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探讨

2011-06-04 13:00陈定潜刘大凤李继科叶庆周晓飞王林胡蓉王丽高峰段萌毛创杰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阴虚证阳虚证证型

陈定潜,刘大凤,李继科,叶庆,周晓飞,王林,胡蓉,王丽,高峰,段萌,毛创杰

(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四川 成都 610061)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疗效显著。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是辨证论治,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中医证侯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传染病区住院的患者,男/女为457/95,年龄10~82岁,平均(37.19±12.51)岁。其中甲肝6例、乙肝498例、丙肝4例、戊肝4例、甲乙重叠感染5例、乙丙重叠感染1例、乙丁重叠感染1例、乙戊重叠感染7例、甲乙丁重叠感染1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及200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与临床分型分期。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根据1991年12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3]及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中医辨证。

1.3 研究方法

1.3.1 中医辨证分型 所有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均由指定的中医副主任医师专人负责。

1.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对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

本组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证型分布以肝胆湿热证为主(48.19%),其次是肝郁脾虚证(16.30%)、肝络瘀阻证(13.04%)、气虚瘀黄证(10.87%)及脾虚湿困证(6.16%),脾气虚证(2.90%)、肝肾阴虚证(2.17%)、脾阳虚证(0.36%)少见。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分布(n=552)Tab.1 Viral hepatitis TCM syndrome distribution

2.2 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本组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总痊愈率为28.62%;好转386例,总好转率为69.93%;仅5例(0.91%)未愈,其中肝胆湿热证3例(1.13%)、脾虚湿困证1例(2.94%)、气虚瘀黄证1例(2.94%);3例(0.54%)死亡,均为气虚瘀黄证(3例,5.00%)。总体预后良好,尤其是肝肾阴虚证、脾阳虚证痊愈者多;其他证型好转者多。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疾病预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证型间疾病预后的差异(例,%)Tab.2 Prognosis distribution in dissimilar viral hepatitis TCM syndrome groups

本组552例病毒性肝炎有效544例,总有效率为98.55%。其中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预后最好,总有效率均为100.00%;其次是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7%、97.06%;气虚瘀黄证预后相对差一些,总有效率为93.33%。但不同中医证型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51)。见表3。

表3 不同中医证型间总有效率的差异Tab.3 The efficiency rate in dissimilar viral hepatitis TCM syndrome groups

3 讨论

本组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气虚瘀黄证及脾虚湿困证。其余证型如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阳虚证少见,与文献报道不同[5-10],反映了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自身的特点。

本组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总痊愈率为28.62%;好转386例,总好转率为69.93%;仅5例(0.91%)未愈,3例(0.54%)死亡。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预后最好,总有效率均为100.00%;其次是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7%、97.06%;气虚瘀黄证预后相对差一些,总有效率为93.33%。本组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体预后良好,尤其是肝肾阴虚证、脾阳虚证痊愈者多;其他证型好转者多。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疾病预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但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51)。

综上所述,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肝脏病学会,2000,8(3):324-329.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

[3]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J].中医杂志,1992,33(5):39-4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5]叶永安,江锋,赵志敏,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3):256-258.

[6]徐晓婧 ,杨大国,冉云,等.10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42-43.

[7]邱华,毛德文,韦新,等.重型肝炎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0-11.

[8]聂广,余绍勇,江福生,等.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172-176.

[9]张秋云,李秀惠,刘绍能,等.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929-930.

[10]李芹,张良宏,刘政芳,等.慢性重型肝炎120例中医证型分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1):20-21.

猜你喜欢
阴虚证阳虚证证型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阴虚证诊断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