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跃平 王泽林
(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农业服务中心,637000;2.四川省南充蚕种场,637000)
桑象虫(Baris deplanata Roelof fs)又叫桑蛘、姬象虫、桑象鼻虫、桑象甲、盘霉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管头压目(Rhynchopho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广泛分布在我国各蚕区,以四川、江浙为最重,我省农村春伐桑树被害尤甚。该虫是桑园最严重的食芽害虫,影响发条数和树型养成。经多年调查,基本明了该虫在我市吉安镇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总结如后。
桑象虫以成虫(imago)在春季食害冬芽和萌发后的嫩芽,有时也吃叶片、叶柄及嫩梢基部,降低发芽率,影响春叶产量;夏伐后继续为害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时将整株芽吃光,导致桑树枯死;当春梢和夏捎长到一定长度时,又为害新梢基部皮层组织,并在嫩芽基部钻孔产卵,致使新梢容易枯萎。重者整株枯死或折断,影响发条数;幼虫(larva)蛀食枝干皮层;该虫与黑枯型桑疫病有同步发生的趋势。
桑象虫一年1代,以成虫在半枯桩化蛹穴内越冬,少数以幼虫或蛹(papa)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3月气温升到15℃左右开始活动,出穴为害,取食冬芽成深洞或刚萌发的新梢芽叶,傍晚为害较盛,阴天或雨天为害较轻;春伐或夏伐后也能蛀食为害.蛀食时先吃靠近截口的芽,逐渐向下取食,致使半截枝上段将来形成枯死的短桩;成虫5~6月产卵于剪伐后半枯枝第一个成活芽的上部,少数卵产在芽孢或叶痕内.产卵部位以半截枝上离截口愈近处愈多;幼虫孵化后就在半枯桩皮下取食,蛀食成小隧道.粪便褐色,都排在孔道内.老熟后咬食木质部成椭圆形化蛹穴,化蛹其中;成虫不善飞翔,具假死性(thanatosis),对干旱的抵抗力强,4月下旬开始交尾(copulation),一雌产卵最多115粒,产卵期长达120d左右。桑象虫的测报如表1。
表1 桑象虫各虫态发生期预测预报
桑园管理粗放不加修剪、篱笆桑、荒芜桑发生多;伐条时距芽上方距离太长,剪口以下无完好芽,冬春修剪不彻底或不修除枯枝、枯桩的桑园发生严重;桑象虫旋小蜂(Eupelmussp.)产卵于蛹穴内,孵化后寄生于该虫老熟幼虫体上,寄生率可达60%~78%。
桑象虫的为害与桑树冬管质量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应以提高冬季树体管理质量来控制虫口密度。
①冬春严格整株,彻底修除枯枝、枯桩,集中在早春出穴前进行烧毁处理或放入天敌保护器予以保护;合理剪伐,剪伐时应距离顶芽上方1㎝处开剪,并保证剪口下的第一、二芽必须健壮完好,避免造成半枯桩。
②早春出穴盛期和夏伐后即时用90%晶体敌百虫(Dipterex)1 000倍液(残效20d)、80%敌敌畏(Dichlorphos,DDVP)EC800~1 000倍液(残效3d)、50%甲胺磷(Methamidophos)EC 1 500倍液(残效 13d)等喷洒在枝干上,并隔7d重复喷洒一次。