的,他不会听别人说哪本书好他就去读。我可以肯定,畅销书里面,大部分都是过眼烟云,热一阵就过去了,它们是不值得一再读的,基本上是“快餐”。

当代哲学家、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著作,专著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诗集《忧伤的情欲》等,译有《偶像的黄昏》等。

所以你真正爱读书的话,起点就要高。一开始就应该去读那些好书。小时候,从初中开始,我就特别爱读书了,但是直到高中,我还一直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还没有读真正的好书。从读大学开始,我就读西方的名著,比如说俄罗斯的文学,西方的文学,我读了之后我就感觉这真是一个宝库啊。

读好书真的是享受和集聚人类的精神财富。你要自己去占有那些精神财富,那么你占有的方式就是你去阅读它,如果是音乐,你去听它、欣赏它,这就是占有的方式。所以我说阅读的真正意义就在这里。

我想阅读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给你一些知识,真正作为精神生活来说,就是读那些有精神含量的书,你读的时候确实感到了精神的启迪,或者说得到了精神上的愉快,你阅读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精神生活,这样的阅读是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我觉得这也是灵魂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南方朔:读书是快乐的体验

书是一切观念的起源,令人思想不迷惑于事物的表象。特别是人文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有着50年阅读经验的我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过程,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从人文阅读中可以得到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如果说书籍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手段的话,那么人文类书籍则是获取精神上满足的最佳途径。

要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阅读人文书籍是基础。人存在的基本意义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个,你才能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而这些都必须

本名王杏庆,台湾作家、诗人、政治评论家、新闻工作者。现任《亚洲周刊》主笔,《中国时报》、香港《明报》等媒体专栏作家。曾任《中国时报》记者、专栏组主任、副总编辑、主笔,《前进月刊》主笔、《新新闻》周刊主笔等职。著有《愤怒之爱》、《另一种英雄》、《语言之钥》、《新野蛮时代》等。从阅读中去领悟,去发现。了解了人存在的意义,就能够去思考人的价值,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起“人文关怀”的精神。

诚信、善良、正直……几乎每一种优秀的品质,都可以从阅读中获取,虽然不读书未必不能具备这些品质,但阅读确实能够提升我们的素质,塑造我们的人生。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使人的感性能力越来越差,人与人互动沟通的时间太少,很多人甚至丧失了这些方面的能力,而人文阅读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都在内部提倡人文阅读的原因。

阅读能够使人越来越文明。现在世界不太平,就是因为读书的人少了,特别是有些国家的领导人,根本不读书。

高希均:知识人要有高贵的灵魂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和新闻传播学家。生于1936年,江苏南京人,1949年赴台,台湾中兴大学硕士,1964年取得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自后执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河城校区)经济系34年。1981年创办《天下》杂志,1982年创办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创办《远见》杂志,任社长、发行人。中英文著述颇丰。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常常说,一个城市最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看它有多少夜总会,要看它有多少优质的书店。

知识是要靠自己赚取的,既不能遗传,也不能赠与,要靠自己一点点努力。知识日益重要,说明在今天一个人的成功具有公平性,知识不会因为你有钱、有权就自己钻到你脑子里,它需要你努力学习。知识还需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一个人终生学习。培根有句著名的话,know ledge is power,这句话有很多种译法,可以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权力。不管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时候,知识永远都是power。但是永远不能说power is know ledge,反过来的意译是“官大学问大”,如果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最不进步的社会。

社会发展到21世纪,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衡量它的先进与否,主要看这里人民的知识程度。常言道“知识经济”,知识是排在经济前面的。所以我提倡大家做一个“知识人”。知识人的定义是:有学问的、关心公共事务的读书人。知识人有四个特质,第一是科技脑,第二是人文心,第三是中华情,第四是世界观。如果哪个人具有了这四个特质,就应该是个完美的知识人。

知识人在今天的社会要扮演的角色,最大的挑战,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传播理念。知识人要有高贵的灵魂。

梁文道:我的灵魂我的书

阅读是一种精神操练。一个人的兴趣、癖好,包括他的缺点等等,都彻底地浮现在他的书房里,完整地表达着主人的人格、灵魂。我常常看一些香港的流行杂志,这些杂志里面通常会介绍一些名人的家居。但我看了这么多的杂志,这些名人家居中,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书房,就算有也是徒有其表,一张桌子,上面摆一些电脑、文件等等。如果一个人的全部灵魂就是他所拥有的书的话,那么,一个没有灵魂的房子,就像一座华丽的陵墓。

书不只是表达一个内容,书本身也有历史,它有被阅读的历史,有被翻开的历史,有被购买的历史,有被转卖的历史。

一个人的书房,能够展示这个人的灵魂,每一本书里的污渍,都在展示你的生命历程,比如,你失恋的时候掉下的眼泪,你听完一场音乐会后存下的票根。

猜你喜欢
领导读书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